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性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

2022-07-16 11:54付荣君
高考·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状及问题实践策略高中数学

摘 要:问答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基本形式,时机恰当、问题设置巧妙的提问是引发学生深思、集中其注意力、体现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启发性提问致力于开启和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提高教学效率极为重要。在简要阐述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启发性提问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实践经验,反思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性提问原则,从明确提问目的着手,准确把握提问时机、难易和层次性,保证提问的有效性。以启发性提问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启发性提问;现状及问题;实践策略;高中数学

提问一直是教师控制授课节奏、接收学生反馈的手段。通常情况下,为了确认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或者了解学生的想法,会随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思考给出答案。但在基础教育改革后,新课标要求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强调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展开讨论被视为增加课堂互动的最主要形式,成为了评价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标准之一。虽然课堂提问次数有增无减,但存在问题的启发性不足、有效率极低等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反思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提问方式,找到有效运用启发式提问的途径。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一)教学内容难度大

相比于初中阶段,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质的变化,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明显加大,对多数学生的智商、学习能力都是不小的考验。所以,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能否系统化掌握教材中的必修内容,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否能满足新课标要求,教学方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教师视角来看,如何提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其接受挑战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1]。因此,在教学时间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案设计需要权衡课标要求、应试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何分配时间、设计适合学生个体的练习题目、让所有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时常让教师陷入两难境地。

(二)课堂氛围相对枯燥,学生主动性不强

虽然新课标倡导素质教育,但高中师生难免要承受应试压力。尤其是学生,需要同时顾及多个学科的学习。所以,在难度最大、用脑强度最高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或者极力思考问题、神经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或者对抽象和讲究逻辑性的数学知识提不起兴致,表现出心理上的厌倦和精神上的疲惫。因此,高中数学课堂的整体氛围比较严肃,学生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的主动性不强。

(三)知识点抽象,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

高中数学包括了空间几何、三角函数、不等式和概率等内容,涉及数学学科的多个分支,概念繁多、解题思路复杂又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具挑战性[2]。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每一册都有难度很大的内容,学生从入学起就要接触集合、函数。惯用的学习方法大多不再有效。例如必修1的函数部分,虽然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简单的函数知识,但内容非常简单浅显,对学生的理解深度没有过多要求。而到了高一的函数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方法,教学内容和要求有了实质性变化,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会步履维艰,难以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

二、启发性提问的运用价值

根据数学教师提问目的或问题内容的不同,学界为其赋予了不同的定义。例如导入性提问、激励性提问等,从字面定义就可以了解其特点和实质,启发性提问也是其中之一。由于数学学习高度依赖思维活动,而提问是点明思维方向、促使学生开启探究之旅的最佳手段。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启发性提问的运用得到了最多关注。尤其是实行素质教育之后,研究启发式提问运用方法的教师越来越多。

(一)启发思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启发性提问,顾名思义,是能够给学生带来启示、使其进行深度思考的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适时提出这类问题,能够瞬间打破学生跟着教师思路的思维状况,使其从特定视角主动审视、思索问题。例如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时,在介绍了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判断依据、方法之后提出问题:如果把两个偶函数相加,得到的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经此一问,学生掌握奇偶性判别方法后的放松状态立刻消失,开始了主动思考,并且依据所学方法有了初步猜想。当学生纷纷给出答案时,不妨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的启发式提问不仅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思考的目的,还能促使大部分学生扩大探究范围,尝试研究把奇偶函数相加减会有怎样的结果,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

(二)引领探究性学习过程,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合理运用啟发性提问,可以目的性明确地引领学生的思路,使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完成探究性学习。一方面,恰到好处地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里,让学生专注于思考数学问题[4],在保持学习主动性的同时,锻炼其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巧妙提出启发性问题,能够让学生由易到难地加深认知,有助于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其自主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可以首先提出较为浅显但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的问题:按照概率论的定义,下雨属于随机事件吗?学生会立刻对照教材中的定义,分析下雨是否符合其条件。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把研究对象引申到更大范围,提出以下问题:在了解某一类事件的性质之后,人能否控制其发生的概率?有了对下雨问题的思考,学生对于怎样控制随机事件的发生更加感兴趣。而且由于问题的答案和自身生活关系紧密,学生探讨概率问题的积极性达到了空前高度。

(三)获取反馈,动态优化教学方案

从学生那里获取信息反馈是教师提问的目的之一,有助于实时了解教学成果,发现既定教学方案的问题。虽然启发性提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但根据学生解答问题过程中的言行和结果,教师还是能够获得很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首先,提出启发性问题之后,从学生的反应就能判断问题是否起到了预期作用。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和回应,就必须调整既定策略,使用其他手段激活学生思维。其次,一堂数学课之后,教师通过总结每一个启发性提问的效果,可以找到教学方案需要改进之处,或者了解学生在哪个环节遇到了问题,在分析原因后优化后续教学计划。

