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 邓 华
早在2014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强调:“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9 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一核”“四层”和“四翼”的高考考查体系,进一步明确了高考试题内容的考查方向和要求。随着全国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改革阶段,高考历史的考试内容也在稳中求变,试题从形式、内容以及涵盖的知识量等方面相较以往均不断创新,力图实现历史学科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育人功能。笔者认为,明确历史创新试题的考向趋势是制定有效备考策略的前提和途径,也是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思维,拓展学生历史学习与备考的现实路径。为此,笔者对2021 年部分高考地图类创新试题的考向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如下表)。
表
结合分析可以看出,在学科能力的考查和素养提升方面,试题从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等能力方面入手,有效融入试题的具体情境之中,体现出创新发展的趋势;在核心素养的落地方面,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考查内容通过试题材料的设计得以彰显。引导学生在读图、读史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运用素养相关的思维方法,全面分析,综合解答,充分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对学生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具体的考查要求。因此,面对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考向要求,如何在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备考呢?笔者试结合以下内容进行说明:
从2021 年各地高考历史地图类试题的命制情况来看,第一,在内容方面,以往专题史教材背景下主要考查某一板块的情况发生了改变,而是注重打破板块知识体系的局限,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知识进行考查;第二,将地图作为一种重要史料并进行深度挖掘,也改变了以往单纯从地图表面得出信息的简单考法,地图往往需要运用多角度甚至多学科内容进行解读,综合分析得出规律性或总结性认识;第三,地图的功能性地位提高,以往多是作为文字描述的辅助信息出现,2021 年试题中的地图主导性更强,涵盖了试题的主要信息点。甚至个别试题所考查的历史解释全部需从地图中得出,地图独立支撑起相关知识点的所有考查要素,这也是地图类试题在2021 年高考中的创新点。例如2021 年全国甲卷第42 题对于明代卫所设置的考查,涵盖了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与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学生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在地图上标出明代卫所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理由。在解题过程中,地图发挥了帮助学生回顾、关联和运用知识点的作用,引导教师在复习备考中更好地强化地图的实践运用。此外,史学研究方法和功能的不断渗透,地图作为一种史料要求学生运用相关史学研究方法,对地图本身进行解读,同时还与其他文字、图表等史料信息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史学理论的考查更加灵活、多样。历史学科的功能性在地图类试题中不断得到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以及历史学习兴趣。2021 年山东卷中第16 题将地图作为一种史料与其他文字史料等结合使用,史料性功能大大增强,学生通过地图中蕴含的水利信息来说明文字记载中的相关史实,从而印证相关文字记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来论述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水平。
笔者建议教师在备考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注意运用地图等将知识点融合进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处理分封制的关系问题时,运用地图不仅可以明晰不同分封对象的具体位置,更可以利用地图说明王族、功臣以及先代贵族之间分封的关系,还可以从军事角度说明周王分封的战略意图与拱卫王室的重要目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封制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还能更好地理解其军事作用;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佐证相关史料记载,加深学生对文字史料的认识,同时发挥地图作为一种史料对于解决史学问题的作用,增强地图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功能性的发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在2021 年各地地图类选择试题中,还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创新趋势,即加强了依托地图来考查知识点横向与纵向的发展状况,地图承载的纵向时间考查与横向的空间考查日趋明显。在此基础上深入考查某一历史时期或空间背景下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发挥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作用,培养学生在特定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方式。例如,2021 年全国乙卷中第42 题,要求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的部分重要会议,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进行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所选会议以及结合当时的阶段性特征说明原因,就印证了此类地图考题的趋向。无独有偶,2021 年山东卷也是要求学生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轨迹式地图,写一则短文。彰显出以史实纵向发展为依托,紧扣阶段性特征进行论述的创新趋势。
笔者建议备考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应围绕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要求,将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点嵌入地图的分析中,让学生明晰时间线索下历史事件发展的趋势,同时通过中外关联或古今对比,跨时空构建学生的整体思维意识。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地图说话”,通过地图展示的历史细节,有助于学生把握时空背景趋势下的阶段性特征,加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第二,让学生围绕教师复习的知识点及阶段性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回到地图中找对应,找关联,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方法,迅速形成定位关键信息,明晰地图史料所呈现的具体史实以及时空关联,从而形成稳定有效的读图解题思维。例如,2021 年湖南卷中的第10 题,就是通过对淞沪会战和百团大战两次战役形势图的辨识,依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当时的历史阶段性特征的理解,总结出两幅地图中蕴含的时空变化趋势,从而得出抗日战争主战场发生明显变化的历史解释。
