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篧,罗薇,许丹,吕秋菊
乐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乐山 614800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伴有血管和神经病变等各种并发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性增高,稳态失去平衡,会导致感染、高渗高血糖昏迷、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急、慢性并发症。 2 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40%有糖尿病肾病, 是一种微血管病症, 主要病理变化为系膜区扩张、基膜增厚导致肾小球硬化,可诱发肾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 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清晰阐述,临床上认为其可能与炎症、糖脂代谢紊乱、免疫功能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2],相关研究报道显示,糖尿病常伴血小板活性增加,使血管内处于微血栓前期状态,随着血栓形成增加,可促进微血管病变发生[3]。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可作为炎症指数[4],且前两者均参与血小板聚集过程。 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是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的指标之一。该研究以该院2019 年 1 月—2021 年 7 月就诊的 319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MPV、FIB、NLR 与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相关性, 为2 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就诊的319 例2 型糖尿病 (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订的《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中相关诊断标准[5]。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慢性肾脏病史者;②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③有严重心、肺、肝脏疾病病史者;④合并严重感染者。
1.2.1 资料收集 收集所选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量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纤维蛋白原、白蛋白(ALB)、血尿酸(UA)、血肌酐(CRE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采集次日清晨尿液作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送检。
1.2.2 分组方式 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 组 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 (MIA 组,30 mg/g≤ACR〈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 组,ACR>300 mg/g)。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多组均数两两比较,方差齐时应用LSD 法,方差不齐时用Dunnett T3 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 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K)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2 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纳入319 例2 型糖尿病患者,3 组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TC、TG、PLT、LDL-C 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MA 组和 MIA 组 FIB、MPV 均高于 NA 组, 且 MA 组 FIB、MPV 高于 M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 组病程、WBC、NEU、UA、CREA、NLR 均高于 NA 组,而 LYM、HGB、ALB 低于 N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组 CREA 均高于 MIA 组,ALBLYM、HGB 低于 MIA组(P〈0.05),见表 1。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病程、MPV、UA、CREA、TC、FIB 呈正相关 (P〈0.05); 与 HGB、ALB呈负相关(P〈0.05)。 与 WBC、NEU、LYM、PLT、LDLC、HDL-C、TG、NLR、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 2。
表2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续表2
以 2 型糖尿病患者 ACR 为因变量,MPV、FIB、NLR 为自变量,行Logistic 回归分析,在校正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HGB、PLT、ALB、UA、CREA、TC、TG、LDL-C、HDL-C因素后,结果显示FIB 是2 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OR=0.481, 95%CI=0.154~0.808,P〈0.05),见表 3。
表3 Logistic 回归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升高影响因素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估计截至2040年,世界上可高达6.4 亿人确诊为糖尿病[6]。 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且有8%~15%终末期肾病是由糖尿病肾病所致[7]。 目前糖尿病肾病发生机制不明确,蔡怡旎等[8]发现,体内长期微炎症状态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因素之一。国外研究也有相关报道,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例如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水平升高,其通过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等机制加剧肾脏损害[9]。糖尿病肾病病程发展不可逆,故早期发现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既往有研究报道MPV、FIB、NLR 作为一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参与肾脏疾病进展过程。 该研究通过分析MPV、FIB、NLR 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以期发现2 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预测指标, 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MPV 指外周血中单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反应血小板的平均大小,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有研究报道, 在炎症状态下,IL-6 等促炎因子刺激血小板生成素增加, 致使巨核细胞数量成倍增加和细胞质体积增加,从而使血小板被激活且体积增大[10]。 Unsal E 等[11]报道,在肺部感染疾病会导致反应性血小板增多,且随着炎症程度的增加,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体积也增加。 Gasparyan AY 等[12]认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炎症反应致使血小板磨损增加,随着疾病的恶化,MPV 逐渐减低。 Papanas N 等[13]研究发现MPV 升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呈正相关。 该研究结果显示,微量白蛋白尿组、 大量白蛋白尿组MPV 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MPV 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 (P〈0.05),这可能是因为MPV 越高,血栓形成风险及炎症程度加重,两者共同导致肾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多,从而加重肾脏病变程度。
FIB 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凝血功能的一种糖蛋白,其升高可致血液黏度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成为血栓形成的前体物质,使肾血管管腔阻塞、组织缺血缺氧、内皮细胞损伤,加速肾脏的损伤程度[14]。另有文献报道,FIB 也可作为一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它通过结合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toll样受体 4(TLR4),诱导足细胞损伤和炎症过程[15]。 FIB可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导致肾脏的损伤。 Davalos D等[16]发现FIB 与炎症反应有关,并参与了肾脏疾病进展过程。 Zhang J 等[17]报道 FIB 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进展到肾衰竭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该文结果显示与前期报道大致一致, 随着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的增加,FIB 相应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期代谢紊乱,FIB 与血小板上的受体结合,加速血栓形成过程,加重肾微循环障碍,促使活性氧簇(ROS)过度生成,引起炎症因子的活化,诱发炎症反应, 从而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不可逆转的肾脏损害。
NLR 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在炎症反应刺激下,中性粒细胞被促炎因子激活,可分泌大量如IL-1、CRP 的炎症因子导致机体损伤, 而炎症因子反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可使其增高。 NLR 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反应标志物,为肿瘤、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提供相应依据[18]。 郎亦波等[19]发现NLR 可成为早期预测2 型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但该研究结果显示,NLR 与2 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这与近期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少、参照不同的指标对2 型糖尿病患者分组方式不同、地域环境差异、人群年龄分布的因素,使NLR 对预测2 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出现偏差。故需要收集大样本、多中心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以明确NLR 在预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
国内外有研究报道显示, 吸烟可使血液黏滞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其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的增加,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增加[20-21]。该研究校正了性别、年龄、糖尿 病 病 程 、 吸 烟 、 高 血 压 、HGB、PLT、ALB、UA、CREA、TC、TG、LDL-C、HDL-C 等 影 响 因 素 后 ,MPV、FIB 的升高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有关,FIB 仍是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 据该研究结果显示,MPV、FIB 的升高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增加有关,且FIB 可能是预测2 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程度指标之一。 其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