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融入

2022-06-27 12:19朱旭玫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朱旭玫

内容摘要:国学经典著作,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精髓,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符合小学生整个阶段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本文在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渗透意义的基础上,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剖析了国学经典的渗透策略,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国学经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谓“国学经典”,简单而言,即指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和学术,它囊括了文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礼俗学以及考据学等等,国学经典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一般也包括记录以上分类的经典著作,譬如《论语》《诗经》等。这些经典著作,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精髓,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符合小学生整个阶段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渗透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众所周知,国学经典中有大量的古诗词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这些国学经典作品,能够让学生在诗词中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增强语感。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当时历史背景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历史,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民族自信心。同时,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将来其它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国学经典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内容包含了关于国家、关于人性、关于品德、关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情感和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是只有简单的一面,对学生形成初步的三观有着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会有更多关于人性的思考,从而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分析自我,鉴于此,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我。

3.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国学经典,学生们学习这样的作品,对于他们的道德素质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作用。在这些优秀的传统作品中,注重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品格的宣扬,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国学经典,能够利用作品中的案例以及宣扬的优秀品格,对学生进行引导,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精神和品格的熏陶。

4.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

国学经典的学习,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国学经典凝聚着我们民族几千年发展以来总结的智慧和文化,是非常宝贵的,是值得所有人努力去传承和发扬的。同时,国学经典对于我国民族发展和文明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国学经典时,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民族发展的强大,也能够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深对民族的认同感,提高其文学素养。

二.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学经典教材是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内容的载体,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教学规划,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来进行教学才能够为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建立前后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把握住语言的规律。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统筹后,还要考虑到很多对教学活动造成影响的客观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整体把握后,树立自己的教学原则,去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但是从当前各个小学的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学时间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不仅没有达到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的效果,反而还激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心理。

1.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没有考虑到现实因素

小學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离不开教材,但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不会将教材作为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据的。在进行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的计划时,教师必须考虑到一些现实因素,比如教材内容是否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当前的社会价值观等等。但是很多教师都是通过惯性来进行教学,凭借着以往的教学经验,过分依赖教材,因此教学内容没有创新性,教学活动的安排也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来及进行,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与热情。

2.国学经典教学内容刻板单一、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

很多学校所采用的国学经典教材一直以来都一成不变,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中都有附赠的教学光盘,其中的讲解比较详尽,但是教材中的光盘往往只能支持电脑光驱播放,目前大多数电脑也已经不支持播放光盘。除此之外,其中的音频文件也不是主流的格式,播放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来进行学习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小学教师在实施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直使用的教材都是比较偏重于理论的,缺少实际应用部分的教学内容。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语言实践应用中去;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困境,学生更没有时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练习。也是说小学国学经典教学形式也比较传统落后,基本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动的讲授,一股脑地输出知识点,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没有考虑到班级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差的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学效率不高,也没有吸引力,学生很容易走神,这也是导致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活动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不明确

在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中形成教师和学生相互平等的关系,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上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几乎在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中,都是教师在一股脑地教学,甚至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理想中或者是计划中的方向来开展活动或者是回答问题,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培养,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都非常不利。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策略

1.课前渗透策略

(1)课前三分钟朗读

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相关作品进行三分钟的朗读和学习。虽然三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可以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学生开口大声朗读,可以让他们迅速进入到语文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声朗读能够帮助他们进行记忆,加深对国学经典朗读内容的印象。在三分钟的时间里,朗读的内容范围可以涉及唐诗宋词或者是四书五经中的某些经典的段落。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学习其中用词的奥妙,欣赏经典国学作品的谋篇布局,提高学生自己的表达和书写能力。带着对语言探索的好奇心,学生在课堂上会更乐意主动去学习语文知识。

(2)创设生活场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可以采用创设真实生活场景的生活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学习内容。在以感恩为主题的国学经典作品中引入感恩故事,表现对父母、社会、祖国的感恩之心,结合教材中的不同案例,拓展感恩教育渠道,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拥有感恩意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运用,让语文教育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具体而言,比如在讲《孔融让梨》这部分内容的之前,可以让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平时谦让的行为,这样在创设的这种情境中开始正式的课程,学生更能够更快地进入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尤其对于生字的认识也会加深。

2.课中渗透策略

(1)利用案例引发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处于刚刚开始认知世界的阶段,他们的特点就是富于想象力,善于思考,并且爱听故事。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国学经典作品的渗透。国学经典作品中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帮助其逐渐形成正确的思考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态度。比如,在讲授《田忌赛马》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文中所要表达的道理:孙膑在赛马中分析了自己这一方在赛中的优劣势,并根据比赛现状,对自己的比赛计划做出了调整,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劣势,从而赢得了比赛,展示出了孙膑善于思考、善于排兵布阵的智慧,最后,文章还引申了关于“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认识到文中所要表达的道理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举几个自己身边充满智慧的例子,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2)多种形式展现国学内涵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比较强的,而且大多都比较活泼好动,对很多活动都有较高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所学国学经典内容,让学生们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讲故事、演话剧、跳舞或者是玩游戏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还能增加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印象以及兴趣。比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让他们在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演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组织朗诵比赛或者是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学习和背诵,这样的方式更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更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还能够让其在反复地阅读、背诵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其中的词语运用和情感表达。

(3)利用好多媒体平台

小学生虽然记忆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他们由于年龄较小,还是比较难以控制自己的听课行为,经常会出现走神等现象,而利用当下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全面地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教学内容,能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平台上,内容可以三种形式来进行呈现:图文、音频以及视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三种形式进行国学经典教学设计,每一种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都对应着不同的教学设计目的。比如,在图文板块中,教师可以着重设计关于国学作品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而音频,可以上传在教学中的作品所需要用到的音乐;视频就是更直观的一种供学生参考学习的课文动态形式。在学习一首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图文的形式展现出当时的创作背景,再选择合适的音频配合学生们的朗诵,另外还可以用视频的形式为学生拓展更多的作品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好处在于能够通过一系列声音、图像等将国学经典教学内容中一些比较复杂抽象的概念或者是重难点字词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不再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而是发现语文课堂的乐趣,从而达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课后渗透策略

(1)营造学习氛围

国学经典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共同营造学习的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道德素质培养进行熏陶,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经典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家长和教师营造的學习氛围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伟大和魅力。

(2)组织课外阅读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课外的国学经典作品进行阅读,让学生能够在作品中明事理、学会尊重、友爱、善良等优秀品质。例如,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读书角,选择一些适合班级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作品放在那里,供学生们借阅,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国学作品带到读书角,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阅读,并在读后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进行课后的学习讨论和拓展训练,可以按照能力稍差、学习稍慢的学生与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这样的形式分组,让学生们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国学经典作品拓展学习任务,让小组共同完成。小组自学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在遇到自己不懂、难以理解的地方时,彼此之间能够相互讨论、或者是利用网络了解相关的背景或者是资料,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后拓展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语文教育作为我国小学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小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是学生初步认识世界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渗透活动,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作品的渗透,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其思考能力,有助于培养其感性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国学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打下深厚的语文功底,并逐渐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以期在将来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徐尚才.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对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50.

[2]康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40.

[3]黄正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20(12):94+96.

[4]韩炜祎.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52-53.

[5]屈鸿.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探微[J].科普童话,2019(34):184.

[6]张荣娣.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J].读写算,2019(16):74.

[7]康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40.

[8]钱存喜.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的渗透思路[J].名师在线,2018(31):11-12.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