2021 年的试题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地图,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和农业等多方面,成为2021 年地图类试题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尤其是专业性不断增强,强调教学中对各种专业性地图的特点进行解读分析,凸显学科间的渗透与交叉,在复习备考中帮助学生构建对不同类型地图的认识成为应对地图类试题的关键。例如,2021 年湖北卷中古代湖北抢修长江、汉江堤工图(局部),湖南卷中抗日战争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山东卷中古代某一时期的产粮区示意图,浙江卷中某汉代考古遗址示意图等均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学生既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又需掌握地图指向的专业门类具体的特点,从而为正确识图与分析奠定基础。以湖北卷中古代湖北抢修长江、汉江堤工图(局部)的考查为例,题中地图描绘了清代中期湖北分段派工修筑江堤的情况,并做了图解说明。学生可据此明确地图中江堤的编号管理情况,根据水利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可知,分段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相关知识与地图中的对应描述,就可以得出“水利修防管理优化”的历史解释。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应从专业角度解读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与分析方法,并补充一些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贮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地应对地图类试题未来的创新性要求。2021 年山东卷中第16 题的地图涉及黄泛区的相关地理知识,要求学生结合黄河水患及其影响进行作答,学生在解读地图的同时,需要将地图信息与其他文字和统计材料的信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从而论述北宋定都开封的利与弊。由此可见,2021 年地图题的创新设计,不仅使地图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更主要的是将地图史料置于多种史料之下,通过从理解地图本身以及与其他史料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养成综合分析问题的历史学习思维,从而适应未来试题和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应对地图类试题未来的创新性要求,笔者建议教师备考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对于新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地图史料,进行专业解读,帮助学生明晰不同类型专业地图的特点,从而构建有效应对各种不同类型地图的基础;第二,引导学生将地图史料置于多元史料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得出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历史解释。
围绕今年各地高考地图题的变化创新趋势,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注意涵盖地图类试题的创新变化要求,做到不断适应未来试题创新变化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升提出的新要求。例如,教师在讲解西汉盐铁官营的问题时,往往会重点强调对于盐铁官营政策的评价,侧重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深度理解,容易忽视从地图本身去思考西汉盐铁官营的分布特点以及汉武帝采取该政策的其他原因,没有真正发挥地图的作用。
教师可在教学时,提供“西汉盐铁官分布图”“西汉前期封国形势图”两幅地图,以及《史记·平准书》的相关材料。
引导学生得出盐铁等自然矿产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结论。尤其是盐业紧紧依托河海之便利。之后教师可根据材料的描述,引导学生明白汉武帝把盐铁划归大农管理,一方面是为了展现其无私。另一方面说明富庶之地是分封王侯的集中之地,汉武帝此举也是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取消王侯的经济特权,“化家为国”,集中了中央的财权,从而有效加强中央集权。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专业解读并结合相关史料,可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于知识点综合分析的理解,有助于形成更为深刻的历史认识和解释,提升复习效果。
教师可提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形势图”,设置以下试题:
观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形势图,从图中任选两个历史事件,根据地图材料并结合所学近代史相关知识,论述其发展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的历史作用。(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示例】两次起义: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论述: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 年8 月1 日,由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随后,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遭到敌人围攻而失败,起义军一部分在朱德和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战海陆丰,与农民军会合。1927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建了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1928 年4 月,朱德、陈毅率领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
综上,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中国红色革命力量不断增强,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最终走向胜利。此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井冈山精神,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等相关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地图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第一层次,学生结合地图选出两次相关联的历史事件;第二层次,学生结合地图的描述,具体论述所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论述要始终符合地图材料的描述,并构建地图材料中历史事件的关联,综合分析、论述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的历史作用。此外,学生还可结合国共关系、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断成熟等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综上所述,2021 年无论全国卷还是新高考地区在试题中均创新了地图类试题的考查,甚至个别省份一套试卷中出现多道地图类试题的情况。试题的创新体现了地图作为一种史料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从侧面反映出时空观念考查不断向纵深方向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地图作为史料的实践运用,不断强化对学生史学综合能力的考查。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史料在复习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地图史料为导向的复习路径,实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要求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效应对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