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 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2-07-15 02:41周靖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双减

周靖彦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对后继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作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作好入学准备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小衔接工作中“谁来衔接”“如何衔接”“衔接什么”等问题。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份“双减”文件也提出要“积极推进有效科学衔接”,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為,该文件还明确,“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进而将幼儿从“补习”中解放出来。

由此可见,一方面要求以“幼小衔接”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着力点,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幼小衔接”的现实困惑。

基于此,根据文件精神,顺义区在组织管理衔接、课程与教学主题衔接、家园协同共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以期实现幼儿发展衔接的教育目标。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组织设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指导意见》和北京市教委关于《北京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顺义区教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顺义区教育委员会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部门主管领导为组长,学前教育科、小学教育科、督学督政科、民办教育科为成员科室的领导工作小组,负责拟订工作实施方案并推动该项工作;成立由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业务部门领导为组长,学前教研室、小学教研室主要成员及市级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负责指导区域内的小学、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同时,要求各基层单位认真学习教育部及市、区文件精神,制定本单位幼小衔接专项计划。学前和小学教研室制定联合教研制度,明确在课程、教学、管理、教研方面的培训内容,有序开展教师培训,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二是适时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助力幼儿经验和能力准备。各园依据实施方案和培养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教育教学内容主题看,小班重点关注“分离焦虑”“生活自理”“讲卫生”“爱劳动”等主题;中班重点关注“规则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培养”“良好情绪状态”“自我服务意识”“自理能力发展”等主题。大班活动设计上,首先采用问题调研的形式了解幼儿的认知需求,再做针对性的主题活动设计。例如,空港一幼教师给出“我想了解的小学”调研话题,大班幼儿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小学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师上课要用黑板”等。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班级开展认识小学的系列主题活动。园所还开展了“我上小学了”“毕业典礼”系列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通过“线上参观小学”“我心目中的小学”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校园环境、班级环境等,另外,园所进一步规范大班的作息时间,为幼儿进入小学作好准备。

三是重视家园协同,缓解家长育儿焦虑。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的多方参与,其中,家长的作用需要引起更多关注。实践表明,家长在幼儿家庭生活、园所活动、家园沟通方面参与度越高,幼儿入学准备状态会越好。顺义区采取“家长走进幼儿园”“公众号推送幼儿园主题活动”“园所活动课程录制”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游戏状态。借助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的“家长大讲堂”“家校名师行”等活动,向家长普及幼小衔接相关知识。引导家长缓解焦虑情绪,不要给幼儿过多压力,放平心态,让家长相信通过家园共同努力,幼儿一定能够作好幼小衔接的各项准备。

综上,围绕幼小衔接工作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面对社会关注的“去小学化”“零起点教学”“减负”等要求,还会在以下三方面深入探索。

一是系统设计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从教育部下发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出,“幼小衔接”的核心要义是“双向衔接”,不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的单向超前学习,而是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有效衔接。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两份文件中,以幼儿发展的视角,在幼儿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以及学习准备与适应四个方面,都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因此,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就需要在加强两个学段教育的连续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上下功夫,减缓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坡度”。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基础上,紧密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要求,尝试设计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目标,分学段系统设计主题活动,及时收集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案例及教师经验并在区内交流分享。

二是深化教师关于幼儿入学准备的目标认知。“去小学化”是禁止幼儿园按照小学的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不能以“幼小衔接”的名义采取“小学化”的教学实践。因此,要通过培训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指导意见》,领会针对幼儿入学准备提出的四方面指导要点,即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的目标要求,摒弃“去小学化”等于“不衔接”的片面理解,以适宜、科学的内容和方式,帮助幼儿作好全面的入学准备。

三是不断引导家长建立合理预期。“减负”背景下,家长工作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一环。要借助家长讲座、公众号宣传等形式,为家长呈现系列化的《指导意见》解读。帮助家长明确幼小衔接工作任务要求,了解幼小衔接工作中“谁来衔接”“如何衔接”“衔接什么”等问题,打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执念,引导家长认识到,幼儿园的“去小学化”不是“不衔接”,要求小学采取的“零起点教学”,不是幼儿的“零准备入学”。家园携手,通过三年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实现进入小学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

编辑 _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入学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