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强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100)
创伤是当今世界极为重视的问题。据报道,202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712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12%。2019年,我国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高达98400人。相关媒体报道,仅2020年上半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15400起,死亡人数接近3.12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建筑事业的发展,道路交通受伤和日常意外受伤事件日益增多,高危情况导致的多发性创伤也越来越多。多发伤患者具有病情重且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且易并发全身性炎症综合征。全身性炎症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就会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其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①青壮年多发性创伤患者占多数,且以男性患者居多。②患者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且以每年的高温炎热季节为高发期。多发性创伤简称多发伤,是指由于物理致伤因素引起患者2个及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且至少有损伤是致命的。其特点概括为:①不同器官损伤可以相互影响,互相加重损伤反应,病情单一且复杂,病情进展快,临床病死率高,患者易发生低氧血症,且并发症较多,临床易误诊;在抢救时,患者受伤的治疗往往发生矛盾,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在伤后极易出现严重颅脑损伤、脊髓及大血管损伤,甚至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等损伤。患者在多发性创伤中晚期,会出现多种继发感染,导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等感染。多发伤患者一般病情危急、变化快,临床病死率高,其对患者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临床快速检验病情的工作量。临床接诊与抢救患者是“前哨”,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准确评估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是目前急诊医学领域治疗创伤方面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2]。降钙素原是多发伤患者在创伤应激反应所引起的炎性反应过程中的重要炎性因子之一。肌红蛋白是多发伤患者肌肉组织细胞损伤后释放的相关物质。肌红蛋白以及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的发现诊断以及并发症的预测和预后干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文对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肌红蛋白的表达水平联合创伤严重程度评分进行早期监测,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肌红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关系,阐述降钙素原、肌红蛋白的表达对多发伤患者血清的意义,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检验科治疗的40例多发伤患者。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组20例,男10例,女10例;体质量55.6~90.8 kg,平均体质量(71.20±5.20)kg;身高162~181 cm,平均身高(171.20±2.20)cm;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48.00±4.10)岁;体质量指数20.8~26.2 kg/m2;病程32~50 h,平均病程(37.00±2.40)h。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组20例,男11例,女9例;体质量61.9~95.8 kg,平均体质量(71.30±3.20)kg;身高151~182 cm,平均身高(173.40±3.20)cm;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48.00±4.10)岁;体质量指数20.9~26.9 kg/m2;病程32~51 h,平均病程(37.00±2.50)h。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急诊医学中多发伤的诊断标准,以急诊科外科医师所下多发伤诊断为准严格选取研究对象,试验样本年龄>20岁,所有入选患者都为同一机械性致伤因素引起,至少存在2个及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且至少有1处损伤是致命的。②多发伤患者的生存时间>32 h。排除标准:①有原发性心肺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进入急诊科抢救室3 h内死亡的患者。③入院后放弃进一步治疗的患者。④由于急性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多发伤患者。⑤存在重大基础疾病后遗症,导致意识及运动障碍的患者。⑥曾大量饮酒或在其他救治场所应用镇静药物等,影响患者神经状态评估的患者。
1.3 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入院后所有患者常规按照心脏及循环、腹部、脊柱、骨盆、四肢、动静脉等进行体格检查,视具体情况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深静脉通道、胸腔闭式引流、腹腔置管术、清创缝合、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等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4 观察指标 术前禁饮禁食,次日抽取肘静脉血,对两组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肌红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组的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以及肌红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以及肌红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比(ng/mL,)
表1 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以及肌红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比(ng/mL,)
注:aP<0.05。
多发伤会造成患者身体创伤,累及脏器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降低其机体抵抗力,极易出现感染情况,病死率非常高,故临床进行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血清降钙素在正常情况下含量是非常低的,但在出现严重的全身系统性感染时,血清降钙素含量会明显升高。血清降钙素在严重感染早期就会升高,因此,血清降钙素对患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血清降钙素对局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疾病时反应非常低,不利于单独鉴别临床感染等疾病,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血清肌红蛋白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在患者发病约10 h后会升高,在24 h时达到高峰。血清肌红蛋白在患者出现神经肌肉性疾病时会出现明显升高,可用于临床肌病的诊断。但因为患者剧烈运动、肌内注射等原因易造成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升高,因此血清肌红蛋白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诊断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重症患者多不能言语,但临床又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所以临床亟需探寻一种可快速反应患者病情的检查方法,通过临床摸索总结,对其血清指标检测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是一种省时省力安全有效的方法。如果无确切的临床检查作为依据,仅根据临床表现,易造成漏诊。一旦患者病情变化,如有脏器出血时,会出现血压下降,习惯会予以剖腹探查术,但探查结果可能是阴性的。国外的1项研究提示,在急诊抢救室里,对于内出血需要手术的患者,每多停留1 min就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0.5%,这就迫切需要临床精准判断病情,及时进行处理,在降低漏诊率的同时,降低阴性探查率。肌红蛋白是一种单链蛋白质,由围绕患者中心血液基质的157个氨基酸组成[4]。肌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大于血红蛋白,因此肌红蛋白具有在人们肌肉组织中储存氧气的功能[5]。在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中,HIS44氨基酸不仅与氧产生氢键,而且使一氧化碳在结合时偏离原来的自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肌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仅是氧的320倍[6]。人们进行过度运动会导致肌溶解,最终导致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并阻塞肾小管,造成肾损害,临床称为横纹肌溶解症[7]。横纹肌溶解症肌溶解还会释放大量钾,并导致高钾血症。降钙素原是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炎性细胞因子[8]。一些微生物产物和细胞因子可诱导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释放,并促进炎性细胞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释放,并可调节循环中降钙素原的水平[9]。即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病灶,只要患者有明显的多发性损伤或急性炎性反应,患者机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也会明显升高[10]。然而,降钙素原水平通常低于细菌性病变患者,这间接表明了降钙素原水平是炎症活动的反映指标[1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多个系统或(和)器官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功能障碍或衰竭[12]。一般认为,创伤对降钙素原的刺激可通过患者创伤后的常规治疗来纠正,随后降钙素原的刺激持续增加主要是由于继发性过度炎性反应,并可能发展为全身炎症综合征,继而致使患者继发败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器官衰竭[13]。如何及时有效地控制机体的炎性反应,阻断恶性循环,是急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因此,全身炎症综合征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减少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提高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发性损伤中,患者组织细胞大量受到损伤,大量炎性介质加速释放,引起过度炎性反应,同时激活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多发伤患者的降钙素原和肌红蛋白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肌红蛋白能准确反映多发伤患者肌肉损伤的严重程度。严重创伤合并高水平降钙素原和肌红蛋白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降钙素原、肌红蛋白联合应用可预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此外,早期合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为特重度损伤,降钙素原>8 ng/mL的患者晚期病死率接近100%。临床监测降钙素原变化有助于判断伤者创伤程度和预后,并能及时指导临床治疗来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组的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以及肌红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多发伤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来说,采取降钙素原、肌红蛋白的表达检测具有临床研究意义,可尽早预测疾病发展情况,尽早的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