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2022-07-14 09:33姜涛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理论逻辑

摘 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关系的世界性难题具有重大意义。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物质文化产品的需求与相应供给之间存在突出矛盾,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即高质量政策产品的需求与相应供给之间同样存在矛盾,主要原因是政府作用发挥不好。更好地让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形成合力,能够有力助推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关键词:供需视角;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2)04-0014-0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主要内涵。其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P37)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更趋成熟。实际上,如何科学认识并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关系,是经济学理论中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发展实践中的世界难题。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七个坚持”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何对这一命题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都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而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重点和重头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关系。

一、理论逻辑: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意味着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

“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事物的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着”次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P114)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需要随之转变。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时代,也就必然要求经济的日益强盛,因此,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兴国之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从传统的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必然要求“上”好经济发展规律“大学校”1,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作出进入新时代伟大论断的主要依据包括形成了新的思想、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拥有新的奋斗目标、处于新的国际地位、展示了我们党的新面貌等,但基本的依据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把我国社会在一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弄清楚,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基础,也是确定发展理念、实施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P2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矛盾则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P30)。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两个阶段的表述,从质的规定性上来看,应该属于同一种矛盾,即“数量”上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生产依然落后。为了解决这一“数量”矛盾,就要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即破解之道是实现高速增长,与之相对应,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挥棒”离不开GDP增速的高低。

与过去不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是“质量”上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这种“需要”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不断发展的高品质需要;另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就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构成了制约。为了解决这一“质量”矛盾,过去的传统思维、老旧办法已经不能奏效,甚至可能会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化,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那么,破解之道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之相对应,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就离不开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落实。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创新政府与市场关系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科学,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包括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前者的优势是重效率,后者的优势则是重协调。对于这“两只手”的关系究竟该如何把握、如何处理,我们党也是在逐步摸索中不断深化认识2。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主”是计划经济,“辅”是市场调节,这已经对改革开放之前的“两只手”关系的认识有所突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实行“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且“计划”与“市场”是内在统一的。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此后,数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均重申市场作用是基础性的,但在强调该作用的广度、深度上略有差别。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分析方法,我们党的认识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量”的矛盾解决之道,就是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通过做大经济底盘,彻底扭转我国社会生产落后的不利情形,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明晰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提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并非简单的“量”的矛盾,而是“质”的矛盾。这一“质”的矛盾解决之道,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使生产主体即企业能够自主经营并公平参与竞争,消费主体即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和消费,市场上的商品和要素都能够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并通过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使得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客观要求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而这又对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关系提出了新要求:市场作用需要实现从“基础性”到“决定性”的转变,政府则要将重点放在“无形之手”做不了或做不好的领域,双方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二、现实依据:政府与市场已实现

一系列结合,但仍然存在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结合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助推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实现。但是同新时代的新要求比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两只手”结合成绩显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创举[4](P559)。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党着力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在推动政府与市场结合上下功夫,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和丰硕成果。

1.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在一些西方学者的眼中,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为私有制,因而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可能搞市场经济。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的经济实践证明,我们锚定目标,不断深化国企改革,讓国企成为真正面向市场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既着眼于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完善了国企的治理结构,又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市场化经营机制基本形成。

2.市场搞活微观和政府统揽宏观相结合。通过明晰产权,让企业依据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自主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和生产多少,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不对企业进行直接干预,而是通过宏观调控,将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统筹考虑,在发展实践中不断完善调控方式,既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注重需求侧管理,有力保持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高水平平衡。

