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岗教师生活境况的抽样调查与问题解决的路径选择

2022-07-15 11:12梁发祥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境况设岗特岗

梁发祥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人文教学部,甘肃定西 743000)

2006 年5 月15 日,教育部等四部门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这些教师被称为特设岗位教师(简称“特岗教师”)。在“特岗计划”实施过程中,国家多次对实施范围、招聘规模和补助标准进行调整。2021 年5 月7 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甘肃省而言,在2006 年到2021 年间,通过实施“特岗计划”累计招聘了5.6万余名特岗教师①。在此期间,招聘的特岗教师人数逐年增加,工资补助不断提高,实施地域范围不断扩展。2006 年,甘肃省招聘了915 名特岗教师,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 万元;2021 年,甘肃省特岗教师招聘人数为5500 名,工资补助为每年每人3.82 万元②。总之,“特岗计划”的实施,使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量得到增加、质量得到提升、结构得到优化,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城镇学校的正式教师相比,特岗教师在身份地位、工作生活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境况相对不佳,影响到特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特岗教师的生活境况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论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当面访谈等方式对甘肃特岗教师的生活境况予以描述,调查内容涉及特岗教师的基本情况、生活情况、工作情况及基本诉求等多个方面。具体抽样方法为,以K 县、D 县的农村中小学校(含小规模学校)为抽样单位,通过等距抽样的方法在其中选取60 所学校,每所学校随机选取1 名特岗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因经费(自筹经费项目)、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除了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当面调查外,其余调查对象采用网络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5 份,收集到有效问卷98 份,有效率93.33%,并使用spss22.0 对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如下:性别方面,男性占32.7%,女性占67.3%;年龄方面,调查对象平均26 岁,24~27 岁的占71.6%;报考特岗教师时,调查对象的户籍以农村为主,占71.4%;婚姻状态方面,已婚者占32.7%,未婚者占67.3%;参加特岗教师招聘时,本科学历者占81.6%、专科学历者占18.4%,获得学历方式以全日制为主,占88.8%;毕业院校类型以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和非师范院校师范专业为主,分别占63.3%、15.3%,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和非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各占9.2%、12.2%;学业成绩方面,有82.7%的调查对象在大学毕业时综合成绩排名在良好以上;工作学校类型方面,以村小学和中心小学为主,分别占44.9%、20.4%(见表1)。

表1 特岗教师工作学校类型

二、甘肃特岗教师的生活境况的抽样描述分析

与其他具有正式身份的教师不同的是,其一,特岗教师现在还没有正式教师的编制,属于准教师;其二,特岗教师所在学校的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这就使得广大学者把特岗教师的工作生活境况作为主要关注点。对于生活境况这一概念,唐魁玉界定其为生活世界中的人的境况。[1]对于特定人群的生活境况,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考察,一是特定人群的生活环境,因为所有人都是在特定环境之中生活的,生活状况会明显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二是在该环境中人自身的生活状况。故此,本文对特岗教师生活境况将从生活之“境”和生活之“况”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特岗教师的生活之“境”

1.自然条件相对艰苦

2006 年,教育部等部门制订的“特岗计划”中,明确规定“特岗计划”是为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聘教师。在“特岗计划”执行过程中,国家对实施范围多次予以扩展,但所扩展区域始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说,“特岗计划”就是为全国最贫困、最偏僻、最边远和条件最艰苦地域的学校招聘教师。调查显示,有11.2%的特岗教师在教学点工作,有44.9%的特岗教师在村小学工作,也就是说,有56.1%的调查对象是在地域更为偏僻、条件更为艰苦的地区工作。同时,有54.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任教学校“工作、生活环境艰苦、生活不便”。

2.文化设施相对匮乏

农村文化设施是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目前,我国农村文化设施资源相对匮乏,在被调查的设岗学校所处地域,文化设施更为缺乏,特岗教师大多过着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课余时间要购买、查阅相关学习资料十分不便。部分特岗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余只能上网、看手机,极少数地方因网络信号弱连上网都困难,精神文化生活相对缺乏。久而久之,必然影响特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近些年来,虽然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水、电、气、路、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方面建设仍然十分薄弱,与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民现实需求之间都存在明显差距。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比如,农村道路建设质量还需提高,覆盖范围有待扩大;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普及率远低于城镇地区,城乡之间存在“数字鸿沟”。[2]调查区域经济发展更加滞后,基础设施更为薄弱。就甘肃农村地区学校而言,部分农村学校的特岗教师在冬天得自己生火取暖做饭,没有冲水马桶及洗澡设施。有些学校交通不便,需要步行到公路沿线或乡镇才能乘坐汽车。只有15.3%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条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也是设岗学校所处地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二)特岗教师的生活之“况”

1.适应生活环境比较困难

设岗学校所处农村地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特岗教师绝大多数是刚刚离开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来自城市家庭的特岗教师,其整个成长轨迹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设岗学校,此前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生活缺乏基本了解,农村生活技能欠缺。虽然很多特岗教师出生在农村,但绝大多数人在入职之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不足。入职后要独自面对日常生活,这对他们来说存在着较大困难和挑战,这也是需要慢慢适应的过程。调查数据显示,从学校提供的住宿情况来看,住单身宿舍的占23.5%,住双人宿舍的占38.8%,住三人以上多人宿舍的占21.4%,住办公室的占16.3%;从上班期间一日三餐解决方式看,69.4%的人在学校食堂用餐,28.6%的自己做饭,1%的在包餐,1%的家人做饭吃。从这一数据也可以看出,特岗教师的住宿条件并不十分理想,而且部分特岗教师还要自己操持一日三餐问题,这也是他们感觉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一个方面。

