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李 寒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着丰富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它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能将数形融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成为“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的良好载体.下面对一道向量线性运算与基本不等式交汇问题的解法进行探究,以体会方法优化的重要性,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扩展,以揭示这类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该题是平面向量与基本不等式应用相结合的一道填空压轴题,将直线过重心G转化为向量表示,再结合已知的向量关系,推导出关于m,n的式子,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得到答案.
1.解法赏析
解法2(向量坐标法):连接AG并作AG的延长线交BC于点D.
所以x1=(1-m)p,y1=(1-m)q,所以E((1-m)p,(1-m)q).
所以x2=na+(1-n)p,y2=(1-n)q,所以F(na+(1-n)p,(1-n)q).
点评:解法2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将问题用向量坐标表示,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使问题程序化,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思维难度小,但向量坐标法的运算量较大,对数学运算核心素养要求较高.
解法3(几何法):如图,连接AG并作AG的延长线交BC于点D.
因为点G是△ABC的重心,所以点D是BC的中点,即BD=DC.
点评:解法3利用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线段的比例关系后,将已知条件的向量关系转化为线段长的比例关系求解.几何法别出心裁,过程简洁、条理清晰,对逻辑推理核心素养要求较高.
2.方法比较
向量所具有的“数”与“形”的双重特征,为数形结合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求解向量有关问题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形化”,即从向量基底法的角度思考,基底法是解决向量问题的通性通法;二是“数化”,即从坐标法的角度思考,坐标法是解决向量问题的常用方法.根据上述给出的三种方法,比较得到如下结论:
方法知识方法优势不足向量基底法(解法1)三角形重心性质,三点共线定理通性通法线性运算要求高向量坐标法(解法2)坐标化思想、图形一般化建系设点、直线方程思维量小、易于入手运算量大几何法(解法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直观性强,运算减少作图、分析能力要求高
上述思路方法体现的均是中学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虽然在高考复习备考的临考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但对典型试题的解答要主动归纳总结各种不同的方法,并熟练掌握处理问题的通性通法,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要学会分析、比较、优化解题方法,唯有如此,当学生遇到不同问题时,才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解题时少走弯路.
3.延伸结论
上面解题过程中,其实蕴含着直线过三角形重心的一个充要条件的结论,即
探究1:若上述问题中直线EF不过重心G,会有怎样的关系呢?探究如下:
其实,若将变式1中向量关系做一下变动,可得到:
若进一步将向量关系变为线段比值关系,可得到:
根据推论1,也可以得到:
推论1、2将三角形中的某些线段的长度之比统一到一个公式中,其结构、形式与解析几何中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一致,简洁、整齐、易记,故称为几何“分点坐标公式”,利用该定理可以解决平面几何中,三角形被直线所截得的线段比的一类问题.
探究2:若将变式1研究的方向改为求向量的数量积,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探究如下: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般性结论:
特别地,若D为△ABC的BC边的中点,即λ=1,则有:
相比较而言,命题2的推论具有更广泛的应用.
解析:如图,连接BE交AC于点H,设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1,则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得BE=2.
在Rt△CHB中,因为∠BCA=30°,
解析:设△BCF的面积为S,
整理得17S2-26S-295=0,
所以(S-5)(17S+59)=0,
故△BCF的面积为5.
A.-6B.-3
C.3 D.6
在高考复习备考的临考冲刺阶段,想要打造精准、高效的教学课堂,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解题是巩固基础知识、落实基本技能、感悟思想方法、提升思维敏锐度的系统活动,数学教学研究的过程主要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善于解题.特别是在讲评课中,对典型问题的一题多解、同型归类是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要从已经解决的问题入手,对问题延伸、挖掘,进行变式探究,寻找到处理此类问题有效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题能力.总之,对典型试题适宜地进行对解法、变式及拓展等方面的教学与训练,既能梳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寻求解答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权衡解法优劣,积累解题经验,让学生走出“题海”,提高复习时的解题效率,力争在2022年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