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意点拨:小学语文阅读方法传授路径规划

2022-06-24 22:43王连球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适时做出学法点拨,结合学生阅读实际做出学法指导,能够启迪学生心智,让学生获得更多阅读体验。教师示范诵读、问题导读、语言赏读,组织学生做多重阅读探索,适时传授一些阅读方法,能提升学生阅读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学科核心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8-0011-03

引  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在课文理解、问题解读、语言鉴赏、主旨发掘、情感认知等方面实现阅读突破,顺利发展学科核心素养[1]。情感范读、问题导读、合作互读、语言赏读,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冲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做出理性设计,在阅读提示和指导中传授学生阅读方法,驱动学生阅读内驱力,提升学生阅读效率。教师适时给予学生阅读点拨,能够自然为学生阅读学习提供助力。

一、情感范读,激发阅读共鸣

(一)示范诵读

学生都有诵读经历,但因为情感投入不够,或者技法掌握不到位,诵读表现一般,从诵读中获得的学习体验也相对有限[2]。为此,教师应适时做范读展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直观学习的机会。教师无论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配乐诵读音频,还是亲身进行诵读示范,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冲击。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提出聆听要求,让学生主动展开仿读训练,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时,教师先做示范诵读,并设定倾听要求:“丁香花很美,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将丁香结与人生做对接,你如何理解这个设计?认真听范读,关注诵读语气、语调的把握,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正式展开范读。学生被气氛感染,都认真倾听,并跟随教师做仿读训练。为检验学生聆听效果,教师鼓励学生做仿读展示,并让学生说说对丁香花、丁香结的认知。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体验比较真切,能做出对应反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评价,肯定学生诵读方法的应用。教师做示范诵读,并提出思考问题,能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展开诵读训练,增强阅读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做示范诵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仿读指导

诵读对语气、语调、语速都有要求,对音变、节奏、停顿也有设定。教师对学生做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积累阅读认知。但学生在诵读中存在一些认知短板,认为大声读、有音变就是诵读,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为此,教师要适时传授学生诵读方法,让学生结合诵读体验内化知识,由此其建立起来的阅读体验认知会更为完善。

学生都有仿读的经历,教师要在方法指导方面做出对应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佳境。如诵读《月光曲》,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要求学生注意抑扬顿挫的方法应用,然后让学生进行仿读,进入文本设计的场景。为激发学生诵读热情,教师设计了分角色诵读任务,让学生自行成立小组,对相关人物形象做具体分析,然后做诵读展示。在学生研读角色的过程中,教师深度介入,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学习体验。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虽然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但教学引导比较到位,能够让学生主动进入阅读核心,产生更为深刻的阅读体验。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从这个角度设计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阅读认知。

二、问题导读,调动阅读思维

教师利用问题做导读,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质疑性阅读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核心,展开多种形式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索,建立起更为鲜活和深刻的阅读认知[3]。

(一)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的关键在“导”,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启迪性,能够触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能一味借用现成的问题,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做出对应设计,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在深度探索中启动阅读思维。

例如,在教学《竹节人》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这种特殊的玩具比较感兴趣,教师针对学生心理进行问题设计,并在学生初读时进行投放:竹节人是作者儿时的玩具,其造型很别致,你能够理清其制作过程吗?作者对这种玩具有怎样的感情?他为什么会对竹节人留下深刻记忆?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深入阅读和思考,在互动交流中逐渐形成阅读认知,与作者产生更多情感共鸣。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做问题设计,顺利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问题导学是最常见的方法,如何才能获得最佳组织效果,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质疑释疑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提出一些疑惑问题,这就是典型的质疑性阅读。学生对质疑性阅读比较熟悉,但大多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质疑意识还没有形成,不敢质疑文章内容;二是教师的提示不够,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动机。如果教师能够切准学生思维起点,引导学生做个性化思考,其阅读体验会更为深刻,问题也会不断涌现。

例如,《故宫博物院》一课带有说明文属性,执教时,教师先引导學生进行初读感知,然后投放故宫平面图,让学生进行对接性阅读,理顺课文说明路线,接着组织学生做质疑性阅读:“说明文阅读要理清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做梳理性阅读,请各位同学指出不明白的地方,利用问题展开设计,看谁设计的问题更具有代表性。”在学生做出反馈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处理,形成问题集合,并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如有学生提出问题:33207F7F-5A67-453B-9785-0D27C4D9F5DC

“故宫博物院宫殿众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故宫都是一些古老建筑,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参观?这是一篇导游词,导游词有什么特点?”等。教师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渐释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的问题解读情况进行观察,及时给予引导,确保问题讨论呈现良性化。

三、演绎对读,推出阅读活动

学生对故事性文本有很强的阅读兴趣,教师适时推出一些演绎性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角色诵读、课堂演绎、话题辩论等活动,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启示。

