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智
摘 要: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对枯燥,教师一味地给学生讲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对综合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局。将体验式教学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深入研究体验式教学,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2-005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18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体验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面对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借助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教师应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知识的内涵,打造生活化和信息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提升核心素养。本文先分析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的问题,再论述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旨在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涵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影音资料展示、合作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体验、讨论与反思的空间与机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还存在着“重形式,轻内涵”的问题,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课件制作得过于花哨,打开课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大量图案,使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了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之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一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所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学生难以在情境中感悟知识内涵。
(二)重理论,轻实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知识结构单一,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缺乏深入研究,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过分注重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将繁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生活化、社会化的场景中。还有的教师没有及时地引入时政热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导致学生缺乏体验的主动意识,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重教师,轻学生
新课程教学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情境中自我体验与感悟,并在教师的引导、归纳与总结中学习教材知识,获得道德认知。然而实际上很多教师仍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发号施令,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体验,不给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影响了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在体验式教学结束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会直接总结知识点,很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自我总结,师生和生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與讨论,使得体验式教学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生体验氛围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但是在学生眼里,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副科,只要考试之前背一背就行了,平时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导致课程教学困难重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教师可以通过特定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体验的氛围,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感同身受,实现情与境的和谐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立足教学内容,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畅谈自己的生活感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画面与场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专题片、公益片等,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让学生在观看中发现问题,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制造一些“错误”,有意地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示范,打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正确认知,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二)落实角色体验,激发学生体验情感
角色扮演是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新课程改革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落实角色体验环节,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角色扮演是一种教学方法,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应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预设角色扮演过程,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更好地体验整个活动过程。在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通常情况下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建议学生来承担相应的角色;二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空间,组织学生之间相互商量讨论,营造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表演内容需要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表演方案的制订上,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干预,让学生自主设计对话、舞台、服装道具等,增强主人翁意识,可以自觉、自愿地投入角色表演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情感的提升。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合理把控角色表演的实施节奏,控制表演流程,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所思、有所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过程录制成视频,在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一同观看,对表演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找到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的角色表演做铺垫。教师要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分享学习的收获,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不断提高角色扮演的水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开展小组探究,提高学生体验兴致
在体验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兴致,还可以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特点与优势,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获得更多知识与经验,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基础上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并让各个小组进行职责划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内承担一定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合作问题,所选择的问题既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又要贴近社会、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同时还要紧贴教材、具有一定的延展性,用具有价值与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各个小组的疑难,对于合作中出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及时有效的指导。教师要观察、对比各个小组之间的合作差异,对各个学习小组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以后进行小组成员的调换提供依据。此外,教师要为各个小组提供成果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组员到讲台上演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做到评价的多元化,特别是要加强对各小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多用鼓励性的语言维护好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合案例教学,深化学生体验认知
和教师直白的讲述相比,案例教学更能够深化学生的体验认知,激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紧扣教学内容的案例素材,要注重案例的质量,力求用少而精的案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件或学生热议的事件作为课堂教学案例,使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激起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对于教材中的案例,教师可以在原有案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向学生渗透一些新时代的元素,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深化学生的体验认知,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案例内容,用图文并茂、声像并存的方式将枯燥的书本文字转化为生动、立体的具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才能。为了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视角科学合理地设计案例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案例、看案例,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案例学习中产生新的认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为了保持学科教学的先进性,教师还要引入时政案例,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家国情怀。
(五)组织课外实践,强化学生体验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意義不仅在于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更在于改造学生的客观行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与机会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之中,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体验方式,定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宽大的胸襟;参观抗战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中的法治宣传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了解国情;鼓励学生深入社区、敬老院、车站等场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践行道德与法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教师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开展以感恩、爱国、学习、法律等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等,让学生在班会上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心路历程,通过亲身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社会名人,如劳动模范、道德标兵、工程师、科学家等进入校园,对学生进行以道德与法治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从这些榜样人物身上学到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受到他们人格魅力和高尚道德情感的熏陶,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和空间,使其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课堂情境,丰富知识的传授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劳婷婷.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17(8).
[2] 郭丽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4).
[3] 戴蓉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53).
[4] 张美荣.浅议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软件,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