3.市场推动竞争和政府监管服务相结合。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能够使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不断提升物质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丰富性、异质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市场中,竞争并非是天然有序的,也可能存在不正当竞争甚至是损毁市场经济基础的非法竞争,因此我国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的同时,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切实建设更高标准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4.市场注重效率和政府关注公平相结合。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领域,市场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引导资源向效益更高的部门流动,激发各类要素所有者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有利于整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在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领域,政府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鼓励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使收入分配关系更加顺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物质文化产品存在供需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5](P9)这一精辟论断深刻指出了人民群众需求的不同层次,为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从经济学视角看,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就是高质量的物质文化产品需求。在“有没有”“够不够”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主要是在数量上有需求,希望能够拥有足够数量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比如,希望购买粮油等生活物资时不再凭借粮票、油票,希望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更多地推向社会,满足人们追剧、观影的需求。到了新时代,进入“好不好”“优不优”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就从以数量为主转向了以质量为主,从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享受型过渡,更希望拥有更高质量、更优品质、更好口碑的物质文化产品。比如,关注物质产品是否有过硬的质量、独到的设计、高颜值,关注诸如《平凡的世界》《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等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的推出。

从物质文化产品的供给来看,中低端物质文化产品供给充足甚至在个别领域出现严重过剩,而中高端物质文化产品供给明显不足,甚至在个别高端供给上被“卡脖子”。例如,在芯片领域,中兴、华为等知名企业屡屡受挫,发展举步维艰;在电视剧方面,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2020年电视剧备案数也高达670部,但精品力作占比不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有差距。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有政府职能欠缺,但主要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未能发挥好。对生产主体即企业而言,市场活力明显不够:国有企业发展势头不错,但各种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不够,在薪酬、用人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滞后于市场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发展成就显著,但近年来在新“三座大山”1的巨大压力之下增速放缓。对消费主体即消费者而言,权益受到侵害的行为屡屡出现,尤其在一些新经济业态中,维权不易取证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言,还不同程度存在行政壁垒、市场分割等状况,对外开放的主动性还远远不够,市场竞争难以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违法失信、资本无序扩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不良现象亟待解决,市场化改革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三)政府作用发挥不好,政策产品存在供需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6]。好制度要配套好政策才能够产生良好效能,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绩效就是制度效应与政策效应相结合的结果[7]。从这个意义上讲,政策产品的供需是否均衡,既关系到能否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也关系到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从经济学视角看,人民不断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要求就是高质量的政策产品需求。在“有没有”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更多关注的是吃穿住用行等基础类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新时代以来,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相关政策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就是人民群众的民主观念、法治观念、公平观念、权利观念等日益增长,而且这类需求的占比不断提升,甚至有超过物质文化产品需求的发展趋势。

从政策产品的供给上来看,尽管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提供的各类政策产品丰富完善,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政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固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直接相关,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作为“看得见的手”的政府作用发挥不够好。总的看来,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在个别领域中的政府职能越位。对于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策的部分事项、市场机制可以合理调节的事项、市场中介组织可以自律的事项,有的部门或地方政府却不愿放手,导致“操太多心”,出现职能越位。第二,在个别领域中的政府职能缺位。主要表现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足、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与共建共治共享要求有差距、市场竞争中的秩序监管存在明显缺失等。第三,在个别领域中的政府职能还有错位。对于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顶层设计、重大部署、关键战略,地方党委和政府本应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然而有些地区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甚至敷衍应付,这就导致了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在有些地方执行不力,既贻误了地方发展时机,也辜负了人民群众期待。

三、实践逻辑:理顺新时代的政府

与市场关系,助推高质量发展

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之间的关系如此重要,正如前文分析,我国在推动政府与市场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于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功不可没。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同高质量发展的高要求比起来,同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高要求比起来,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要求比起来,同领导干部成为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行家里手的要求相比,我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发挥和关系完善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要多措并举,通过理顺“两只手”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成熟、更定型,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动力源泉。

(一)明晰“两只手”的边界,让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相互促进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市场重效率,政府则重协调,但这“两只手”都不是万能的,应当相互配合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要在实现二者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划清二者作用边界:如果市场可以有效发挥作用,政府要更多地简政放权、松绑支持、少加干预;如果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政府要主动补位、管出水平、不出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主要的标准是看哪只“手”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相对更低,具体包括如下两种情形。