(一)适时补白

文本阅读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认知情况进行客观评估,这样才能及时做出对应指导,让更多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在与文本深层对话的基础上形成学科认知。教材中的文本比较经典,其丰富的内涵是学生阅读时需要关注的焦点,但部分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较弱,难以抵达文本核心。此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补白引导,在适时点拨中让学生矫正思维,形成正确认识。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前期阅读,了解作者表达意图。学生对环保类文本有一些认知积累,阅读关注点集中到环保问题方面。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适时做出提示:“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介绍人们对地球的破坏的?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其背后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地球被破坏了,人类将无法生存,我们没有其他去处。从这个角度展开阅读思考,我们应爱护地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浓厚的课堂学习研究氛围逐渐形成。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对文本留白进行解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二)组织演绎

由于学生对演绎性学习比较感兴趣,教师可梳理文本故事,布置适合的课本剧创编任务,以调动学生主动演绎的热情,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角色诵读、课本剧演绎、课堂辩论等都带有演绎属性,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组织学生参与到演绎活动中,使其在深度探索中形成学科认知。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故事。在设计演绎活动时,教师让学生自行组建团队,对文本中的五壮士形象做深入分析,然后设计一个造型,将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展示出来。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比较熟悉,但大多没有参与过单纯的造型表演活动,显得有些紧张。教师深入学生中,给学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出示一些雕塑照片,让学生按照雕像的启示来形塑这些英雄。学生纷纷进入深度阅读环节,对场面和英雄形象进行具体讨论,逐渐达成学习共识。经过多次修正调整,各个小组的造型设计逐渐成形。在展示环节,教师借助手机拍摄照片,并在大屏幕上投放,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这是一项很严肃的表演,自然有比较高的操作难度,教师从不同角度做出指导和干预,确保了演绎活动顺利开展。

四、语言赏读,提升阅读维度

语言鉴赏是阅读的核心任务,教师从学法角度展开鉴赏解读,能够适时矫正学生的学习方向。特别是在鉴赏角度选择、鉴赏程序设定等方面,教师要做出对应设计,促使学生自然进入语言鉴赏环节,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阅读认知。

(一)矫正角度

学生掌握的语言鉴赏方法有限,特别是在鉴赏角度选择时,大多数学生会关注修辞手法和典型词语的应用,其他角度则很少注意。教师要在这个方面做出积极引导,让学生从更多方向进行思考,以开阔学生鉴赏阅读视野。词语有语体色彩、情感色彩,描写有方法角度区别,句式有长短之分,主旨情感有深浅差异,在结构、表达、写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方法应用,这些都属于可以选择的鉴赏角度,教师要适时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例如,《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有不少精彩的描写片段。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喜欢的片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很快就找到一些内容。如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话:“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并从修辞角度展开思考,但没有找到明显的修辞方法。对此,教师则从句式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短句子进行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找到鉴赏的角度。有学生这样鉴赏:这里将学生生长情况做归结性展示,运用一些短句子进行表达,节奏感很强,带有灵动性、活泼性,展示学生充满朝气的形象特点。从学生鉴赏情况能够看出,教师的引导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教与学的关系更为和谐。学生找不到鉴赏角度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教师需要做对接引导,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话语来引导,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赢得教学引导的主动权。

(二)规范程序

语言鉴赏启动后,如何进行程序构建,是教师比较关心的。学生大多会选择“对答”的方式,即根据问题设计给出答案,简单化倾向比较严重,其答案组织也缺少逻辑性。因此,教师需要从这些方面做出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鉴赏环节,在答案整理中建立阅读认知基础。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语言鉴赏任务,让学生对闰土肖像描写片段进行鉴赏。学生在鉴赏表达时,有些语无伦次。为此,教师先列出一个基本格式:“第一步,点出方法;第二步,解读作用;第三步,结合语境分析效果;第四步,情感对接解读……”为让学生有更清晰的理解,教师先做示范操作,给学生提供学习示样。学生进入独立操作环节,进行鉴赏分析:“这段话属于肖像描写,从动态角度做具体描绘,写出少年闰土活泼、勇敢的个性特点,其典型动词应用最有特色,同时表达作者对少年闰土的喜爱之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鉴赏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延伸思考,使其形成有形鉴赏认知。教师从程序设计角度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方法,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的鉴赏学习逐渐步入正轨。

结  语

阅读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要充分做好教情和学情调查,针对教学需要做出安排,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有效帮助。教师针对学生阅读方法短板做出对应设计,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展开设计,能够产生及时补救作用,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亓会娟.小学语文阅读与表达的契合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2021(10):42-43.

魏玉瑩.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159-160.

王琴棋.思维可视化:阅读教学走向深处的路径[J].学周刊,2021(18):33-34.

作者简介:王连球(1974.11-),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33207F7F-5A67-453B-9785-0D27C4D9F5DC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