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艳华 黄雨晴 柳超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创新发展新阶段,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结合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对影响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快行业标准化进程、提供全面信息化产品服务、融入教育装备专业群思维、打造专业化支撑队伍、注重融合应用新技术六个方面系统设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装备;教育装备产业;智能教育装备;智慧教育;智慧教室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5-0013-04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动态过程。自2002年《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发布拉开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帷幕起,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教育信息化程度加速提升,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在此过程中,教育装备产业也加速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催生了教育装备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据亿欧数据统计:目前教育产业在全球拥有六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10万亿美元,国内智慧教育市场预计2023年突破万亿元。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教育装备产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教育装备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1年,全国现有学校总数为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 844.37万人。2021年,全国教育支出3.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在这种市场规模与发展速度的驱动下,国务院及教育部陆续发布一系列文件,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对全国的教育信息化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力求通过整合国家力量深化科教融合,以推进实现智能教育建设的目标。并且先后下发一系列文件,对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装备产业也进入发展快车道,并形成数千亿元规模的市场。
1.2 智慧教育时代到来促进教育装备智能化
智能教育装备是指运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手段,吸纳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先进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设施以及相关软件的总称[1]。如果说智慧教育1.0时期是以投影仪、电脑、多媒体影音设备为主的硬件系统基础建设时期,那么到智慧教育2.0时代则重在强调体验,比如软硬件结合优化教学体验。但目前智慧教育2.0正处于探索期,智慧校园、AI教学等教育信息化产品尚未成熟,对于未来教育形态、教学形式还没有一个完全或完善的解决方案,行业在快速成长变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深刻变革。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教育装备产业应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3 信息化平台融入教育装备产业生态体系
在移动互联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教育装备产业的发展机遇,注入资本、投资教育装备产业,投资方通过资源共享与产业协调,致力于搭建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如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正在进入教育装备行业,他们有资本、有技术、有渠道,以雄厚的资本为支撑,以构建软硬一体化智慧教育服务的方式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壁垒。如2020年,阿里成立阿里云教育,利用云计算等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以阿里云平台整合内部教育资源,吸引外部生态企业合作,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这些互联网头部企业以“平台+”的方式赋能教育装备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影响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教育装备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目前,教育装备行业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主要有鸿合、希沃、创显、长虹、奥威亚等,产品主要集中在智慧教室、电子白板、投影、在线平台等,这些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差异化较小,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发展,教育装备产业的技术性也在逐步增强,在技术趋同的同时,产业内部产品的差异程度极大地影响着产业竞争和发展。
2.2 教育装备行业的信用体系
由于教育装备的特殊性,教育装备企业的资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有的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教育,教育装备供应商参差不齐。教育装备的质量、安全、环保、服务对于学校和学生都非常重要,因此,加强教育装备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调研结果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已组织开展七次教育装备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以及开展针对会员企业的诚信承诺,对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行业良好诚信氛围、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还有很多教育装备企业尚未纳入信用体系,这种情况不利于行业整体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
2.3 教育装备产品的设计与服务理念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理念有所不同,部分教育装备企业和科研机构仍然沿用旧的设计思路和理念,设计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无法满足“互联网+”、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当前教育装备企业需要全面考虑现有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出符合不同教育类型、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教育理念的产品,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做到与教育、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伴随全国高等院校“双一流计划”、职业院校“双高计划”的启动,专业群建设成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当前,不少高职院校明确提出要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但目前教育装备行业企业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缺乏围绕“双一流专业”“高水平专业群”发展的设计理念。教育装备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基于“双一流专业”“高水平专业群”的发展理念,形成共建共享机制,设计出体现行业前沿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且能满足理论、实践教学需求的智能教育装备。
2.4 教育装备服务队伍水平
教育装备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体现在服务队伍的水平上。科技部、财政部下发相关考核通知,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进行评价考核[2],考评过程中发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部分单位对装备仪器的购置缺乏统筹,部分仪器重复购置率较高;部分单位未按要求建立完整规范的仪器使用记录;仍有一些单位对实验技术人员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认识不够。总体来说,部分学校的教育装备硬软件实验技术支撑队伍有待加强,专业化管理能力还有待提升。
2.5 教育装备技术创新力
