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收
推进教育教学和育人方式变革的关键,在于改变、提升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師队伍和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担当型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一是以链式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学校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结成链式学习共同体,形成前辈带后辈、同辈互助、后辈反哺前辈的课程研修氛围,并根据教师发展需求,构建形成关注教育教学情怀、理论、实践、技能以及职业发展与人文素养等主题的三大层次、六大领域的课程体系,通过讲座研讨、师徒结对指导、听评课、技能评比展示、阅读和写作、课题研究等形式,挖掘资源,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学习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共生互补”。
二是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秉承问题就是课题、课题就是研究、研究就是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引领教师提炼问题、立项课题,展开草根式、微课题研究;同时,通过激励性手段鼓励教师申报上一级课题;通过督促教师拟写课题开题报告、进行课题开题答辩、聘请专家点评等方式引导教师相互学习,探求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研究课题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三是以“标准”研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学校启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四大标准”的研制工作: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常态课优质卓越课堂教学标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高质量作业设计与实施标准和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科学学习标准。“标准”研制的过程也是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发展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科研的理念、意识和方法,进一步明晰了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清晰了重要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探讨了提升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和水平的途径。
四是以务实行动提高教师常态课课堂教学能力。学校先后启动了三轮提升常态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展示、交流与评选活动。如以各校区各学科为实施主体开展的常态课“有效课堂教学”展示与评选活动、以各校区为实施主体开展的常态课“高效课堂教学”展示与评选活动等,指导各校区各学科的教研组及教研管理部门立足实际、聚焦问题、研究标准、科学施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尤其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五是以作业管理提高教师高质量作业设计能力。为推进高质量作业设计与实施,学校启动了“‘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质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的课题研究。各学科组出台了高质量作业设计标准,研发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校本化作业,聚焦本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指导教师由原来的以教师用教材“教”为主转向了以学生高质量作业完成的“学”为主,实现了教师教学教研理念的转变,提升了教师的作业研究、设计与实施能力。
六是以智慧学习提高教师智慧学习指导能力。学校致力于“学习科学”的研究,提倡尊重学生成长和学习规律的科学学习,探求师生成长的真实需求,在教师科学地“教”和学生智慧地“学”上下功夫。学校成立“学习科学研究所”,指导教师研究学科科学学习规律和方法;组建智慧作业项目组,引导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的预习作业检测、学练结合作业管理和总结诊断作业练习,开展信息技术下的学、练、评一体化实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七是以科学评价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学校坚持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教育教学改进,以“评价”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以问题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方式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效果予以评价;重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采用不同标准进行评价。学校引入“经验+反思+实践+创新=成长”的教师专业自我成长机制,采用激励性、表现性评价等方式,优化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