2.精神生活需求难以满足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启智润德和培根铸魂的重要职责,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精神世界。但因所处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特岗教师的精神生活需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一是文化生活相对缺乏。特岗教师具有强烈的文化消费需求和愿望,但设岗学校及所处社区可用于特岗教师满足精神需求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电影院等设施十分匮乏,严重影响了特岗教师丰富和提升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二是存在情感单一化现象。特岗教师的社会交往圈少并且小,很难形成固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有张力的情感支持网络,遭遇挫折后经常采取逃避方式独自面对。三是休闲时间不足且休闲项目单一。由于部分设岗学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特岗教师常常还要承担照料寄宿制学生食宿的任务,导致特岗教师的闲暇时间缩短。访谈过程中,特岗教师普遍表示,设岗学校所处地域没有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和电影院、商场等休闲消费场所,在校期间主要是通过看电视、上网、看书、打球等方式度过休闲时间,娱乐项目比较单调枯燥。

3.经济待遇没有达到预期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于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各类津补贴始终在设法提高,但对于现实的经济待遇方面,多数特岗教师还是认为收入尚未达到预期。调查数据显示:特岗教师每月实发工资介于2000 元到4000 元之间,平均工资为3139 元,其差异主要源于交通补助、班主任津贴等方面的不同;95.9%的特岗教师担任着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津贴介于0元到700 元之间,平均为208 元,按照10 个月发放;有80.6%的设岗学校给特岗教师没有发放福利;对于目前的收入状况,有2.0%的教师表示非常满意,8.2%表示基本满意,30.6%表示一般,34.7%的表示不太满意,24.5%表示很不满意;在回答“对目前工作生活状况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时,排在第一位的是“收入偏低,不能满足需求”,高达85.7%;在回答“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时”,有49%的调查对象选择“增加工资,提高生活质量”。在访谈中也了解到,特岗教师的经济收入能够保障正常生活所需,但感觉在花钱时还无法达到自由状况,也无法实现所向往的城市生活待遇。有些来自农村家庭的访谈者认为“读完大学后又复归到了农村原点”,有些来自城市家庭的访谈者表示“像是跌落到了社会底层”。

三、改善特岗教师生活境况的路径选择

特岗教师的生活境况,直接关系着其能否身心健康和安心从教,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但对于特岗教师所面临的其它问题,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和特岗教师自身的齐心协力,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特岗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国家要继续推进道路、供水、供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传统基建方面短板,解决物和人的连接问题。同时,还要加强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新基建,解决数据链接、互通和处理等问题。不管是传统基建还是新基建,都将会弥补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地方政府在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将地域偏僻的农村设岗学校纳入规划之中,借此机会改善农村偏僻学校所处地域基础设施状况,进而改善特岗教师的生活环境。另外,地方政府既要创新特岗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不折不扣落实特岗教师的津贴补贴、社会保障待遇等政策;确立特岗教师经费保障政策,有些地方政府制订特岗教师经费保障制度,通过建设教师周转房和发放取暖费、班主任补助、年终奖金等措施,不断提高特岗教师的获得感。比如,湖北省房县还建立特岗教师到岗学费奖补制度,分年度补偿其大学期间学费。[3]

(二)增强社会支持,提升特岗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对特岗教师的社会支持力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媒体要加强对“特岗计划”、特岗教师工作生活境况及特岗教师先进事迹等方面的宣传,增加全社会对于“特岗计划”的知晓度,引起全社会对特岗教师工作生活境况的关注,积极提升特岗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对特岗教师的认知。同时,要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丰富特岗教师的闲暇生活,提升特岗教师的地域归属感。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邀请特岗教师参与村民子女教育、农民工培训、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发挥特岗教师在社区事务管理和文化娱乐活动方面的作用,促进特岗教师与村民交流互动,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积极推进特岗教师融入农村社会,提升特岗教师的地域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

(三)加强人文关怀,解决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

特岗教师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设岗学校度过,尽力改善其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是设岗学校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学校要健全相关机制,建立学校领导与特岗教师谈话、定期召开特岗教师座谈会、定期慰问特岗教师等机制,创建特岗教师合理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帮助特岗教师及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维护特岗教师的正当权益。调查发现,在回答解决特岗教师问题的有效举措时,63.3%的调查者认为要“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此,设岗学校要细化特岗教师各项保障措施,做好特岗教师的生活服务工作,在住宿、饮食、出行、购物、娱乐、就医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给特岗教师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让特岗教师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解除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四)积极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生活环境

特岗教师面临的生活境况,除环境及政策原因导致的之外,也与特岗教师自身具有一定关联。因此,改善特岗教师的生活境况,也需要特岗教师自身的努力。一方面,特岗教师应该本着寻求问题解决的愿望和态度,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和手段提出合理的诉求。这既有利于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也有利于有关部门对工作措施的完善。另一方面,面对所处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特岗教师在报考设岗学校之前就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一旦成为特岗教师,就要有适应艰苦环境和不便的工作生活条件的思想准备,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精神,牢固树立奉献农村教育的理想信念,认真完成聘用期内的工作任务,通过努力工作赢得领导、同事、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农村学校的骨干力量。

注释:

①本数据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发布的历年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数据汇总.

②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 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下达2019 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预算的通知》(财科教[2019]30 号).

猜你喜欢
境况设岗特岗
等待和希望
班级卫生岗位编排的实践创新与反思
全区今年招8000多名特岗教师
如何打造给力班干部
辽宁:特岗计划驰援卫生院
自媒体舆论监督境况与引导策略
“特岗计划”边远地区教师补充机制的探索
湖南:推进“升级版”全科特岗计划
湖南的全科特岗计划
两次大修,两种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