1.让市场配置非公共产品,交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市场中种类繁多、广泛存在、占比更高的是非公共产品,例如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行类商品等。借助于商品交换,买方以付出货币为代价,获取商品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权属。如果由政府来决定这些非公共产品如何配置,就会导致产品定价很难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双方的结构。供需弹性都不高,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带来了较高的交易成本。通过市场来主导非公共产品的配置,能够更好地让价值规律发挥作用,以灵敏的价格信号波动自动調节各类市场中的供需双方,使二者更加协调均衡,推动资源要素在不同产业部类和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助力优胜劣汰,逐步形成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2.让政府配置公共产品,交易成本更低,更显公平。与非公共产品不同,公共产品的典型特性是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倘若这类产品经由市场来自发调节,则容易陷入定价难、收费难的困境,也就是交易成本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交由政府来主导配置是更优的选择。另外,政府来主导公共产品的配置,还可以更好地兼顾和平衡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区域发展与总体发展、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政府通过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素,能够减少甚至弥补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市场失灵,有利于区域发展布局的优化,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平衡,更好地彰显公平正义。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都能够使得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协调解决好社会生产中的各类矛盾。

(二)建设有效市场,切实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物质文化产品需要

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文化产品需要,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切实体现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1.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自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原则以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多次重申,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在经济建设上的一贯性,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态度是极其明确的。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存在的公有制经济不够规范、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不够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对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尤其使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对非公企业,要大力支持并加以引导,使得非公经济的活力持续迸发。任何否定公有制经济地位或是否定非公经济作用的言论,都是背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都是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都是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的。另外,还应当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取长补短,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基础越来越坚实。

2.始终坚持消费引领,保障拥有美好生活需要的人民群众权益。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一环和最终目的。在新时代,各地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务必坚持消费引领,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趋势,逐步完善我国供给结构,减少低端产品供给占比,不断提升高品质物质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于人民群众的基本消费需求要切实满足,对于传统消费需求要不断提升,对于新兴消费需求要着力培育,对于潜在消费需求要逐渐激发。消费者的主体意识对于权益保护也至关重要,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自由选择权,更加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实现人民群众自由选择、自主消费,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3.始终坚持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作为市场经济的客体,市场体系既有商品市场体系,又有要素市场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基本的市场体系框架已经成型,“四梁八柱”已然具备。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离不开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建设,具体要求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在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消除显性的和隐性的市场壁垒,打通制约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切实促进我国市场从“大”转向“强”,为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做到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及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规范引导资本发展,提升资本治理效能,推动市场提质增效。比如,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针对部分平台企业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等乱象,强化反垄断监管,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资本无序扩张得到初步遏制,市场秩序日趋优化。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将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根基,助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三)打造有为政府,更好发挥党和政府作用,以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政策产品需要

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全面”就体现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人民群众的需要既包括物质文化层面的需要,又包括政策层面的需要。为更好满足政策层面的需要,关键是要更好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

