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综述

2022-07-15 11:12王文君
甘肃高师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陇南革命红色

王文君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陇南 742500)

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素称“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这片热土上书写了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沉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强调:“陇南是红军长征途经地域最广的地区之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都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1]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呢?本文对目前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进行整体性地梳理、评析,以期更好地实现对陇南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一、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现状

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陇南红色文化开始关注,开展了一系列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的相关成果总结如下:

(一)学术论文类

学界分别从陇南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弘扬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详见表1。

表1 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期刊论文

(二)项目类

自2017 年以来,研究者围绕着陇南红色文化、陇南红色文化资源、陇南红色基因等申报了多个项目,详见表2 。

表2 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的代表性项目

续表

(三)创建陇南红色文化研究平台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甘肃省陇南市唯一的高校,为更好地促进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2019 年该校成立了陇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充分发挥陇南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助推陇南红色文化研究、陇南红色旅游发展,为加强陇南红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同时,根据《关于成立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的通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入选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培育建设对象,排名甘肃省第一,建设周期为3 年(2022 年1 月至2024 年12 月)。届时,该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等其他基地的沟通和交流,将重点加强场地条件、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及时总结建设经验和成果,发掘、打造甘肃职业教育红色文化品牌,促进陇南红色基因融入职业教育,为陇南红色文化研究进一步搭建重要平台。

二、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的理论阐述

(一)陇南红色文化的生成

陇南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区域形态之一,植根于其所特有的地理历史人文条件和革命实践。因而,陇南红色文化的生成是众多因素的合力。其一,陇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陇南红色文化的生成奠定了重大可能性。梁旺兵等提出,地形地势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红色文化景观分布的基础性因素。长征文化景观主要分布于甘肃东南部的山间谷地之中,是因为红军长征主要以隐蔽行军和占领沿线小村庄为主,尤其行军路线既要考虑易于隐蔽、地形起伏的地方,又要考虑休整补充的可能。[2]杨垚等认为,陇南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深山峡谷与丘陵、盆地相交织;气候温和、森林茂密;盛产药材、粮食充足,为红军长征途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休整提供了绝好条件。[3]对于当时刚刚跳出被敌人围追堵截的红军来说,陇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既利于红军在此安全隐蔽休整,又利于身体虚弱、精神疲倦的红军蓄养体力和振奋精神。其二,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陇南红色文化生成的助推力。马勤学等提出,我党途径陇南之处,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回民地区守则》,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不仅使我党赢得了陇南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更是唤醒了群众的革命意识。其三,陇南红色文化是对陇南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薇等提出,在艰苦革命斗争中孕育而生的陇南红色歌谣,既沿用了陇南传统民间歌谣曲调又融入了革命主题;既是对陇南民歌的改编,又反映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精神。其四,学界共同认为陇南红色文化形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历程中,而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陇南红色文化生成的强有力保障。

(二)陇南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部陇南红色文化史,就是一部陇南革命史。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个红色故事,无不见证着陇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寻求民族解放的浴血奋战,无不承载着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高超的革命智慧。学界普遍认为,陇南红色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当兵变、红军长征在陇南、陇南地下党活动。

其中,大革命失败后,1932 年4 月习仲勋、李特生等领导的“两当兵变”,打响了甘肃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创造了我党在甘肃进行兵运工作和武装起义的成功范例。1935 年8 月及1936 年8 月至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陇南,足迹遍及陇南全市九县区一百多个村镇,陇南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途径地。尤为重要的是,1935 年9 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到达哈达铺,在此做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对红军来说,哈达铺是各种物资的补充地,是重要的红军兵源补充站,更是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1936 年8、9 月间,红二、四方面军在哈达铺及陇南境内共活动57 天,先后组织发动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和“成徽两康战役”,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嚣张气焰,并在陇南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陇南地下党从1938 年底建立第一个党小组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先后组建9 个党组织,发展党员4800 多人,成为甘肃省最大的一支地下党。宣传革命理论、壮大党的阶级基础;动员群众支援、配合解放陇南;隐蔽社会上层,却始终坚守共产党的本色,为陇南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学者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形态对陇南红色文化进行阐述。其中,红色资源作为陇南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形态多样、内容丰富。杨垚等认为陇南红色资源可归纳为四大类:9 大块红色革命史料(最具代表性的是两当兵变、哈达铺等)、9 大块红色主题纪念馆、9 大块红色革命遗址、3 大块红色文艺作品。[4]梁旺兵、秦旭通过对《甘肃省志》数据的分析和革命史的梳理,发现甘肃省红色文化景观在各地理区域分布中,陇南市有11 个红色文化景观,占全省的11.7% 。

另外,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陇南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内涵厚重的革命精神,但却是目前陇南红色文化研究较为薄弱的地方。肖红旗、杨垚将陇东南红色文化纳为一个板块,认为陇东南孕育着两当兵变精神、长征精神、会师精神、南梁精神、地下党人精神等革命精神,还尚未对陇南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进行专门阐述。[5]马勤学将两当兵变精神高度概况为:对党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品质。[6]肖红旗、杨垚将陇南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概括为地域性、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7]

