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嬉图》试题赏析及教学启示

2022-07-22 03:26湖南刘文兵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1期
关键词:蹴鞠滑冰命题

湖南 刘文兵 杨 乐

在湖南省2021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卷(以下简称为湖南卷)中,笔者认为以清朝名画《冰嬉图》为命题素材的第6 题是湖南卷中最“亮眼”、最美的一道试题,试题的这种美不只停留在艺术作品本身之美,更可以展现新课改视角下的命题技术之美。高考试题作为新课改的风向标,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发现试题之美和引领教学启示两个方面谈谈2021 年湖南卷的历史试卷第6 题。

一、发现试题之美

2019 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主要是为了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再次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国家对于“五育”的重视。

2021 年湖南卷第6 题充分体现了国家倡导的“五育”中的“美育”和“体育”。从《冰嬉图》中可以欣赏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和体育运动之美。

《冰嬉图》真实、形象地记录了当年清宫冰嬉活动的情景。整幅《冰嬉图》场面宏大,画中有人物近两千人。本题只截取了《冰嬉图》中“转龙射球”的画面。画中形象地展示了古代的花样滑冰和冰上杂技,是清代宫廷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画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图中的“转龙射球”是结合滑冰、射箭两项运动的项目,即“冰上蹴鞠”。图中展示了“继以转龙射球,走队时按八旗之色,以一人执小旗前导,二人执弓矢随于后。凡执旗者一二百人,执弓矢者倍之。盘旋曲折行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的盛大体育运动场景。画卷中的冰嬉也是一种带有季节特色的体育活动。清代宫内有冬季冰嬉的习俗,并将其视为国俗。每年从八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冬至到“三九”时在西苑冰上举行冰嬉活动。学生可从画卷中的冰嬉运动,充分欣赏到古代人民热爱运动的体育健康之美。

高考命题之美启示着教师在教学中需重视“美育”和“德育”,并加强历史学科与艺术鉴赏间的联系,在艺术审美中注重挖掘历史价值,加深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了解,从而培育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法、绘画和文物等材料,引领学生从艺术审美、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等多视角展开分析。教师也可以加入一些艺术品的阶段特色、门类、风格等常识内容的介绍,或采用一些艺术鉴赏类节目中的视频供学生品味,以多种手段帮助学生体会历史和艺术之美。

二、试题创新性分析及启示

例.(2021·湖南卷·6)图1 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 (C)

图1 《冰嬉图》(乾隆时期)

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

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

近三年高考试题在材料选用上更加注重体育运动类题材,如2019 年全国卷Ⅰ第26 题,题干材料选用“牵钩之戏”(拔河);2020 年全国卷Ⅱ第24 题,题干材料选用“角抵(摔跤)”;2021 年湖南卷第6 题选用“转龙射球”的运动画面。这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对于“体育”价值引领的重视和青睐,也体现出高考命题材料的新颖性。

高考命题的材料一般是学生未曾见过但又源于生活的素材。例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第26题以“拔河”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指出这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盛行于唐代的原因。试题选取了经典且新颖的材料,创设了“新情境”,且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

以往全国卷对于体育运动类的命题材料主要以文字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但2021 年的湖南卷在体育类命题材料创设上予以创新,以历史“画卷”的形式展现。《冰嬉图》在价值引领上将“美育”和“体育”巧妙结合,在命题形式上也响应了国家呼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这种命题材料的形式创新,值得充分肯定。但是采用图画形式展现的题目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体现的信息比较单薄。

本题考查的是民族间的民俗交融。如果从排除法的角度,可以轻易的排除其他三个选项。但是单从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却无法直接判断出民族间的民俗交融。学生要判断出《冰嬉图》中的民族交融,还需挖掘出两个隐含的重要信息,或者说两种解题思路。首先,滑冰的运动是满族的运动习俗,蹴鞠运动是汉族的运动习俗。而《冰嬉图》中的“冰上蹴鞠”则巧妙地将满族的滑冰和汉族的蹴鞠相结合,充分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其次,题干中的“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于汉民族的传统节气。八旗官兵滑冰活动是常态体育活动,所以满族选择冬至滑冰,也体现了民俗的交融。

