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娟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山东聊城 252000
外来手术器械指的是一种由器械公司供应商租用给医院且能够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多以植入物相关的手术外来医疗器械为主[1]。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外来手术器械也开始在各级医疗机构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之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对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清洗质量增加了更多的挑战[2]。有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外来手术器械与院内一般的手术器械相比存在着更高的清洗难度,清洗合格率普遍偏低,这可能与外来手术器械构造较为复杂,同时与在不同医院、不同地区使用情况不同,以及院内清洗人员清洗技能有限相关[3]。一旦出现了清洗不合格的情况,不仅可对其灭菌效果来直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对之后的疾病治疗及相关操作带来干扰,降低医疗工作质量[4]。因此,对外来手术器械而言,采取更加有效且效果更好的清洗效果至关重要。该文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237件外来手术器械进行相关研究,分别采用了手洗清洗、先手洗预处理再用清洗机清洗、用清洗机清洗3种不同的清洗方法,比较分析更好的清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外来手术器械237件骨科手术所用外来手术器械(均为威高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79件,3组不同手术器械的来源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医疗器械在手术室应用之后均未得到任何处理,即进入到该次研究。
A组给予手洗清洗,将清洗水温控制在15~30℃,清洗步骤:冲洗:将器械、器具、物品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初步去除器械表面污染物;洗涤:冲洗后,使用医用清洗剂浸泡,之后选用与器械材质相匹配的清洗刷在水面下刷洗、擦洗器械表面、关节、锁扣、鄂部、手柄、指环处,有锈迹应除锈;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或刷洗洗涤后器械、物品上的残留物;终末漂洗;采用电导率≤15μs/cm(25℃)的纯化水进行漂洗[5]。
C组给予清洗机清洗,按照清洗的要求调制好自动清洗消毒器,随后采用多酶清洗剂,完成程序的设定,按照顺序依次完成对外来器械的清洗、洗涤、漂洗以及终末漂洗。
B组给予先手洗预处理再用清洗机清洗,具体清洗步骤同A组及C组。
对比在3种不同清洗方法下外来手术器械的细菌计数、细菌清除率及清洗合格率。
(1)细菌计数及细菌清除率采样的判断。分别在清洗前后,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表面以及内腔进行采样处理,将采集到的细菌放置在50 mL的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中,经过洗脱处理之后,用无菌采样瓶全量收集采样液,拧紧采样瓶口,放入采样箱密闭及时送至实验室检查,随后进行活菌的计数培养[6]。清洗消毒之后,检测合格的标准:细菌总数<20 cfu/件,且无法检测出致病菌。
(2)清洗标准从两个方面判断,分别为目测法及ATP法。①目测法[7]:选择1名具有丰富操作经验且符合专业标准要求的工作人员,对外来手术器械表面情况进行检查,观察手术器械表面是否光洁,是否存在污渍及血渍、水垢以及其他类型的残留物,出现其中任何一项即可判断为清洗不合格,若上述标准均符合则可判断为清洗合格。其中对于带有管腔的手术器械,则需要使用无菌棉签对其涂抹,并对管腔进行擦拭,随后对棉签情况进行观察,若棉签上经过判断不存在残留的物质,则可判断为目测法合格。②ATP荧光检测法[8]:通过采用System SUREⅡ型检测仪进行ATP法判断,检查过程所依据的原理为荧光反应检测法,在检测时需要将棉棒拔除,随后对器械表面、关节、轴面以及齿面进行反复的擦拭。在完成采样后,将棉棒插回到检测仪内,等待5 s后,读取其中检测数据。若外来手术器械上仍然有细菌、血液、污渍及体细胞内残留物,则可通过ATP检测法检测,同时可借助发光值对污染程度进行判断,若发光值≤40,则可判断为器械清洗合格。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组与A组、C组相比,清洗后细菌计数较低,细菌清除率较高,C组与A组相比,清洗后细菌计数较低,细菌清除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在3种不同清洗方法下外来手术器械细菌计数及细菌清除率对比(±s)
表1 在3种不同清洗方法下外来手术器械细菌计数及细菌清除率对比(±s)
