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把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价值观培育贯穿每个教学环节。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向国家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更是需要把思政育人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通过对《企业文化》的思政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积极作用,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培育的同向同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道德观、职业观,实现思政教学立德树人。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72
0引言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三全育人”。为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之间相互脱节问题,高校开始探索如何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进行有机融合。在近年来的尝试和探索中,课程思政成为其中的新方式、新手段,成为当前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2020年5月,教育部明确指出,课程思政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当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立德树人”。
要达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目标,在专业课中做好思政教育至关重要,而且专业课也有其具备的先天优势:与作为基础课程的思政课相比,专业课开设的课程数量多、学习时间长、学习具有连续性;专业课教师对于本专业特点、学情理解更加透彻,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深造、就业、学习的需求,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接触时间长,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传播知识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就实际情况而言,许多专业课教师仅仅做到了“教书”,还远未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在课程思政建设上,还是存在几个问题:部分专业课还是不能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变成专业知识、思政教育“两张皮”;课程思政元素内容设置生硬、老套、说教味严重,与课程脱节、融合度不够;甚至有些专业课教学变成在课上讲完专业知识之后,最后剩下几分钟讲一讲“思政”。因此,如何破解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改进课程思政建设,做好专业课开展思政教学潜移默化式的隐性教育工作,成为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教学的一门“必修课”。
1《企业文化》课程介绍
1.1课程概况
《企业文化》是面向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拓展选修课,属于管理类课程。《企业文化》是一门融合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本课程以企业经营管理类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按照“理论+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对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实践运用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并能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结构、元素、内核和外延,掌握企业文化建设、传播、测评等基本技能。通过对知名企业文化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正确发现和处理文化冲突、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初步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管理等管理类岗位工作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思辨精神和商业经营能力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2主要知识点
《企业文化》课程介绍企业文化包含的结构、元素、功能,重点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相关概念。本课程以“理论+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当前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之间文化冲突进行探讨。阐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于当地企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价值观的多元化、新生代员工的进入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文化理论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只有当价值观推动全体成员形成文化认同感,企业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1.3思政目标
在本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和道德价值观。能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从容应对跨文化冲突、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复杂化,培养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才智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2《企业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爱国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是当前课程思政的重点建设内容,也是《企业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重点。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必然受到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民族文化对组织文化的价值观导向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授课中就不可避免涉及国家文化、民族文化的相关知识点,这对于融入思政元素十分有利。在我国,无论是改革开放前的国有企业的“铁人精神”“鞍钢宪法”,还是改革开放初期海尔“日清”文化,以及进入21世纪之后华为“狼性文化”,都是与国家时代精神所结合,与祖国共成长。在课堂上,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授课之中,能起到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思政目标。
在授课中,大量采用本土优秀企业作为案例进行分享和讨论。例如,在介绍企业文化内传播循环模型时,通过播放东方航空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的相关视频,一方面很好地解释了企业文化内外传播循环模型,另一方面将爱国情怀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中。通过介绍优秀本土企业,在感受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同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
2.2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企业的英雄人物作为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象征,是企业文化核心层的重要组成元素。企业英雄作为企业全体员工的模范带头人,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值得当今大学生的学习。如今大学生由于自身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存在敬业精神缺失的现象。而且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职业观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健全敬业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川航3U8633英雄航班机组和“大国工匠”胡双钱的事迹,学习英雄人物在无私奉献中履行责任担当,学习英雄人物在爱岗敬业中彰显工匠精神。将新时代劳动教育、敬业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融入课程当中,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目标。
2.3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巨大影响,纵览优秀的企业,它们的文化价值观能传递出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我国正在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更需要每位青年学生撸起袖子加油干,建功新时代再创新辉煌。在课堂讲授中,选用了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六脉神剑”。通过观看视频、案例阅读、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积极讨论阿里价值观演变的根源所在,分析阿里文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秘诀。在课程中,学生通过对阿里文化价值观的梳理、解读,授课教师从中点明阿里价值观的团结、拼搏、奋斗、进取等元素,实现思政目标。
2.4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本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企业文化》的课程安排中,专门有一章涉及中国企业的文化特征与发展。课程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流派及其思想讲起,再讲述近现代以来我国企业如何将西方管理方式与中国哲学融合,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管理智慧并在经营管理进行实践。最后,结合方太、李锦记等海内外优秀的企业的相关案例。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经营管理中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3《企业文化》思政教学反思
一是要改进教学手段,合理利用新媒体。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媒体教学工具丰富多样,极大地便利了教学过程。利用如“雨课堂”“优学院”等新媒体工具,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分组讨论阿里“六脉神剑”文化时,学生就把自己对于阿里拼搏精神的理解通過“雨课堂”弹幕功能在大屏上投影,在分享观点的同时引起其他同学的热烈讨论。
二是要及时更新案例,紧贴热点时事。心理学的“近因效应”是指相比较刚发生的事物和早期的事物,人们对于刚发生的事物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能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最大化的共鸣,学生容易理解,教学效果也更好。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企业家精神进行概念拓展时,就选取了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家关怀的相关案例。在抗击疫情、扶贫攻坚一线涌现的优秀企业和英雄模范,未来也将纳入课程案例之中。
三是要坚持理论和案例相结合。首先,企业文化是一门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许多企业管理的理想需要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解释。如果光讲理论不讲实践,课堂教学效果只能“事倍功半”。其次,对于以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在课程中介绍不同类型企业的案例,有助于学生确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目标。最后,案例教学有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也有利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因此,要坚持理论与案例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编排。
4结语
《企业文化》思政教学的融入,学生不仅能掌握科学、实用的经营管理知识,还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实践证明,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可以改变之前专业课只重知识讲解、不重育人功能的问题。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主力军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1,2016-12-08.
[2]蓝英,夏晓红,邱德雄,樊国康.“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公共经济学为例[J].经济师,2020,(10):190-1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4]陈春花,乐国林,李洁芳,等.企业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5.
[5]张宝帆.民族文化对组织文化的影响机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6]孔坤杰.当代大学生敬业精神的缺失及培养途径新探[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5,15(01):45-47.
[7]张军.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J].化学教学,2017,(09):24-2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莞城市学院省级重点专业(工商管理)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东莞城市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工商管理)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艟(1992-),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管理、服务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