张兴刚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在逐渐走向课堂教学中,并彰显出显著的应用价值。与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和灵魂就是教学任务,教师应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则在教学任务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任务、思考任务、解决任务,最终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获得综合能力提升。基于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信息技术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和认识,直接决定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在调查中发现,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刻,片面地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只要将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完成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缺乏任务驱动力,难以在同伴的赞赏、教师的鼓励和自我成就感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任务探究学习。另外,教师当前设计的课堂学习任务存在显著的枯燥性、乏味性,难以唤醒学生的任务探究欲望,致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由于设计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甚至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探究学习,常常将大量的时间集中在讲解上,忽视了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制约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具体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时,不论涉及哪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均采用讲授、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的课程内容特点。这种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完成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价值。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任务教学法中,教学评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但是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并且评价内容过于简单。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没有对所有学生的作品展开评价,而是针对性地挑选几个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一情况下,没有被教师评价的学生,常常产生“自己做得怎么样无所谓,反正也没有人观看”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选择的评价语言千篇一律,仅仅是借助“很棒、挺好的”等简单的词语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语言是无效的,没有什么价值。在这一情况下,那些付出很多努力和心思的学生,常常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做好前期分析,是设计教学任务、开展任务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具体来说,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之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前期分析。
第一,学习者分析,满足学生需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说,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增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效果,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对学生展开分析:一方面,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了解初中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不同学习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将其作为设计教学任务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展开分析,主要包括思维水平、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才能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预测,以便于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教学。
第二,教学内容分析,契合教学主题。与其他的学科不同,信息技术教材上的内容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难以跟上当前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同时,在当前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中还存在极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并且对学校的硬件设备依赖性比较强。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于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时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第三,教学目标分析,落实学科素养。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还应紧紧围绕“学科素养”的内容,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在任务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落实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设计教学任务是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教学任务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精心设计出具有大任务、小任务、封闭式任务、开放性任务不同种类的教学任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将生活化的学习任务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以便于学生以良好的姿态参与任务探究学习。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之前,还应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梳理其中的知识点、知识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点渗透到教学任务中,最终促使学生在教学任务的探究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实现多种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最后,科学、合理地控制任务难度是优化任务教学的关键。一方面,教师应保证设计的任务具有挑战性,在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设计出略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确保学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另一方面,教师在控制教学任务难度的过程中,还应关注教学任务的层次性,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均可参与任务学习,并使其产生成就感,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旨在完成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多种能力和素养。但是在具体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知识相对比较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现状,制约了课堂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具体开展任务教学时,由于选择的教学方法针对性较差、不够科学,致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出现了“费时费力”的现象,难以真正落实既定的教学目标。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师要想强化学生的任务解决动机,必须要围绕教学任务创设与其相关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积极参与到任务思考、解决中。具体来说,教师在创设任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任务,以学生真实的生活作为切入点,给学生创设出熟悉的生活情境,促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并积极参与到任务的解决中。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所以借助情境引出基本的任务主题后,需要选择具体的学习任务。通常来讲,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习任务需要保障以下特征:(1)任务开放性。学习任务并非要详细指明操作步骤,而是需要具有充足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2)创新性。一味地根据基础知识设计简单的学习任务很难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此,教师需要对任务的形式与内容加以创新,以此来设计更加新颖的学习任务。利用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吸引力。(3)实践性。从学科特点来看,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信息技术知识在很多生活问题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习任务,以此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方式。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准确认识信息技术知识的现实意义。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决定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展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流程展开。
第一,科学分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按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体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任务探究学习。
第二,讨论和分析任务。教师将教学任务展示出来,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任务进行思考,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任务的主题内容、实现目标、怎样去实施”等环节展开。
第三,指导学生解决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从课堂的主导者中解脱出来,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辅助者。教师应对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关注学生的表情变化、合作进度、交流情况等,并随之给出指导性建议、启发和引导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任务探究。
从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尽管班级内的学生普遍具有相近的年龄特征,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会逐渐产生比较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任务驱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仅仅提供统一化的任务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分层任务。同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应避免严格规定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空间。这样一来,可以使学习任务更加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可以取得一定的发展进步。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处于动态变化当中的,所以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对分层任务的内容进行调整,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中,作品展示、总结评价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来说,待到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多种途径将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并逐渐强化学生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动机。另外,在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好总结性的评价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在对学习任务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任务完成结果,还应关注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确保评价标准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同时,教师在对其进行总结评价时,还应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确保所有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评价中获得发展和成长。
无论在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练习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长期以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重复性的练习任务,以此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练习方式容易产生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变式任务。从本质来讲,学习活动就是一种思维训练活动,而良好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变式任务可以视为一些具有相似特征的“任务串”。借助变式任务,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的“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开始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效果不佳。面对这一现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之前,应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展开全面、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任务,围绕任务创设情境并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最终引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的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知识建构,获得能力和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