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秀 张春成
[摘 要]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在享受时代进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为保证农村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领导、教师必须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推进相关规章的不断完善,加强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学科教学,强化教育融合,走出一条适合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在享受时代进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随着中学生的年龄增长、心理冲突增多,“成长的烦恼”渐趋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普及,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如果说大中城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构成“燎原之势”,那么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只是“星星之火”,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事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当前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很不乐观,我们发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家都把眼光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根本无暇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
(二)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
目前,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因此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门副科,无关痛痒、可有可无。有的学校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匆匆设立,走走过场,然后又草草收兵。而有的学校干脆就根本不开设心理健康课。多数农村初中学校不能把心理健康课摆在它应有的位置上。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证,也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中。
(三)缺乏合格师资
目前,农村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论是从数量上来看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与城市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完全不能适应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顺利展开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数量不足;其二,质量不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师资队伍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整体偏低。
(四)缺乏学科渗透
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教学成绩的压力,教师把传授课本知识当作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没有、学不学都无关紧要,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一样可以考上大学。采用“灌”“逼”“看”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一心只读升学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同時根本无暇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没有时间去开展一些心理教育活动。
(五)缺乏各方的配合
学校、家庭、社区是中学生赖以生存、生长的环境。学校、家庭、社区分别以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学生的成长施加不同的影响。目前,很多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方面在“单枪匹马”的展开,而忽视了家庭、社会对中学生的重要影响,不能与家庭、社区相互配合。没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这样大大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针对研究中发现的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能不能顺利实施,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进和实施,直接决定着我们的教育质量和祖国的未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陈至立曾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先导。”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全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念,转变“智育至上、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观,树立以提高心理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推进相关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制定相关规章、完善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足、开齐、开好心理教育课程,建立教学常规,改变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松散性、随意性的现象。
教育管理干部、学校领导应当深入教学第一线,考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及时指导学校教师调整教育行为。同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以取代单纯按升学率、考分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办法。
(三)加强学校硬件建设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必需的经费、配置必要的设备,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高效地开展。
建立心理咨询室,也可设立“心理咨询信箱”“热线电话”或在网上开辟“虚拟咨询室”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有条件的农村初中校可以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档案,完整地记录每个学生的个人资料(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日)、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根据学校的实际,在引进或聘任专业的心理教师的同时,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每个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辅导,充分利用在职培训、专题研修、送教下乡、观摩示范、对口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努力提高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五)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各学科教学进行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事实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内容,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例如,语文课就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通过体育课、劳动课又可以进行耐挫教育;与心理教育有密切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这方面,上海崂山中学的“三段教学法”、倪谷音的“愉快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等都是成功的范例。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做到自身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
(六)“三教”结合,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大要素。而这三大要素中,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做人的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学生身上往往能折射出家庭、家长的影子。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偏差出现的原因,还是矫正学生心理问题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培训,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如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辅导中心、学校开放日、校长信箱、家访、书信、网络等),将学校与家长紧密联系起来,在大力提高家长心理素质的前提下,沟通思想,相互补充,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在实践和空间上向社会的延伸和发展,是由一个学校小课堂发展成一个社区大课堂。社区教育能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克服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的问题,为中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家庭是子女成长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而社会是检验家庭、学校教育成果的大考场。农村中学应该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三教”一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健康的心理已成为束缚农村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羁绊,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错误严重影响着教育的进步,人才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探索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走出一条适合農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李正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4]刘电芝.中小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