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探究

2022-07-12 09:04李小玉
现代英语 2022年6期
关键词:二语外语学习者

李小玉

(洛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河南 洛阳 471934)

一、引言

二语习得的形式既包括在自然环境下的习得,也包括在课堂教学条件下的习得,即课堂二语习得。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不断有学者开展对外语课堂的研究,旨在确认课堂教学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教师实践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最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课堂也成为改革外语教学的策源地之一。[1]国内最初的外语课堂研究多是在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对各类教学实践也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随着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增多,基于心理语言学指导下的外语课堂教学研究对教学实践指导的局限性也渐渐凸显出来。[2]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社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二语习得及课堂外语教学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

二、社会文化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影响,维果茨基(1978,1987)建立了社会文化理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和高级。低级心理机能指向生物进化结果,高级心理机能强调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基于此,维果茨基提出了中介(medi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最近发展区(zone ofproximal development,ZPD)三个核心概念。[3-4]

(一)中介

中介作为社会文化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强调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间接的、工具中介的。人类低级心理机能受生物学规律控制,是由客体引起的直接关系,而人类高级心理机能则是通过工具、符号、语言等社会文化因素作为中介建立起来的间接联系。由此,搭建起主体和客体之间联系的这些工具,包括语言、人造物和符号等都是中介。[5]

(二)最近发展区(ZPD)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ZPD将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视为动态的发展过程,探究的是个人正在发展中的能力和已经发展成熟的能力之间的关系。[5]基于此,ZPD常被用来分析个体的高级心理机能在中介干预下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内化

中介和ZPD都涉及外在的中介,强调符号、语言等中介工具与外部的相互关系并最终指向个体的内部心理发展。而内化则强调个体通过外显的社会交际活动将社会平台的行为和思维等转化到个体的内部心理发展平台(Vygotsky,1987)。[4]因此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分为两次,第一次在社会层面,第二次在个体层面。

(四)活动理论

维果茨基思想的核心是个体认识的社会发生。基于此的活动理论包括了主体、客体和共同体等核心要素以及包括工具、规则、劳动分工在内的次要成分。[3]如图1所示,活动系统中的主体在目标的驱使下,使主体从事指向对客体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为了实现其目标,在工具、规则及分工,也就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下,作用于客体或目标,并最终实现内化。[6]

图1 活动理论

三、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与语言学习

学习者和教师是大学英语课堂这个复杂动态系统中最主要的人的因素,其中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生生关系及其规则制度共同构成了大学英语课堂下的社会环境,而多媒体设备、教材等构成了物质环境。因此基于教师、学习者以及课堂环境的研究是SCT视角下最常见的主题。

(一)教师角色:重要他者及中介者

自然环境下的语言学习者是通过直接接触目的语学习,那么课堂语言学习者与目的语的接触便是通过人尤其是教师而实现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不仅是课堂社会文化环境的构建者,同时也是维护者。除此之外,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重要设计者和课堂效果评价者,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中介,也被称为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他者。[7]

通过对本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听课,可以发现,对外语课堂中的二语学习者来说,教师更有其特殊的中介作用:为不同的学习者选择适合的语言学习材料,提供并优化语言资源;在课堂交际活动中为学习者充当目的语示范者;创造各种机会,营造课堂语言交际环境让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表达思想,并在需要时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表达方式。[8]

对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来说,语言运用能力是最基本的,这样才能确保目的语知识输入的精确性,同时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本功提供范例。以笔者所在高校大学英语日常教学中的一个常见环节分析该过程,在一节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上,该节课的主题为Social Issues,学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够就社会话题进行比较流畅的讨论及表达,同时在该过程中使学生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该话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通过视频对该话题下的常用表达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将相关常用句型进行展示及示范,之后布置口语话题What do you think of Luoyang?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常用表达,进行口语展示,教师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完善自己的表现,在改进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课新知识的了解。

这个阶段,我国国防费增长十分缓慢,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增长,国防和军队建设处于低投入和维持状态。据统计,1979年至1991年,我国GDP平均增长14.85%,国防费平均增长6.45%,低于GDP增长率8.4个百分点。军队建设在让路和忍耐中度过了将近15年,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阶段,可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忍耐让路阶段”。

除了教师的语言示范外,开放、包容、真实而又积极的语言学习环境也可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1]以笔者所在高校一名教师的上课片段为例来分析,该教师擅长使用增加停顿时间、向学生的互动致谢、话轮转换、减少打断学生、增加学生回应频率等营造课堂学习空间,并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积极参与。以下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互动的情况:

Miss Zhang:What qualities make a good friend?

Student A:...I think,it's friendly and kind.

Miss Zhang:Well,good.What else? How about you?

Student B:Good qualities like hardworking,diligent can make a good friend.

Miss Zhang:Excellent.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friendship?

Student C:A true friend must be a good listener.She can listen to me when I feel sad.

Miss Zhang:Pretty good.Else?

Student C:We can learn together and make progress.

Miss Zhang:Exactly.And that's what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odayA Better Me.

(二)学习者研究

传统的二语学习动机多是在认知心理学的框架下进行的,并未过多关注语言社会文化环境,因此缺乏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整体性解读。近些年来,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等特征逐渐被纳入相关研究范畴,研究者试图探析学习者个人的具体的学习经历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研究逐渐开始转向社会文化。[1]Salwa(2016)开展的一项对沙特公立中学学生的一项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受到文化、身份及日常生活等影响。[9]因此,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将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及个体独特的具体的学习经历都纳入研究考量的范围,才更符合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

(三)课堂环境研究

我们知道,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生生关系等共同构成了课堂软环境,而多媒体设备、教材等构成了课堂硬环境。对课堂软环境的研究更多的是对课堂上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之间互动或协商的研究。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者认为,除课堂软环境之外,教材、课堂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等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也都是重要的客体调节工具,为学习者参与课堂交际活动、实现语言等知识的内化提供了重要条件。除此之外,钉钉、腾讯会议、日志等形式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和反馈方式,为教师实现高级技能发展提供了条件。基于此,如何有效地发挥课堂硬环境对学习者最大的中介作用、如何通过教材之外的其他学习工具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等都是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四、结语

社会文化理论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和发展与社会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营造积极的社会文化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社会文化理论为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有许多相关的问题值得研究探析,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身社会文化理论在本土外语课堂环境下的应用研究,以期丰富其本土化的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二语外语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