1.政府要管好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第一,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8]党的领导是“我国经济这艘大船”[9]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的根本保证,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重要密码。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亿元,“大船”的体量越来越大,云谲波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导致的“风浪”也越来越大,掌舵领航就愈发显得关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之首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已然证明,党中央具备在重大历史关头应对重大考验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备成功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具备引领“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扬帆远航的高超智慧,这是我们党能够成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根本依靠。更具体地讲,要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实践之中,广大领导干部务必要做到更注重从政治角度思考问题、更注重用政治眼光分析问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第二,不断完善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有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监管、保护生态环境、改进公共服务、强化社会治理等。在宏观调控方面,市场配置资源有优越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盲目性,难以处理好宏观经济治理中要求的“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问题,也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可能会导致经济的周期性震荡,也容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客观上要求政府引导资源配置,推动宏观经济更加稳定、经济转型稳步推进、社会预期更加积极。在市场监管方面,政府要确保市场规则不被个别市场主体破坏,从总体上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使得我国营商环境更优、经济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政府要克服市场配置资源可能导致的外部负效应,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通过明晰产权、征收污染税等方式遏制环境污染,引导市场主体节能减排,为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要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不断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更好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学位”“车位”“床位”“厕位”“梯位”等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好、改善好民生。在社会管理方面,政府要更好发挥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优势,通过基层民主实践和社会治理的不断完善,让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以及监督权等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2.政府要不断提升经济治理能力和水平。第一,以充分尊重市場规律为基础。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宏观经济治理做到科学有效并非易事,关键一招就是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基础就是充分认识、准确把握和切实尊重市场规律。例如,党中央强调,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要增强,宏观调控要更具前瞻性、针对性。这就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范本,宏观调控不能只算眼前账,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形势。第二,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不少领域的改革大力度推进和深化,达成了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经济视角看,政府通过“放管服”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更加市场化、更加法治化、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造渐入佳境1。但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对市场主体靠前服务。要更加关注市场主体的感受,针对广大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行政审批事项,尽快研究取消、下放或调整权限,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专注创新、专心经营,切实苦修内功、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三,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预期。预期是指各类微观主体依据可获得的信息对经济趋势进行研判,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外贸等,最终影响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换言之,预期是连接宏观经济与微观主体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经济政策引导、稳定和改善市场预期,是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预期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外部环境云谲波诡,全球经济形势总体偏紧,对未来预期形成不利影响。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提升市场预期引导的系统性、联动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政策决策的公开化、透明化,并向国际社会讲清楚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光明前景,强化国际市场的积极预期。第四,通过规划明确投资方向。2020年和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用“青山”二字喻指市场主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青山常在、生机盎然”。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细胞,市场主体的活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拥有超过1.5亿户的市场主体,其投资方向、投资数量、投资结构、投资意愿等都会对国民经济循环中的生产环节产生影响,进而又影响到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甚至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否顺畅。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需要在广泛征求和尊重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功能区规划等,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意向积极引导,对于技术路线尚不明晰的产业不能过早实施负面清单,对国家长远发展中面对的“卡脖子”环节加大扶持力度,让市场主体“揭榜挂帅”,以技术研发、投资等提振国民经济。第五,通过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10]。市场要实现良性运转,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唯有法治,才能依法保护不同市场主体的产权与相关权益,保护最鲜活的社会生产力;唯有法治,才能使得“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作用边界明确下来,更好地驾驭市场经济,让各类市场主体都在完备的法治框架里处理相互关系;唯有法治,才能使制度更加健全、监管更加有力,才能为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出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才能更加有力地推进新时代新阶段的高水平开放。

总而言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趋势性特征变化,在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让“两只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共同助力我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既切实解决我国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又为回答如何处理“两只手”关系的全球性难题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 决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 京:学习出版社,2019.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1).

[4]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16.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 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4-05-28(1).

[7] 燕继荣.制度、政策与效能:国家治理探源——兼论中 国制度优势及效能转化[J].政治学研究,2020(2): 2-13+124.

[8]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 讲话(节选)[J].求是,2016(1):1-14.

[9]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 民日报,2020-08-25(2).

[10]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强调 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效率 为推 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李克强栗战 书王沪宁出席[N].人民日报,2019-02-26(1).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Logic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

JIANG Tao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Party School of the Hube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Hu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Wuhan 430300,China)

Abstract:Since entering the new era,General Secretary of Xi Jinping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lve the worldwide problems of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government’s “visible hand” and the market’s “invisible hand” correctly. There is a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demand for high-quality material and 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pply,mainly because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market in resource alloc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re is also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demand for “democracy,rule of law,fairness,justice,security and environment”,that is,there is also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policy produc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pply.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play a good role. Enabling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to perform their respective duties,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form a joint force can not only help promote China’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but also provid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Chinese wisdom and Chinese experience to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Key words:perspective of supply and demand;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theoretical logic;practical logic

責任编辑:张 瑜

收稿日期:2022-03-08

基金项目: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研究”(2020dfdxzddykt053)

作者简介:姜涛,博士,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行政学院)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理论逻辑
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建设的导向与实践逻辑
高职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浅谈供给侧改革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