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生规则教育的家校协同

2022-07-07 11:39翁天虹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6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行动研究家校共育

【摘 要】学生对规则的漠视和刻意违反,不仅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带来了困扰,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应基于学生个案,利用叙事探究的方式开展行动研究,探究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主动与学生和家长对话,通过正向的激励引导和家校协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

【关键词】规则意识;家校共育;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47-0063-03

【作者简介】翁天虹,江苏省震泽中学育英学校(江苏苏州,215231)副校长,高级教师。

学生小D,高一新生,聪慧不羁、个性张扬。他总是在课堂上随性插话,打断老师上课;晚自习自说自话,影响班级纪律;老师找他谈话,他东摇西晃,语气散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一些非重点学科考试时,他选择交白卷,并在试卷上写攻击命题老师的话;他酷爱篮球,经常连晚饭都不吃就去打球,晚自习铃声响起后才抱着篮球冲回教室,一边自习,一边吃东西。多次教育无果后,我决定约家长聊一聊,共同探讨可行的教育方法。与家长的沟通使很多问题明朗化。原来,小D的父母经历过离婚又复婚的波折,或许是为了减少家庭变故、亲人矛盾对孩子的影响,小D小学在寄宿学校上过三年学;因为在孩子教育上的意见分歧,父亲甚少参与孩子的成长,母亲承担孩子的主要教养工作,对学习的关注度很高;小D在家里很有话语权,对父母没有敬畏感。

一、学生漠视规则的原因分析

从小D的种种表现看,我感觉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对规则的淡漠和无视,而他之所以缺乏规则意识,主要还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不当。

1.过于关注弥补,规则教育让步

小D的父母对未能给孩子成长提供顺畅的外部环境充满愧疚,试图用优渥的物质条件进行弥补,如送孩子读寄宿制的贵族学校,父亲的让步、母亲的一味顺从和满足,让孩子形成了极度自我中心的意识。父母在满足自己愧疚情绪弥补的过程中,对孩子有求必应,当孩子要求过分试图拒绝时,会因为孩子的一些极端反应迅速妥协。父母的前后不一致让孩子尝到破坏规则的甜头,进而选择无视规则,甚至破坏规则。

2.过于聚焦学业,规则教育淡化

当下,很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依然窄化为“对孩子成绩的重视”。家庭成了“第二课堂”,父母的角色转变为“助教”和“陪读”,“学习好”在很多父母眼里就是“全都好”。小D的母亲就认为只要孩子学业表现优秀,她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在这样的教育导向下,即便孩子出现了违反规则的行为,也依然会获得宽宥和原谅,这无疑助长了孩子对规则的漠视和破坏。

3.缺少主体参与,规则教育低效

学生是家校共育的主体。但在小D的教育案例中,家校双方在多次接洽、沟通过程中,都直接就事件对孩子进行了批评与指责,甚至因为问题的反复性,引起了家庭与学校双方的冲突与对抗。家校双方试图采用合情、合理、合法的惩罚止损、止“害”,帮助学生进行观念纠偏,但回顾几次教育的过程,家校双方都没有关注过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

二、学生规则意识形成的家校合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决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具体事件中的真实想法,站在他的立场,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1.平等对话,以理服人

我观察发现,学校的惩戒教育对这个学生基本没有触动,作用不大。由于小D频繁违反校纪班规,教师对他的惩戒反而成了班级同学的“热闹”看点,而他也常常以此来“刷”存在感,教育惩戒失去了本身的严肃性、警告性和劝诫性。我决定另外找寻时机,采用分析说理的方式,找出事情缘由。结果发现,只要小D自认理亏,他是愿意主动赔礼道歉的,也能平静一段时间,在不冲动的情况下能做到“明事理”,能短暂“守规则”。

2.耐心倾听,适度激励

在试卷事件发生后,小D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我找到机会询问事件缘由,他表示因为对一些学科教师频繁测试的不满,所以才故意采用不做、乱写等方式进行发泄。他甚至认为自己很勇敢,是在为全体同学“谋福利”。这样的做法固然幼稚冲动,但也从侧面反映这个学生性格上的一个亮点——直接。

