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本位下的高考历史必备知识三步复习法
——以《儒学思想的演变》为例

2022-07-22 03:26重庆廖成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1期
关键词:儒学框架考查

重庆 廖成林

必备知识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备知识具有结构化强、可用化程度高等特点,反映了重点内容,是教材的主干知识。但在具体的高考复习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的罗列、轻知识的整合和建构,重知识的识记、轻知识的理解”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复习后,不能对所学知识形成结构化认知和系统化阐释。

笔者依据自身对高考历史知识考查的认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核心素养本位下的高考历史必备知识三步复习法,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儒学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为例,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结合高考命题要求,以真题分析为引,宏观定位知识目标

真题分析是高考复习的必要环节。先通过对所复习知识点相关的真题分析,把握其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向、程度、形式和思路等,后结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从复习的角度对所复习知识进行宏观定位,并据此确定复习目标。

1.真题分析

儒学相关知识一直是高考历史试题的高频考点。就全国卷而言,仅在2019 年、2020 年、2021 年这三年时间里就有6 道试题对此进行了考查,范围广、分值高、角度宽是命题的基本特点。如2020 年全国卷Ⅰ第27 题及2021 年全国甲卷第26 题都考查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儒家思想家孔子、董仲舒、黄宗羲和王阳明等人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实生活的影响;儒家思想对当前社会转型及民族复兴的作用等。上述两题,在考查方向上均以探究儒学的社会作用为立足点,分别以清、宋两代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以儒学的社会作用为落脚点,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儒学的基本观点、核心价值观念的认识与理解。在考查程度上属于历史解释的范围;在考查形式上以单项选择为主;在考查思路上和高考历史“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解决新问题、得出新认知”的基本思路保持一致。

2.目标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及道德规范,根据时代要求进行传承创新,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与时代风采。历史学科考试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精神、理性思维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和提高思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高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目标,不仅在于认同,更在于传承和创新。儒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复习目标的宏观定位应聚焦于对儒学的阐释和传承,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整体感知儒学思想的演变历程;二是准确理解儒学思想的变与不变的特点;三是多维阐释儒学思想的核心价值。

二、依托历史核心概念,以时空为轴,中观搭建知识框架

必备知识是可感知、可理解、可运用和可创生的。这要求历史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不仅是识记,而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和再生。只有再生新知才能达到命题者“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得出新认知”的考查要求,这样的高考知识复习才有价值。同时教师需要认识到有逻辑的知识框架是实现感知、理解、运用和再生知识的前提。

1.必备知识框架搭建的逻辑顺序

搭建知识框架的方式很多,教师们的选择各不相同,依托历史核心概念,以时空为轴中观搭建知识框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历史核心概念是历史研究者从历史事物中提炼出的能够反映历史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时空是历史存在的基本范畴,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考量是认识历史事物的重要方式。依托历史核心概念,以时空为轴搭建知识框架的逻辑顺序包括:①确定所复习知识的核心概念;②围绕核心概念,搭建所复习知识的时空网络。

即以所复习知识的核心概念为抓手,以时间为经线,空间为纬线,核心概念的起因、经过、变化、结果和影响等进行横向排列和纵向串联,形成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知识表或图,并通过对所复习核心概念的正确解读,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而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只有这样的知识框架才是可理解的、可阐释的、可灵活运用的,而非简单的知识点排列。

2.必备知识的框架建构

在《儒学思想的演变》复习课的知识建构中,“思想演变”是核心概念,儒学是限制定语,理解此核心概念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的内涵。首先,以儒学思想演变为题,时空为线,笔者绘制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表》(见表)和《中国古代儒学思想传播轴》(见图):

表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演变表

图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传播图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填写表、图,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厘清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学产生、演变的全历程,纵向上准确把握儒家思想演化轨迹。其次,引导学生运用识读、分析、比较、综合等方式对表、图进行解读,准确把握中国儒学思想在各时期的“变与不变”,进而做出“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核心观念”的正确解释。

三、运用多维视角,以历史解释为法,微观透析主干知识

必备知识反映了教材的主干知识。所谓历史的主干知识是指能体现鲜明历史阶段特征,处于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重要地位的知识点,高考强调挖掘主干知识的价值,对原有观点进行全新的阐释,以获得有价值的历史认识。据此,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对历史知识的复习,要运用多维视角,以历史解释为手段,微观透析主干知识。此处的微观分析不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分析,而是从微观的角度对主干知识进行主题分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儒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对古代中国,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本课对儒学微观分析的落脚点放在“儒学思想”的时代价值上,笔者选用五组材料,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世界五个角度认识儒学思想的时代价值。所用材料如下:

材料一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

——《吕氏春秋》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

材料二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孟子》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易传》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

材料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为政以德。

——《论语》

君者,舟化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荀子》

材料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材料五这样的人类平等、世界大同,为世之公理,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全世界,因此孙中山也提倡“天下为公”,使大同世界价值理想得以传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以儒观今 大道正行——张立文教授论儒学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学生通过分析从个人角度感悟儒学思想家们的家国情怀,认识到儒学为个人的发展搭建了一条家国一体的奋斗途径;从社会角度体会儒学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认识到儒学思想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的方式;从国家角度体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精神,认识到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价值观念;从民族角度感受儒学思想蕴含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的民族使命;从世界角度理解儒学思想中蕴含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和谐观念,认识到儒学和谐共生的治世理念。

总之,以核心素养本位下的高考历史必备知识三步复习法,具有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直观立体、简便易行的特点,是历史学科二较复习的高效法宝。

猜你喜欢
儒学框架考查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儒学在西部暨丝绸之路的传播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应用儒学的兴起
——儒学创新发展的趋势与愿景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