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诗意体诗情悟诗魂

2022-07-01 22:29郭宏
民族文汇 2022年35期
关键词:吟诵意境兴趣

郭宏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感悟内容”“阅读诗歌,大体把握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关键词:兴趣  意境  吟诵

引言

正是因为有了中华文化,才有了我们民族的大气磅礴以及我们生活的诗意盎然。它是我们每个人的骨气和底气,也是我们每个人文化自信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华诗词辉煌千年,万古流传。如何有效性的进行古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教育手段和方式来进行教学,还有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都在文中一一体现。如课前激趣、注重诗歌意境和诗歌的吟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有所获,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课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的时候,只注重工具性,即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失去了美感。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古诗词教学前期的导入部分,可采用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特色方式,精心选材,为后面课程的深入讲解进行有力的铺垫。比如,在讲到《咏柳》一诗时,先从大诗人贺知章千里挑一的逆天才华与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讲起,引出他的几重身份:吴中四士、饮中八仙、仙宗十友等等。接着再延续讲一些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件:他和李白是好朋友,就是他把李白推荐给了皇帝,让李白过了一把官瘾。按照诗人的经历过程,引出本诗的写作背景:86岁的贺知章官满卸任,走在回乡的路上,经过越州,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越州景色优美,让贺知章流连忘返。他看过很多美景,却单单对一株大柳树情有独钟,回到驿站之后,他辗转反侧,对柳树的倩影念念不忘,于是提笔写下千古名篇——《咏柳》。进行了一些课前情境铺垫,相信同学们很自然就会被带到这个情景当中,以至于走过公园的柳树旁,也能学着贺知章细捋胡须的模样吟诵上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采取“激趣”的方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堂教学应注重诗歌中的意境

古诗毕竟是传承千年的经典,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语言精练,则需要学生们通过字面意,深入地联想出更为深远的主旨涵义,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对词句的理解太单调了,认为学起古诗来没有什么兴趣。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由简入深地进入诗歌内容和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独特的创见性和思维性,去表现诗歌所要表达思想情感。比如王崧舟老师的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歌的时候,王老师要求学生们理解句意,尽情体会,不要压制,因为只有放开了,真实地学情才会暴露出来;只有开放了,语文学习才可能跟孩子的生活、生命打成一片。继而用比较现实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天这么冷、雪这么大,这个老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啊?学生们思考之后,便七嘴八舌的讨论开来,面对众多答案,老师进一步提问:天这么冷,雪这么大,这个老人家真的是在钓鱼吗?随着问题的深入,孩子们再一次陷入思考,此刻,在他们的头脑中,并不仅仅只有诗歌中交代的“孤舟”、“山径”这些简单意向,取而代之的是对诗歌中意境、主旨、底蕴和文化精髓的深入思考。由开始的顺向思考即诗歌表象转化到了逆向思考:渔翁极有可能不是在钓鱼,那他在干什么?根据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孩子们了解到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状况,这些就是解读诗歌内涵的根本。有的孩子说:“我觉得作者在锻炼自己的意志”。有的孩子说:“我觉得他在欣赏美丽的雪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多纯洁啊”。还有的孩子说:“我觉得他在告诉世人,他内心的孤独,因为绝句的诗头是‘千万孤独’,作者被一贬再贬,一直到了永州,他身体不好,没有人理解,他能不孤独吗?”更有学生回答:“我觉得柳宗元是在钓一个“春天”,你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士大夫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所追求的境界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一种胸怀和气度”。当诗歌被这样解读之后,读一首就有一首的文化。长此以往,坚持不懈,聚沙成塔,那么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一定是满满的。

三、学习古诗词,重在熟吟成诵

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反复吟诵。诵读一定要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诗歌吟诵讲究抑扬顿挫。古诗朗读教学一定要讲求方法,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要朗读,朗读的技巧是什么,朗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诗歌有一定的格律,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通过声音显示出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意境,体味古诗的思想情感,产生一种强烈浓厚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在朗读应注意朗讀的速度,节奏及停顿。例如《清明》教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行诗句都可以处理为两处停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当然,朗读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作出自己认为更妥当的停顿,更深一步理解诗歌的韵味,来展现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总结

有了教师的努力: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及学生的努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语文课中的诗词教学就一定能够大有收获,学生一定能在学习中逐渐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形式美。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祖国古代文化的优美并爱上悠久的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吟诵意境兴趣
春色满园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一朵花的意境
韵兮境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