没有评价、只有倾听的谈话非常顺利。他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讲完后用闪亮的眼睛看着我,我借机进行了“勇敢”和“带头”的正确引导,鼓励他确立更高目标,争取超越当下。鉴于小D一直自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其他同学学习努力,但考试成绩却能遥遥领先这样一种非常强烈的优越感,我借助数据,为他分析对比学校小环境和社会学习大环境,激励他把目光放到学校以外。这次谈话后,小D安静了一段时间,课堂上明显守规则了。

3.家校合作,互通有无

学校教育的成效需要在家庭中进一步巩固,在学生出现好的现象后,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校的好表现,并分析孩子行为改善背后可能的原因,希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进一步正面强化。

我鼓励并指导家长坚持学习,主要学习如何与孩子正确交流。我希望家长能认识到以前无原则妥协所带来的孩子对规则认知的偏差,改变原来“唯成绩论”带来的孩子对全面发展的忽视,强调破坏规则的不良后果。

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在一次次与小D的冲突、沟通中结束了,小D也在一点点改变。他依然喜欢篮球,但是他也记住了我对他的建议——用科比精神约束自己;他的学习更加自觉了,虽然他还是会刻意隐藏自己的努力。

三、学生规则意识动摇后的家校协作

新学期,突发的疫情让我们开始了居家学习。小D像很多孩子一样,热衷游戏,这样的兴趣爱好以及新的学习作息要求再次暴露了他规则意识淡薄的问题。

我的任教学科是他的优势科目,所以我总在课堂提问时把难题交给他,并毫不吝惜对他的表扬:“这道题是极有难度的,能给出这么好的答案不容易”“反应很快,听课非常专心哦”“真棒,老师可以一直依赖你”……在作业的批改中,我也会适时地给出鼓励:“有反思和订正的过程,特别好,要坚持”“继续努力,会有更大进步的”……线上教学刚开始的一两周,一切正常。但慢慢地,他开始不交作业,上课总是迟到或缺席,点名回答问题常常要喊上好几遍才回一句“我不会”,有时根本叫不到人。我要求进行视频连线,他固执地选择不开;联系家长,家长承诺去提醒他,但反复几次后,家长的督促逐渐失去作用。

我知道面对新情况,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再次束手无策,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我。于是,我将学生线上教育期间规则意识培养的建议发到班级群里,同时针对小D的情况给了他父母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我告诉他们,篮球运动是一个很好的规则教育突破口。家长可以与孩子商量每天的学习安排和要求,告诉他每天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可以获得运动奖励时间;父亲可以充分参与到孩子的爱好中,和他在拼抢投射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利用运动规则引导孩子理解生活规则、学习规则、人际交往规则;母亲要弱化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在原则性问题上,父母双方的意见要一致,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前后不一、摇摆不定,要将规则执行到底。

对于小D,我还是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在QQ上与他用英文私聊,借此传达一个信息:你在老师这里是顶呱呱的学生,老师相信你可以用英语自由表达你自己。我希望学科上的自信和优越感能催生他坚持学习的动力,鼓励肯定的消息一条条地发,我在持续的等待中期盼和煎熬。终于,我得到了他的回复:“老师,对不起,我身上的一些问题让我成了一个很难管理的学生,这点我自己也知道,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从目前的状态中走出来,但我会努力。”得到这样的回复,我兴奋不已。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有的问题,这些问题大相径庭;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各不相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维度地看待问题,多包容和理解家长,尊重孩子和家庭的差异,用耐心和智慧等待美好。教育者,是一盏指明方向的灯,其光微弱,但温暖亘长。

【参考文献】

[1]斯宾塞.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M].王占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52.

[2]王萍.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J].教育界,2021(22):66-67.

[3]杜心怡.道德教育视野下教育惩罚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德育,2021(08):16-19,41.

[4]解维丽.家校共育“遇冷”的原因分析及思考[J].江苏教育,2021(84):56-57,68.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行动研究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以思修课为依托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