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守华
如何在“双减”中重新定义和提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为教师精准赋能,增“双减”之效是每所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双减”专班工作小组,做好学校顶层设计,聚焦“贯通+实验”的学校特色,全面实施“成达教师培养工程”。学校坚持“立足改革、分析现状、着眼成长、改进课堂”的总体思路,秉承“全员参与、同伴互助、高端引领、共同进步”的原则,努力探索“政策学习-课堂实践-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的教师成长模式,培养教师“五力”——“师德力、学习力、研究力、教学力、反思力”,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开展全流程教研,围绕学前、学中、学后进行全方位调研,围绕教风、学风、校风实行全方位治理。
一是应势而谋,建章立制。学校建立健全“双减”政策下教育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完善作业监督管理、教师教学规程规范、质量评价标准等制度,按照逐级知晓、分层落实的方式,引导全体教师学习理解相关文件、制度、标准和要求,既为高质量落实“双减”要求,也为“双减”背景下教师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顺势而为,系统研修。在教师对“双减”政策获得充分认识的同时,学校积极谋划、探索干部教师市、区、校、学科教研组四级教研模式,重点加强“备、讲、练、批、复、考、研”各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
以“诊断—追踪—改进”为路径的听评课。实施行政干部下沉管理,每周二为全体行政干部听课日,教学干部每天推门听课,依据学校听评课制度和课堂评价量表,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施过程、效果评价四个维度进行量化评分,追踪诊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制订个性化、分层次的帮扶方案,强化中层以上干部的教学管理职能,助力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以“开放—高质—落地”为思路的研修学习。为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研修能力,学校坚持大学基地与项目引领,市、区级教研助力,校本教研给力的校本研修路径,完善“课程、课堂、评价、研究、管理”五位一体的教研体系,开拓并充分利用高端资源,努力为教师打造开放、优质的研修学习平台。通过自主学习、主题研修、组内研讨、教学观摩、名师指导、参观考察,组建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横向校本研修团队和跨年级组、同学科的纵向校本研修团队,以及跨年级、跨学科的纵横交错研修团队,灵活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和课堂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以“项目—课题—研究”为手段的专业發展。结合学校作为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教育实践基地的平台和项目资源,注重教师的理论学习,引导教师树立教科研意识,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引导教师人人有课题,培养、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积极引领年轻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激发教师自身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内涵提升。
三是乘势而上,多元发展。为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学校融合教师专业特长和学科特点,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多元化课后服务项目,设置作业辅导、特色课程、社团活动三个板块供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爱好特长转化为学习能力。这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多元发展水平,乘势而上,构筑起良好的教育生态,让优秀教师成为学校的名片,用有限条件创造出无限可能。
“双减”是教育生态的改革,也是面向教师自身的变革,是新时代教育发展与转型的自我革命。首师大附属中学实验学校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赋教师之能,增“双减”之效,不断促进教师从优质走向品质,助力学校迈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