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龙 王振娟
摘 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给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较大;学校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自身存在问题;等等。我们应该从提升教师待遇使他们获取职业成就感、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素质、帮助教师协调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等方面入手,有效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以此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应对策略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格外关注。由于职业压力、管理体制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这给教师的家庭、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不利于中小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也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可能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认真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指数,使他们能够幸福地工作,不断创造幸福教育,使中小学生能够真正享受教育的幸福,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社会压力较大
近年来,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给中小学教师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不少中小学教师产生了严重的压抑感。大多数人认为教师是至高无上的职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当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言行达不到所谓的期望值时,就会听到很多不利于教师的言论。加上一些媒体夸大对教师的负面报道,使教育工作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中小学教师既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又担心自己的某些举措会引来媒体曝光,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从而心理压力较大。长此以往,职业倦怠心理就会产生。
2. 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完善
虽然教师评价体制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学校评价教师业绩仍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关注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主要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的成绩,追求学生的高分数,课堂教学不讲究方式、方法,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困扰,使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倦怠。另外,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让一线教师感受不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对工作失去了努力的动力,产生职业倦怠。
3. 教师自身存在问题
部分中小学教师好胜心过强,对工作的要求过高,一旦与自己预期的目标有差距,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有的教师起早贪黑,对工作兢兢业业,丝毫不敢马虎,偶尔出现教学失误,就会紧张不安;有的教师过分在意一些荣誉称号,当看到其他教师被评为先进,职称晋升了,而自己却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诱发心理倦怠;还有的教师由于个人工作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自卑,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致使有了心理阴影,经常有挫败感,产生职业倦怠。
二、解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1. 提升教师待遇,使他们获得职业成就感
社会与学校的大环境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在社会上,要倡导尊师重教,引导社会公众理解与支持教师的工作。学校要修订与完善各种奖惩条例,对工作出色的一线教师给予肯定,要建立公平、公正、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时,要向一线教师倾斜,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工作的成就感,提高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和满意度。另外,学校要组织开展一些教职工活动,让教师在适当放松身心的同时为自己减压,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能有效维护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2. 引導教师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心理素质
作为一线中小学教师,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在工作之余,不妨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还要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尤其是在情绪低落或者工作受挫时,要积极寻找调整心态的路径,努力走出情绪低谷。例如,可以听听音乐,泡个热水澡,换个发型;或者找朋友聊聊天;或者骑车到野外吹吹风;或者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打打乒乓球、篮球;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排解不良情绪,及时提高心理素质,以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去迎接工作与生活。另外,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提高自制力,理智对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中小学教师要努力加强个人修养,多读书,做一个学者型教师。在平时要积极学习前沿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名家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增强角色适应能力,不被眼前的琐事困扰,扬长避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过分自卑。
3. 帮助教师协调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在教育教学中,中小学教师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课堂中,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与同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善于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提升教师个人的幸福指数。
总之,在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会随着教龄的增长不断升高。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减少倦怠现象,才能有益于教师的健康成长,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勍. 中小学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2019(18).
[2]胡金生.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