无论是从“冬至滑冰”的角度,还是“冰上蹴鞠”的角度,这些都是教材中未曾涉及的内容。一线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本,应当引导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民俗运动,努力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面。

此外,宫廷画《冰嬉图》有两副,2021 年湖南卷第6 题采用的是《金绘冰嬉图》以下简称为金绘版,还有一副是《张绘冰嬉图》以下简称为张绘版,两幅图如下所示。

图2 《金绘冰嬉图》

图3 《张绘冰嬉图》

两副图的区别在于,金绘版是旗手—射手的顺序,而张绘版是旗手—花样—射手—花样的顺序,且张绘版增加了民间百戏的表演内容。如果2021 年湖南卷第6 题采用张绘版作为命题材料,能更直观地体现民间百戏和旗人“冰上蹴鞠”结合的民俗交融现象。这也启示教师日常试题命制中素材的选取不仅要善于选取经典材料,还要学会做好合情合理的“转化”,即尊重原著且学生能够“读得懂”并“感兴趣”。

吴伟指出:“命题和考试是对已学知识、所培养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掌握和具备程度的检测。”《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进行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说明,要求一线教师努力探索高考真题命制的基本路径,发掘高考中的新动向和新题型,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表达

除艺术价值以外,《冰嬉图》还有着极强的史料价值,是艺术审美和史料价值的统一。通过挖掘《冰嬉图》背后的历史故事,又是对家国情怀的一种涵养。

《冰嬉图》中描绘了两种运动习俗,一种是“冰嬉”(又称“冰戏”),是清代对冰上运动的总称,主要内容有冰上竞技、表演和游乐,它源于满族习俗。另一种是蹴鞠,是汉族的运动习俗。早在汉代时,军士一旦无事,便以蹴鞠为乐。蹴鞠也作为训练士卒,提高战士军事素质的一种手段。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把蹴鞠列入“兵伎十三家”之内,其原因就是把蹴鞠作为一项军事训练项目。

至清代,满族人将滑冰与蹴鞠结合起来,出现了“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乾隆皇帝曾说,“冰嬉为国制所重”并将其视为国俗。每年冬天在太液池(今北海)举行冰嬉典礼,“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

乾隆皇帝不仅开创了冰嬉制度,写下了《御制冰嬉赋》,甚至还命宫廷画师将冰嬉盛典的场景画了下来。绘制完金绘版后,乾隆皇帝感觉画面的主体部分表现得不够充分,没有将冰嬉盛典中民间百戏的内容画出来,所以命人再画一幅,以便在年底的冰嬉盛典上使用,便有了张绘版。张绘版画面内容调整后,出现了舞叠罗汉等民间百戏。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意在营造一种民族间和睦的盛世气象。

一幅画卷背后深藏着如此曲折的历史故事,体现出艺术品本身所承载的史料价值是有待挖掘的。而绘画故事背后又可以折射出中华文明多民族国家统一观念。乾隆选择在汉族的冬至节气举办满族的冰嬉活动,先后又要求宫廷画师画出两幅《冰嬉图》的举动,反映了清王朝对于民族间和睦相处的重视,这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冰嬉图》背后的故事是充满趣味性的,历史本身也是生动鲜活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呈现多元史料,带领学生体会不同史料的价值内核,并在品鉴中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育家国情怀素养。

分析高考创新题命制的基本路径,以此来指导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日常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高中历史教师要牢固树立“真题”意识,从高考命题的科学性、新颖性、多样性、时代性等基本原则的导向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广泛、深入的史学阅读中选取优质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让“学”“评”“教”相得益彰,合力推进师生素养的共同提升。

猜你喜欢
蹴鞠滑冰命题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浅谈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与兴盛
我国蹴鞠的起源与发展及消亡研究
“滑冰”
历史上有一个大转折点是谁决定了古代足球的兴衰?
滑冰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