(三)陇南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

陇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陇南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积淀的先进文化,其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界普遍认为,陇南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陇南红色旅游,可增加陇南偏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收入,可成为陇南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陇南红色文化的文化价值在于:其具有“印证历史、提炼和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的文化传承功能。[8]另外,以红色文化题材为主的陇南红色产业,如书籍、歌曲等,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又启迪着人们用革命传统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增强了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陇南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传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学界主要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进行研究,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杜向辉认为陇南红色文化具有认知优化、信念固化、行为活化的育人价值,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优质教育资源。[9]高志辉、豆学兰认为陇南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在于:陇南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活的真实性与鲜明的立体感,可增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信服力、吸引力。[10]同时,学界也围绕着在各类课程中如何融入陇南红色文化开展研究,探索如何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让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胡伟以陇南红色文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为视角,认为接受乡土教育,了解陇南历史,学习陇南红色文化是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1]但是,目前在陇南红色文化与党员干部教育的融入、陇南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陇南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

三、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的实践与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多角度开展陇南红色文化的实践性研究,有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有对陇南红色旅游业的深度剖析,有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有红色教育基地的创建与运用,有关于陇南红色文化的学科建设等。研究成果多样丰富,为开展陇南红色文化研究提供了多样性的平台和丰富的研究资料,也更好地实现了陇南红色文化的创新与弘扬。

(一)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作为有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的陇南市目前对红色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非常重视,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红色革命事迹正在被搜集、整理、研究,如《红军长征在陇南》《两当兵变研究》《红色两当》等红色书籍相继问世。经过实地调研,学术界围绕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杨垚、肖红旗提出城乡规划建设中要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生存环境的保护,制定《陇南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策略。[12]韦海茹提出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档案库、开发红军长征在陇南、两当兵变、陇南革命斗争史等精品系列党课等方法。[13]蒲向明对“两当起义”的正名进行详细论证,并用文献性调查和历史性追溯方法全面考证两当起义的遗址。同时,他深入研究了习仲勋给虎志道的复信——《关于两当兵变情况的复信》,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两当起义亲历者、领导者习仲勋唯一一份专门谈及两当起义(两当兵变)这一历史事件的文献资料。[14-15]关薇以陇南红色歌谣为视角,剖析了陇南红色歌谣的艺术特征,提出保护和传承陇南红色歌谣的重要措施:如正确认识红色歌谣的价值,传唱、收集整理陇南红色歌谣,陇南红色文学进课堂等。[16]苏玲等以成县、宕昌哈达铺为中心,对红军途经陇南期间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整理与研究,具体包括革命遗址、遗留文物、诗词、歌曲、民谣等,并且详细梳理了解放前陇南中共地下党发动人民在物资供给、动员民工修路建桥等方面的支前工作,以及解放后完成各县接管建政工作的具体情况。[17-18]

(二)对陇南红色旅游业的深度剖析

发展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基因这一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杨垚运用SWOT 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分析法),全面系统分析了陇南红色旅游发展的基本态势。优势方面: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厚重,且红色旅游与陇南多种主题旅游形式融合;劣势方面:大量的原始红色资源保护不够,且陇南普遍滞后的道路交通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严重影响了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机会方面:有中央政策与财力的支持,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助推,有人民对美好红色旅游的需求;挑战方面:地方政府认识不够、财力不足,且陇南全域旅游理念形成滞后。分析结果显示:陇南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其优势和劣势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需从顶层设计、内涵挖掘、宣传推介、服务提升、机制完善等途径探索陇南红色旅游的发展。[19]张旭辉、蒲向明以陇南市文旅产业发展为视角,提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将成为陇南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选择,基于宏微观层面全面考察了陇南市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十四五时期陇南市文旅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性探讨。[20]庞卫花具体介绍了甘肃两当县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况、特征,并对两当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若干思考。[21]

(三)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流趋势。杜向辉、高志辉等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总结了陇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如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陇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作为平台,组建学术研究团队开展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注重陇南红色文化研究成果渗透、运用于课堂教学;积极开展陇南红色文化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融合;注重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开发红色文化微课程等。白云杨、刘珂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究了红色校史中的教育性资源与思政课教学融合,总结了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红色校史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协同创新成果,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22]

此外,2020 年陇南市出台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陇南红色文化的实施方案》,将大力实施红色文化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宣传教育等“四大工程”。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陇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这一重要平台,邀请两当兵变纪念馆、南梁革命纪念馆、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等多家红馆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专业课程《陇南红色文化专题研究》等。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陇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开展的以“弘扬红色文化,决胜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中,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积极响应,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红色文化研究文章,如杜向辉《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路径研究》,高志辉、甘金花《新时代陇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豆学兰、王芳琴《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马勤学《陇南红色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涵》等,进一步夯实了陇南红色文化的研究。

四、展望

其一,学界已对陇南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释,但陇南红色文化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沿革、地理成因、文化成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陇南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以深挖陇南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将陇南红色文化的内涵延伸至更广的范畴。其二,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系统整理和体系化研究不足,有待加强。其三,在陇南红色文化的价值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价值、德育价值,而涉及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的研究较少。其四,从研究角度来看,陇南红色文化的研究大多仅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可以通过跨学科对其进行研究,从不同学科(哲学、传播学、历史学等)层面研究和弘扬陇南红色文化。其五,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各类红色纪念场馆,是新时代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场所,是人民群众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阵地,更需进一步从红色文化传承的渠道、对象、形式和内容“四维一体”的角度,探索陇南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陇南革命红色
陇南江南华源电力有限公司
红色是什么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陇南记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Epidemiology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Longnan City,China,2005-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