三、启发性提问的运用原则

(一)有明确的目的

为了保证启发性提问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必须事先明确提问的目的,才能设计出科学的问题。如果在课堂上随机发问,不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还可能因考虑不周提出有漏洞的问题,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水平产生怀疑。例如,在前文所述函数奇偶性问题中,在明确目标和设计提出问题后,教师必须先自行验证问题的科学性,避免学生按照教师的启示思考后发现其中存在明显谬误。

(二)灵活把握提问时机

虽然原则上要事先设计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不能掌握好时机,会让问题显得突兀,或者无法契合学生当时的思维状态。例如,当学生普遍感到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已经处于高强度的思索探究状态时,倘若教师再提出问题,试图诱导其从其他角度思考,不仅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没有帮助,还会打断其思路。此外,启发性提问时机既要通过现场观察把握,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比如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反应,教师要多做准备,针对变数较大的环节设计备用提问方案。

(三)难度适宜,有层次感和递进性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及深的过程,研究数学问题的技能随之逐步完善和提升。鉴于启发性提问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推理和论证数学问题,问题的难度、类型、数量和提出时机都要符合高中生的这一认知规律。首先,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深浅、解答难易程度要契合学生的状态。如果过于简单则提不起学生思辨求解的兴趣,太难则让多数学生不具备找到答案的能力,同样会影响其主动性。其次,启发性提问要有层次感和递进性,契合学生由浅及深的思维活动路径。通过合理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构建,保证启发式提问的有效性。

四、启发性提问的策略运用

(一)根据教学需要明确提问目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各单元的内容差别很大,有的侧重概念和数学对象性质的阐述,有的讲解相关知识的应用。所以,在运用启发性提问时,要根据具体课程的教学需要设计问题。在概念性知识点集中的课堂上,启发性提问以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出定义为目标。例如“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一章,基本上都是概念性内容。启发性提问要建立在观察图形实例的基础上,逐步让学生观察三者在不同条件下的空间位置关系,最终自行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等概念的判别条件。相比于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由教师一一讲解,以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知识点,能够使其进行深度思考,对最终的结论印象会非常深刻。在考试或实践中遇到类似问题,即使不能背诵出教材中的这些内容,也不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解题方法和运算规则等应用型知识点为主的课程,要让问题聚焦在解题思路和探究数学知识应用价值等方面,达到提高学生运用高中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等式与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当课程进入到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环节时,针对同一道二元一次不等式,当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你能够用几种方法解这个不等式?是不是所有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都不是唯一的?通过逐一钻研这几个问题,学生穷尽各种方法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思路,既强化了其解题技能,又锻炼了其批判性思维。在最后的交流环节,学生之间通过了解他人的不同思路,进一步加深了对二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认识,启发性提问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

(二)洞察心理变化,激活学生思维活动

高中数学知识本身就十分复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多种手段导出核心内容,让学生在观察、聆听和思考过程中领悟其内涵。为了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及其对教学内容的看法,教师要擅长洞察其心理变化,实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引导作用的问题,将学生的思路带到有利于发现新知识的方向。

(三)步步为营,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启发性提问的真正价值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其思考方向,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深度学习,摆脱记忆复杂数学概念的困扰,面对各种类型的数学问题,都能找到灵感和解答思路。所以,为了发挥启发性提问的作用,针对高中数学知识难度高的特点,问题的提出必须紧随学生的探究步伐,步步为营地引导其学习过程。尤其是在逻辑思维缜密的数学题目论证过程中,要用启发性提问诱导学生逐步发现规律,得出正确结论。

(四)创新问题呈现方式,吸引学生思考和探究

鉴于高中数学知识对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为了使启发性提问更具实效性,可以探索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素材。利用智能化教学设备的图形局部放大、旋转和动态变化功能,或者直接将素材制作成动画,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和感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更积极地回应,提高课堂互动效率。

(五)把控节奏,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空间

启发性提问开启了学生的思索、探究之旅,在實现教学目标之前,需要经历了解教师要求、探寻可行路径和猜想、论证等过程。要想发挥启发性提问的作用,教师必须把控好节奏。在提出问题之后,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避免半途而废地回到原有轨道上。教师在提出启发性问题之后,必须待学生得出结论,或者就推导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寻求帮助时,才能介入其自主钻研过程。如果过早干预,学生的思考深度就达不到预期,不能发挥出启发性提问的作用。

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性提问是最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既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钻研数学问题、提高其的解题能力,还能实时反馈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教学效果。在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基于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启发性提问运用现状的反思,探索了优化方法和实践策略,在教学中取得了理想效果,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在较为复杂和高难度知识点的教学中运用启发性提问,能够让学生快速把握要领和找到思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帮助。

参考文献

[1]肖慧鹏.浅谈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8(19):196-197.

[2]蒋婷婷.启发性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20-21.

[3]王春海.启发性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14):2.

[4]曾素华.启发性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46):62-63.

作者简介:付荣君(1981— ),女,汉族,山东聊城人,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现状及问题实践策略高中数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究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加强农机监理工作 确保农机使用安全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草皮防护在黄河防洪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