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高考历史素养题在日常教学中的备考策略
——以2021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第17 题为例

2022-07-22 03:26福建陈福山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2年1期
关键词:命题考查核心

福建 陈福山

新高考模式下的各省选考历史自主命题究竟“新”在哪里?“高”在何方?“考”些什么?地方自主命题的新高考与全国统一命题的甲、乙卷有何不同?这是高中历史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疑问。本文以2021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以下简称为福建卷)第17 题为例,对新高考如何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日常教学中该怎样备考做简要的分析。

一、历史素养题出现的原因和背景

(一)转理念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中指出,“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和集中体现”。这也印证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的客观要求。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培养具备高级历史思维的、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已成为新时代的要求。

在以价值为引领、系统、科学、创新的评价体系这一顶层设计指导下,近几年各地区高考历史试卷在向四个方面的转变,即在考试内容上实现了从“考知识”到“考能力”“考素养”,从“解答问题”到“解决问题”;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的转变;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从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二)定方向

《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高考历史命题的主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却是历史命题的立意所在,素养题型的设置与嵌入更是这一立意的核心灵魂。2019 年教育部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一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从而形成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体系高度概括了高考命题“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实际上是历史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高考试题“素养立意”已渐成常态,不仅体现在选择题的考查当中,更是全方位渗透进主观题中,其中福建卷第17 题是五大核心素养综合运用、相互渗透的典型试题。

二、高考素养题的考查方向及备考策略

所谓的“高考素养题”是指在高考历史试卷中,以时空观念定位、唯物史观指导,着力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的试题。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台的《2021 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中指出:“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深化基础性,优化情境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这些命题思路在福建新高考历史试卷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一)核心素养在新高考试题中的渗透

福建卷与全国卷相比,最大变化是新增第17 题——素养题。先以八省联考试题为例:

例1.(2021·福建八省联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材料有学者将19 世纪前期英国没有出现法国式革命的原因归纳如下:

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8 分)

【审题指导】①注意材料的时空定位“19 世纪前期英国”,这是诸素养中历史本质的核心思维,将学生所认识的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是命题中构成历史题眼的基本观念和思维品质;②理解命题者设计的问题“没有出现法国式革命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唯物史观素养,命题者意图透过法国历史现象解决英国历史问题;③通过分析(1)(2)材料内容,让学生明确命题者提供参照对象“外部历史教训”“思想”两个角度的问题回答,要求学生从另外(3)(4)两个角度寻找相关史料进行佐证,即是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学生要调动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寻找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这是解决本题问题的关键能力和核心方法。学生思考答案并书写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所有历史叙述基于对过去事情的理解而进行的解释,这是考查学生思维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主要指标,即历史解释。综上所述,本题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

这种题型的答案不唯一,带有开放性试题属性。但因其作答角度有所限制,所以不同于完全开放的试题。通过阶段性研究,可从方法上形成这种题型的答题模板。

【方法建模】①审视时空定位,研究设问角度,精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②对参照对象分别研磨其做法,通过巧设小问题寻找规律(角度);③参透(1)(2)角度及推理表达,根据设问要求并结合所学回答表述。

例2.(2021·福建卷·17)

材料1961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33处,包括古田会议会址(图1)和中共七大会址(图2,属于延安革命遺址的一部分)。

图1 古田会议会址

图2 中共七大会址

有学者阐述古田会议会址的入选理由: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大会址的入选理由,并简述革命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

【审题指导】试题提供中国近代史两个材料“古田会议”“中共七大”重要的知识“点”,贯串着中共历史纵向发展的主“线”,考查革命文化的“面”,从而构建“点-线-面”一体化。题目材料短小精悍,设问简明扼要。主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五大核心素养的相互渗透。特别是考查学生理解中共百年党史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延续、变迁与发展,学习史料实证的基本方法,从而对历史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解释的核心素养要求。生动地展现中共100 年来的探索史、奋斗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增强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对学生起到培根铸魂的教育作用。

(二)素养题在日常教学中的备考策略

1.以核心素养为基准统领高中教学,让课堂饱含素养之实

为了精准把握教师的教学方向,使课堂教学不至于偏离高考轨道,做到有的放矢,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高考历史试题。福建新高考第17 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看点”,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多个核心素养综合应用的有限制的开放性,是高级历史思维的“测量仪”,堪称新高考历史试题的“风向标”。无论使用哪本教材进行教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皆已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并贯彻课堂的主题,因为它是历史课程的奠基石,也是历史教学和高考改革推进与深化的重要“助推器”。教师要根据新高考的新命题思路,基于《课程标准》的引导,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改变高中历史课堂。在教学观念上强调运用所学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编制、教学实施的措施、课程评价的标准、课程教案的编写等,都要注重历史核心素养。

2.以跨界思维为路径整合历史知识,让内容呈现通史之美

这里的“跨界”指在学科领域里跨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部分内容,也指横跨中外历史或纵跨历史长河中的不同发展阶段。高三二轮复习须根据教学需要把长时序历史分段重新整合,使之以“通史”形式融会贯通。依据教学内容划分好阶段,每阶段以时间为坐标轴,以经济为纬线,以政治、思想为经线构建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这样既可以宏观把握单元主线,厘清横向通史线索,形成对单元主干知识的整体认知,又可以突显时空观念,夯实重要考点知识,为主观题中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提供重要的史实来源和事实依据。如中国古代史可以“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为主线分为六个阶段:起源和奠基—先秦;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战国、秦汉;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走向繁荣—隋唐;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进一步融合—宋元;封建社会的衰落—明清。又如中国近代史可用“近代化历程”为主线整合成: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1860 年)、启动(1860-1895年)、整体发展(1895-1919年)、曲折发展(1919-1949 年)。

3.以问题创设为引领实施情境授课,让教学呈现主题之智

新高考表面考知识,实质考素养已成为命题的主旋律,福建新高考第17 题是典型代表。因此,高三历史的日常教学就应该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某个主题,以考点为中心,以素养为主攻方向,精心选取丰富翔实的史料,高效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创设阶梯式问题链的情境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思维,发现问题,实现自主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笔者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年)为例谈一谈“主题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设计。

例3.材料1949 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

探究设问1:请用这些数据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特点,结合所学列举其表现。

探究设问2:原因是什么?为改变这一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探究设问3:措施有何现实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中央有何新的举措?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时空定位,“原因”分析的唯物史观,“特点”概括的史料实证,“政府措施”的历史解释,“现实意义”的家国情怀,多层次地展现核心素养考查与培育。

这是主题情境教学片断呈现,从问题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专业性、整体性、贯通性、层次性的特点,在问题讲授过程中采用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相结合的方式,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有据。其主观意图本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构建适合学生整体参与引发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理解探究、品味欣赏等学习方式的问题链,建设答案思维的开放、动态的历史课堂。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的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伴随着新高考历史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历史复习的策略也应与时俱进。课堂上要教会学生学习能力、夯实双基的同时,关注近年的高考典例,适量增加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史料创设情境,设置精巧问题引领课堂教学,驱动学生问题意识,激发高级历史思维,践行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素养题的历史分析能力,解读历史蕴含的各种信息密码,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应具备的能力、方法、气质、品格、境界等。只有抓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有效链接“招-考-教-学”的育人功能,引领正确的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猜你喜欢
命题考查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