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新时代对教育装备也提出新的要求。以高等教育为例,教育装备的升级和创新跟不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装备过于陈旧,不符合目前新业态、新技术发展趋势,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使用体验与效果不好,影响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新业态、新技术瞬息万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入,原有的教育装备亟待升级换代,教育装备产业也需要洞察行业新发展,及时调整产品设计思路和方向,为学校提供更加智能的教育装备。
3 教育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3.1 企校协同,优化教育装备产业链结构
教育装备产业将向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校企协同势在必行,行业需要改善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提高教育装备原材料供应产业、制造产业、零售产业、服务产业等产业的业务效率。在产业链中要发挥优质企业重要作用,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同时,加强对教育装备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支持教育装备中小企业做专做精。
建立教育装备供应商和学校间的双向沟通机制,打造充分公正、信任的平台。企业和学校通过资源整合与业务互补,双方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深耕教育市场,带动教育产业创新发展。企校协同构建全链条供应链的高效产业体系,从而优化教育教学产业上下游企业,引领教育产业创新,为教育信息化产业赋能升级,助力打造教育信息化新常态,最终通过教育装备改进实现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共建教育新生态。
3.2 标准引领,加快推进教育装备行业标准化
国家、行业、地方出台的各类标准、规范等技术性文件是促进和引导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装备种类庞杂、繁多,为加快教育装备行业标准化进程,需要加强标准开发与制定,加大标准化业务培训力度,加快标准化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如2022年5月,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规范》《手摇式升降课桌椅》两项标准新闻发布会,推动当地教育装备行业转型升级。
3.3 精准对接需求,提供全面的信息化产品服务
教育信息化引领支撑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从当前各级各类教学主体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成果,设计研发与当前各级各类教学主体培养目标相吻合、相配套的智能装备产品及解决方案。信息化产品服务需要涵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全流程,覆盖从校园硬件装备到在线教学所需装备的各个生态领域。
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智慧教室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3]。以不同品牌的智慧教室为例,它们提供的在线平台和程序都不相同,设计的产品平台应该充分考虑国内和省内主流平台,和地区学校的原有平台尽量匹配和打通,减少教师重复学习和使用的时间成本,提高教师使用效率。同时,针对不同教育层次应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装备产品,满足多类教学需求。比如:与基础教育阶段以行政班为主要教学单位的组织形式不同,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相对灵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相对宽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智能教育装备利用自适应算法,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能力水平和需求的个性化学习体验,解决上述问题。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算法对学生的学习大数据予以分析,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掌控,并在必要时及时提供个性化指导。
3.4 服务“双一流专业”“双高计划”建设,融入教育装备专业群思维
教育部的“双一流专业”“双高计划”明确提出要打造“双一流学科”“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对于培养方向接近、边界清晰的专业群,教育装备建设可以用专业群的思维建设,进行系统化设计,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建设成本。
3.5 加强管理,打造一支专业化支撑队伍
教育装备实行精准化管理,是为了提高教育装备应用效益,最终目的是增强教育教学效果[4]。教育装备专业化队伍是教育信息化管理、运用的主体,对教育装备产业发展非常重要。调研显示:教育装备专业化队伍对产业发展支撑不足,如部分单位缺乏教育装备管理意识和管理规范,未按要求建立完整规范的仪器使用记录,仍有一些单位对实验技术人员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认识不够[5]。由于自身经历和认知的缺乏,部分教师对现代教学装备辅助教学可增强教学效果的体验不足,导致应用教学装备硬、软件的意识不强。
另外,各级各类学校对教师使用教育装备的培训较少,教师使用能力不高,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不愿意使用现代教育装备辅助教学,教育装备的使用率不高。随着智能教育装备的发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挑战,倒逼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实现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6],管理人员要综合运用云平台实现精准管理。各级学校应加强对于实验技术支撑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成立相应的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健全制度,提升装备采购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团队专业化管理能力,加强对教育装备使用效果评价和考核。
3.6 运用“互联网+”思维,注重融合应用新技术
教育装备的发展要支撑智能校园,探索支撑“互联网+教育”的装备[7],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教育装备企业在设计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应避免开发低水平、低仿真度的仿真软件,此类软件虽然成本低、使用简单,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无法达成人才培养目标。要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统实训系统中的运用,对于消耗较大的装备(比如机床加工等)、成本风险较高(比如车船驾驶、智能仓储、智慧零售等)的配套设备,应该充分考虑虚实结合,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注重融合应用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郑娅峰,王杨春晓,严晓梅,等.我国智能教育装备发展现状及重点研发方向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20(11):11-19,76.
[2] 林仙土.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0(10):92-96.
[3] 魏敬萱,马丽.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智慧教室研究综述[J].2022(08)20-24
[4] 刘彪,赵伟.依托教育装备管理系统 提升教育装备使用效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2):11-14,20.
[5] 封振宇,冉栋刚,占金华.高校大型仪器平台的一流技术人才队伍建设[J].实验室科学,2020(10):176-179,183.
[6] 李德江.驱动发展:新时代教育装备的必然使命[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11):90-92.
[7] 施建国,程莉莉.教育装备发展的趋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1):3-5.
*项目来源:2020年度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项目资助计划“基于数据融合教育装备供应链舆情报告系统的研发”(基金编号:BRA2020349);本论文得到2022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苏电英才工程”资助。
作者:章艳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黄雨晴,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柳超,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零售管理、战略管理(2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