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海文
日照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日照 276800
糖尿病是现今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多发的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血糖是此病的临床特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总体而言,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1]。 一旦患有此病,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 会导致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继而对人体其他器官造成损伤;此外,高糖环境还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如此一来,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临床研究表明,及早对糖尿病加以鉴别与诊断,并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并提升其预后效果[2-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糖尿病加以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临床上一般采取两种检验方式对此病加以诊断,即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回顾性选取日照市中医医院于2020 年10 月—2021年9 月收治的74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予以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比较其检验结果,以探析两种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选取该院收治的74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 39 例、 女 35 例; 年龄 50~78 岁, 平均(60.25±4.19)岁;病程 6 个月~18 年,平均(5.29±1.42)年。
纳入标准:满足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确诊为糖尿病;意识清晰,可正常交流;可正常配合检查;对该项研究知情,且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血液疾病者;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异常者;精神异常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常规组: 对该组患者采取常规检验, 具体操作为:收集患者早晨的尿液约5 mL,将其作为检验样本,利用尿液分析仪,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尿糖。若结果显示为阳性,则可判定为糖尿病。
生化组: 对该组患者采取生化检验, 具体操作为: 收集患者早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约3 mL,将其作为检验样本,采用罗氏C701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样本;若检测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值在7 mmol/L,则可判定为阳性;随后,在400 mL 水中加入75 g 葡萄糖,让患者服下,并且在 0.5 h、1 h、2 h、3 h,分别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约3 mL 作为样本, 检测血糖指标。在患者空腹12 h 时,采集患者静脉血约2 mL 作为样本,以对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加以检测。 在检测空腹血糖前,医护人员需提前叮嘱患者在检测前1 d空腹8 h 及以上,确保样本是晨起空腹时所采集,并确保样本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 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对空腹血糖值进行3 次检测,最终取平均值。 在上述条件下, 用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值。 在检验糖耐量前3 d,告知患者饮食应维持正常状态,并对每日摄入总量加以适度控制,保证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取量在150~300 g 之间;检验当日,引导患者在4 min 内服下75 g 葡萄糖水,随后采集0.5 h、1 h、2 h、3 h 时静脉血样本进行检测,若在 0.5~1.0 h内患者血糖上升,且在2~3 h 内恢复正常,则表示其糖耐量正常。
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作为该次研究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 此外,对两组血糖指标(如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进行观察、统计与比较[4]。
利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4 例患者中,经过金标准诊断得到确诊糖尿病患者65 例,确诊为非糖尿病患者有9 例,常规组诊断准确率为 78.38%(58/74), 灵敏度为 94.55%(52/55),特异度为 31.58%(6/19);生化组诊断准确率为94.59%(70/74),灵敏度为 96.92%(63/65),特异度为77.78%(7/9)。两组的准确率、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5,P=0.004;χ2=5.241,P=0.022),但两组的灵敏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36,P=0.849)。 见表 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
两组所检测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mmol/L)常规组(n=74)生化组(n=74)t 值P 值7.03±1.24 7.46±1.41 1.970 0.051 8.41±1.38 8.75±1.29 1.548 0.124 7.11±1.08 7.48±1.26 1.918 0.057 7.68±1.41 8.11±1.35 1.895 0.060
两组所检测的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mmol/L]
表3 两种检查方法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mmol/L]
组别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常规组(n=74)生化组(n=74)t 值P 值1.21±0.24 1.31±0.39 1.879 0.062 6.58±1.07 7.11±2.06 1.964 0.051
糖尿病可对人体造成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其中, 急性损伤指的是血糖上升将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病情严重将威胁生命安全;慢性损伤指的是因疾病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如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冠心病、脑出血的概率,并且诱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5-7]。 所以,为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避免病情持续发展,对糖尿病进行及早诊断,意义重大。 以往临床上是采取常规检验的方式, 其是经由检测尿液内的含糖量来判定有无患病。 虽然该种方式有一定的检验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尿液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继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造成影响[8]。 因而,提高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是当前临床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生化检验同样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检验方式, 其是通过采集患者静脉血,并且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并据此结果判定患者的病情[9-11]。
在该次研究中, 实施生化检验的生化组糖尿病诊断准确率为94.59%,而实施常规检验的常规组诊断准确率为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在糖尿病疾病的诊断上, 生化检验的诊断效果更为突出。 究其原因是生化检验需采集患者的血样作为检验样本,同时与生化检验分析仪相结合,如此能较快地得到检验结果, 能弥补常规检验的不足之处, 能防止由于各种繁琐操作而引起的不良影响,继而提升诊断的准确度,同时也能得到医生及患者的高度认可[12-15]。在医疗水平及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生化检验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精准的检验数据, 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16]。 生化检验能对诸多指标加以检测,如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而各种指标能帮助医师从多个角度了解患者的血糖状况,从而避免因数据单一而影响诊断结果[17]。在该研究中,生化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耐量、总胆固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同郎华[18]的研究结果相似,即在其研究中49 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生化检验,其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检验的另外49 例患者。由此说明通过采取生化检验对糖尿病加以检验,能更明显、更准确地掌握患者的血糖水平,其中,空腹血糖能了解人体血糖波动状况; 糖耐量水平的高低能判定有无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等,因此,了解上述指标可为后期病情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效果优于常规检验,且效果更为显著,有较高的准确率,有助于病情诊断, 并且能为后期疾病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