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玉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其解决途径也是千差万别,需要学校,父母,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而临界生作为初中阶段学生中较为特殊的团体,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这个特别的时刻。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临界学生;心理辅导
1、初中临界生的心理特点及其特征
在初中阶段,临界学生的焦虑是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这主要是因为初中考试节奏快、时间紧、考试频繁。此外,还存在着对未来的迷茫、消极、考前焦虑、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消极情绪感染等。
1.1性格
这是一种很奇怪但很普通的现象,许多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到了初中就沉默了。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是青少年,自主意识提高,了解的事情多了,会发现父母的想法未必是正确的,他们迫切需要自己去尝试新事物。这时候,如果父母不理解不沟通,甚至一味强压管束,孩子们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很容易产生逆反或自闭心理。
1.2不自信的负面情绪
初中生并非只有差生,但由于初中的考试频次增多,以及中考的现实要求,一些临界学生在学习上频繁地感到挫败、沮丧,长此以往,这样的临界生就会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家长,他开始逃避他的梦想。
1.3暴躁的情绪
一些初中生,就像是一颗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他不能容忍别人的议论,哪怕是真心的夸奖,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污蔑。动辄发脾气,砸东西,抱怨,辱骂,拳打脚踢,甚至是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
1.4盲目乐观
部分临界学生认为自己曾经是好学生,虽然没有参加过中考,但自己有实力,他们为自己的聪慧而骄傲,并不想提升自己的实力。一些人依赖于自己的优越的家庭背景,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于是忽略了读书带来的益处,并不重视学习。这些学生面对金钱的诱惑,面对父母对自己超凡才能的幻想,面对与理想不相符的现实,从而产生的心理落差,是初中临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初中临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性,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有效心理优化方式。
2、初中临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学习时间安排紧凑
对于学校而言,讨论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但中考显然更重要。笔者所在学校对课堂的学习非常重视,于是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直到晚上10点40分,而早上要求学生7:15或者更早的时间到达教室学习。长此以往,有些精力不足的学生是难以应对的。而临界学生本就在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效率降低了,他们的心情也不稳定。另外,课业负担也有所增加,如体育课、活动课的课时减少,有些老师还会拖堂,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又减少了,如此无法使学生的情绪缓和下来,这往往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2.2教师对临界学生的关注度低
临界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他们更加敏感、焦虑,有比其他学生更迫切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老师多关注、干预、辅导。而事实上,我们的教师都很忙碌,忙于备课、修改作业,还有上级安排的非教学任务,以致于很少有时间跟学生聊天。有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屑一顾,没有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看来,自己的无力,也是可以避免的。另外,我们的学生被教师的作业和条条框框所束缚,几乎没有时间或者不敢与教师交流,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3、临界学生心理优化措施
3.1教育为根本
3.1.1提前进行全面调查,并主动进行排除
全面排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由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心理情况进行追踪跟进,这是我校正在进行的有效的措施。排查后对重点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其心理追踪、辅导。笔者认为,建立并健全心理疾病的早期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班主任,更要及早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与引导。
3.1.2提供充分的教育心理学课程
笔者所在学校配有全职心理指导教师,每个年级都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建立了心理辅导室。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培训班主任针对临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各种形式解决问题。班主任还要注重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3.1.3举办旨在改善心理教育成效的活动
针对初中临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活动或减压活动。例如怎样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克服自己的自卑感,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或开展趣味减压活动,使师生在游戏互动中提升亲密度,有利于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也使学生特别是临界学生通过活动放松心情、增强自信心,从而实现临界生优化心理的目标。
3.2师资队伍建设是中心
班主任是学生与学校联系最多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所以,在处理临界学生的心理问题时,班主任要起到关键的作用。
3.2.1在日常管理中肩负“家长”的职责
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积极寻求各种途径,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减少刻意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的作用。班主任肩负“父母”的重任,要多关心临界学生的生活和学业。辅导、协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以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
3.2.2加强对临界学生的情感投入,促进师生间联系沟通
班主任应该对全班同学一视同仁,不因个人喜好而给予优待。这样,学生们就会有逆向的情感。其次,要找到学生面临的问题,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要真心地关怀学生,让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更亲近,并能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3.2.3提倡开展家访工作,加強家校通沟合作
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藉由家访,了解临界学生的家庭构成及父母的教育情况,了解临界学生的个性、爱好、健康状况及家庭表现。了解了以上的条件,那么就可以把目标明确地放在一个具体的工作上,只需要花费一半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双倍的效果。E172B383-887F-4EAB-A2A1-1F6C5339B910
3.2.4借助学生力量,及时关注学生的异常
班主任不仅要去到学生之间,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处理好他们的问题。还要在寝室安排有责任感的学生,关注寝室内的学生情况,并及时向班主任通报当日宿舍内的异常状况,以免发生极端事件。
3.3家长的配合是根本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而家长则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观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校心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班主任工作中要多和家长联系沟通,互相配合,共同解决临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3.1构建家庭与学校的协作机制
建立有效的家校互通共管机制,以确保家长和班主任能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班主任和父母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斷,并采用最佳的教学和激励策略。
3.3.2及时召集父母商谈,达成一致意见并解决问题
目前,许多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认为孩子只要不犯错误,就没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是非常需要的。其目的在于协助学校及班级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认识、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
3.3.3多途径交流,对教育的全方位支助
在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之外,父母们也要想办法激发临界学生的积极性,以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甚至是最好能自己为他们做一个榜样,以此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3.4社会支持
3.4.1促进社会风气的净化
中学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师、家长,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学生们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这是无可辩驳的社会影响。真诚地希望相关单位能够对网吧、卡拉 OK等娱乐场所进行有效管理。
3.4.2强化自我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自我学习。我们不仅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帮助,更需要学生理性的、平静的自我教育。因此,班主任工作中,还要引导临界学生学会控制情绪。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优化自己的心态,做到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1]陈友新,王建新.考试心理学[M]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2.
[2]李山川中学教育心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中学出版社.1991.E172B383-887F-4EAB-A2A1-1F6C5339B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