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 规律认知
——《罗斯福新政》一课的教学设计

2022-07-22 03:26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1期
关键词: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

陕西 邢 瑞

历史教学不是说教式的人事解读,也不是故事式的趣味分享。在二轮复习中,教学重点已不是简单的知识识记,而是依据认知规律,对诸多具体历史人或事进行整体的逻辑思维的教学,从而挖掘其内在的关联性,实现历史学习的宏观把握和深入理解,真正达到对知识的贯通与理解。《罗斯福新政》一课看似主旨单一,实则思想深邃。教师需要运用唯物史观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逻辑思维的整理,从而明确线索,抓住核心,理清关系。

一、设计立意与教学目标

王继平在《论历史科主题化课堂教学》一文中说:“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能够在课堂上讲出有思想性课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创设主体化教学。”这个主体化教学就是本文所说的教学立意。二轮复习时,教师务必树立主体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思维,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人民版教材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这一专题上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下启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纵向上反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与特征,横向上体现世界经济体制与模式的多样化特点。专题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涉及国家多。罗斯福新政就是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开始的,这不仅仅是一次针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性改革,更是一场事关经济模式、政治走向、社会稳定的全方位、深层次的革命;它不仅涉及经济层面,而且渗透到政治、阶级、民生、外交、生态等领域;它既反映经济危机的特殊性,又折射出经济危机的普遍性。本课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学常识,需要教师对知识内涵进行精准挖掘和有效拓展。故本课的教学立意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知识进行理性解读和梳理,以便学生能够把握逻辑思维,规律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依据此教学立意,本课所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运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维模式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运用一般与特殊的哲学观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其影响。

二、教学过程和意图说明

【导入】司马迁说过“普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上个世纪美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位非常之人及其遇到的非常之事和他所建的非常之功。

【设计意图】运用司马迁的名言,引出本课核心内容,并将与核心内容——罗斯福新政相关的诸多事件一一呈现,然后按照“非常之急—非常之人—非常之事—非常之功”给学生一个基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模式,为复习本课提供一个基本思路。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材料:

图2

图3

【问题】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分析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讨论分析】(1)生产力角度:①19 世纪中后期,美国通过工业革命很快实现了向工业化的转变,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②第一次世界大战让美国大发横财,成为战后最大的赢家和实力家。③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一,社会公共事业建设迅速,社会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

(2)生产关系角度:①工业革命促使生产领域竞争加剧,美国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②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产生并发挥作用。③垄断资本家利用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实现资本高度集中,美国社会财富的分配极不均衡,贫富分化十分严重。④分期付款和超前消费让美国出现了虚假繁荣现象。⑤过热的股票投机让许多实体经济出现泡沫。

【设计意图】马克思指出:“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通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分析,让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过程中获得理论支持。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让生产关系极不协调,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家对超额垄断利润盲目获取的心态极度膨胀,社会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均导致贫富差距严重,生产相对过剩以及被火热的超前消费所掩盖的繁荣成为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到处充斥矛盾又无法破解,虚假繁荣的现象与下层民众消费能力低下的实际极不相符,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盲目竞争致使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的阻碍,一场危机在经济领域孕育并随时可能爆发。

(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问题】面对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采取哪些举措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教学设计】鉴于此次危机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的特点,罗斯福新政举措涉及的领域广、行业多、针对性强。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据教材,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维模式自行理解,归纳总结,形成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及解决经济危机问题的基本认识。

【设计意图】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思维模式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当然,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模式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将纷繁复杂的内容知识条理化,便于对知识的梳理归纳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问题】依据材料,运用一般与特殊的哲学观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问题分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商品积压、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信用关系破坏、社会萧条等是经济危机的普遍性表现。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不仅具有一般经济危机的表现,而且在时间的长度、范围的广度、破坏的程度上具有以往经济危机所不具有的特点。直面这场危机,政府的态度和应对的措施至关重要,美国罗斯福政府就立足于实际,以全新的举措体现出新政特殊性的一面。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方面认识:

1.危机严重的普遍性与新政模式的特殊性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对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面对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吸取胡佛措施不力所带来的深刻教训,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创了一条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的特殊性就在于直面自由放任政策的局限,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职能,发挥了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改变了过去面对经济危机的自我疗法和被动局面,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一种有效手段。

2.企业受影响的普遍性与维护自由企业制度的特殊性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经济危机应企业生产而来,企业应经济危机而破坏。经济危机下,生产下降、企业破产是普遍性现象。美国的自由企业制度与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存在较大的联系,企业的私有性质、竞争优势、利益追求等因素推动企业的盲目生产,导致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激化。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为着眼点,以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为目的,实行非常规的特殊手段,诸如立法保障企业生产,实施蓝鹰标志规范企业销售,处理劳资关系维护企业生产秩序等,实现了“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3.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目的的普遍性与采用手段上的特殊性

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是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根本目的,罗斯福新政也体现这一目的性。从手段的运用、角度的选择、利益的保障等也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特殊性一面。罗斯福没有采用暴力镇压或分化瓦解工人运动的办法,而是发挥政权的力量,运用立法的手段,从平衡劳资矛盾和缓和阶级关系的角度,保障工人阶级利益。虽然这些措施不能完全消除劳资矛盾,但使得解决劳资矛盾有了法律依据和体系保障,对缓和矛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材料出发并依据教材知识,运用一般和特殊的哲学观点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教材中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深层挖掘和总体把握,更能让学生清楚罗斯福实施新政的目的,从加强立法规范、通过不改变企业的私有制性质、建立国家资本主义等真正理解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其影响

材料马克思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

【问题】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其影响。

【问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制度变迁始终不能脱离物质生产这一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美国的经济基础,这一经济基础决定了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在某种程度上讲,经济危机是一个社会危机,一旦引发政治危机,会直接挑战上层建筑的稳定性。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破坏性极大,已经挑战了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就是直面危机本身,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地位。所以,新政并不是彻底改变一切,而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完善。破旧立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就是运用国家政权之“刀”给这个社会“肌体”做了一次外科手术,不是结束其生命,而是促使其新生。所以,罗斯福新政不仅是让美国度过这场危机,还建立了国家资本主义,使得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巩固了美国自由民主制度。

设计意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基本观点。运用此观点可以很好地理解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维护、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复苏、对社会生产关系的修复、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重新营造所发挥的作用,也更好地理解这样的经济努力对于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稳固所产生的作用。

猜你喜欢
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陕西近期新政观察
“新政”爆款第一车?
汽车业四大新政将出台
丝路新政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