组别细菌计数(CFU/件)清洗前清洗后 细菌清除率(%)A组(n=79)B组(n=79)C组(n=79)F值P值40.15±1.82 40.22±1.78 40.18±1.84 0.541 0.259 4.98±0.75 1.37±0.29 2.84±0.78 9.254<0.001 87.6±0.18 96.6±0.23 92.9±0.20 12.554<0.001
B组与A组、C组相比,经目测法、ATP法评价清洗合格率均较高,C组与A组相比,经目测法、ATP法评价清洗合格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在3种不同清洗方法下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对比[n(%)]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医疗器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医疗器械所导致的感染发生率也不断升高。有调查资料显示,外包装良好的医疗器械如果清洗质量不合格,虽然经灭菌处理,其血残留阳性率依然可以达到35.9%[9]。这不仅增加了外来细菌侵入人体的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的发生。分析外来手术器械在清洗时较为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①外来手术器械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具有较快的周转速度,加之送洗时间的不确定性,无法按照院内规定的步骤进行去污、清洗、烘干、上油及高压灭菌等过程。②部分外来手术器械公司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通常将这些手术器械送至不同的医院或不同的城市中中转使用,甚至有部分医疗机构为进一步的加快手术器械的中转率,明显增加手术的台数,甚至出现在夜间送洗器械的情况。夜间由于相对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清洗或者无法按照规定清洗,加之部分夜间工作人员比较疲惫,检查条件相对较差,这就使得器械清洗无法彻底。因此,对外来手术器械而言,给予彻底有效的清洗至关重要,不仅可保证消毒与灭菌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顺利进行。同时,给予有效的器械清洗也是进行下一步清洁的重要条件,若清洗不够彻底非常容易增加灭菌失败的发生率,甚至对临床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先手洗预处理再用清洗机清洗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洗方法,通过增加手洗预处理的环节在根本上提高清洗效果,原因是残留在器械表面的污染物可明显的增加器械的清洗难度,或因长期放置使污渍及血渍等干涸在器械表面,无法单纯采用清洗机清除,增加手工预处理之后,可以缓解外来医疗手术器械表面污渍发生干涸的现象,从而减轻器械的清洗难度,在根本上提高清洗质量[10-11]。不过在清洗过程中需要将能够拆开的部件尽可能地拆开并进行刷洗,对本身结构比较复杂的器械及关节处需要采用不同规格的刷子及高压水枪对其进行反复的刷洗,再进行机器的清洗。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与A组、C组相比,细菌计数较低,细菌清除率较高,C组与A组相比,细菌计数较低,细菌清除率较高,同时,B组与A组、C组相比,经目测法、ATP法评价清洗合格率均较高,C组与A组相比,经目测法、ATP法评价清洗合格率均较高(P<0.05),综合可见,先手洗预处理再用清洗机清洗的清洗合格率较高。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有研究报道指出,残留在污染的外来医疗手术器械上的有机物会发生凝固及干燥过程,由此容易形成一层生物膜,而本身生物膜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条件影响,可能需要数个小时。此时若首先给予手洗预处理,通过使用预处理剂,对外来污染的手术器械进行均匀喷洒清洗之后,不仅可有效缓解手术器械表面存在的污渍发生干涸的现象,同时预处理过程当中存在的表面活性物质也能够与残留的污渍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促使其从器械表面剥离,保证在接下来的清洗过程中更加容易清除,降低清洗机的清洗难度,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2]。此外需要加强对外来手术器械清洗人员的技能培训。由于外来手术器械本身涉及到的品种较多,结构可能较为复杂,而这对于一些工作资历尚浅的医疗人员而言,存在着较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对此类工作人员清洗消毒灭菌各个环节的培训至关重要,通过进一步的提高手术器械清洗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13]。另外,在维护外手术器械的工作中,可通过定期邀请厂家内专业人员讲解各类外来手术器械的用途及清洗注意事项等,以此确保手术器械清洗人员可进一步加深对外来手术器械的认识,熟悉其使用方法,保证这些器械清洗得更加彻底。
综上所述,对该院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时多主张采用手洗预处理再用清洗机清洗的方法,由此保证获得 更好的清洗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