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策略探析

2022-06-24 21:33练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1期
关键词:创新教法教学策略

练璟

【摘要】传统古诗教学简单枯燥,模式老套,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若根据古诗本身特点进行创新教学,则可以化解古诗教学千千结,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创新教法

古诗博大精深,为国之瑰宝。它语言简练,意境幽远,是“艺术之巅,精华之作”。 传统古诗教学简单枯燥,模式老套,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若根据古诗本身特点,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创新教学,则可以化解古诗教学遇到的“瓶颈”,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趣”字当头

朱熹云:“教人不见情趣,必不爱学。”诗歌来源于生活,古诗教学若从趣味性着手,则能体会到古诗的另一番情趣。

(一)趣事明诗,留下诗意

一则趣事,源于古诗,一首古诗,源于生活。古诗寥寥几个文字,当我们让它鲜活起来时,是挺有趣的。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绝句》这首古诗时,可以将两个鸡蛋和一颗青菜“请”进教室,将诗句变成“三菜一汤”:两个蛋黄,一根光秃秃的青菜茎上有几条菜叶丝(两个黄鹂鸣翠柳);把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队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一行白鹭上青天);清炒蛋白一撮(窗含西岭千秋雪);一碗清汤,上面飘着几只蛋壳(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浅浅的笑靥中,《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的教学充满了生活味道和烟火气息。

(二)趣化古诗,种下诗心

将诗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将诗歌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教给学生,学生学习古诗自然兴趣盎然。笑中求知、笑中收获,自然而然古诗教学就不再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春晓》,短短二十个字,古诗从视觉、听觉、想象三方面写了春天的早晨。这首诗编排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小学阶段“日积月累”教学,绝不是简单地背诵积累。该部分的内容编排,体现了语文教材编写者对小学语文启蒙教育的良苦用心。这首诗编排在这里,很显然不用侧重古诗的讲解。这首诗浅显易懂,学生早在幼儿园就熟读成诵,教学时可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行趣化古诗教学。可以利用打油诗让学生进行仿写,如,《夏晓》“夏眠不觉晓,蚊子嗡嗡叫。夜鸣呱呱声,青蛙吃得饱。”《秋晓》“秋来不知晓,处处丰收好。丰收季节到,不知摘多少。”《冬晓》“冬来不知晓,处处冷风嗖。吹来呼呼声,不知穿多少。”让学生在古诗启蒙教育阶段种下一颗诗心,给自己的课堂留下一份诗意,给语文教学留下一份精彩。

(三)“翻转”古诗,结下诗缘

古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短短几十个字,就达到人景合一、情景交融。教學,教就是为了学。我们引领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的同时可以引领学生领略古诗文化。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出现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基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背古诗、利用注释理解古诗不再是学习的难点。纵观部编教材,从内容上看,在所有入编小学语文教材“日积月累”的79处内容里,古诗词最多为37篇,占全部内容的47%。可见古诗词是教材“日积月累”重要的教学安排,向经典学习、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教学方向。教材“日积月累”的内容板块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应用素材。所谓“厚积薄发,贵在运用”,教学时可以“翻转”古诗,以用促学,采用逆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事物、同样的景物、同样的人物,点拨引导学生替诗人孟浩然作诗——《黄鹤楼别李白》“今别故人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一片朝东去,回首长江滚滚流。”“黄鹤楼前别诗仙,广陵虽远水相连。轻舟今日为针线,载着长江梦里牵。”学生的一份份创作,“串联”起学生与古诗那份情缘。虽然学生的诗作大部分平仄不够协调、对仗不够工整,但别说还真有点“诗”的味道。

在“趣”字上下功夫,妙趣古诗的艺术魅力。学生一定会沉迷于古诗的天地里,尽情领略古诗的无穷魅力,慨叹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

二、因“材”施教

“材”,材料也。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古诗“材料”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创新教学。

( 一)以“画”明诗,画出诗魂

1.以画为媒,释开古诗之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一家。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诗作画”, 用画面引领学生体会古诗意境。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古诗《草》时,用画画演示了草的“枯”“荣”,画出了藏在土里的草根,画出了草的生命力,更是以简洁的图画引领学生领悟草的精神。受于永正的启发,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可以采用“以画解诗”进行古诗教学。因为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他们很难体会诗中的意境,很难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以画解诗”的运用,则使古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图1:先用青粉笔画出“香炉峰”,再用红粉笔画红红的太阳,接着用紫色粉笔点缀出香炉峰上的“紫烟”,最后用绿粉笔画瀑布,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雄伟画面,使学生如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其境。将诗释画,图文并茂,缩短了学生生活与诗内容的时空距离。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诗情的品位。于是,诗句背后的诗味和意蕴,就在视觉的召唤和引导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2.以画为饵,引出古诗之趣

诗是一幅画,诗也是一个故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所见》。这首诗可以结合绘画来讲解,把古诗变成一个故事。让学生在故事里明诗意,在画面里悟诗情。一个故事、一个画面,再现了“牧童行歌捕蝉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的同时,也让古诗课堂多了一份生动和有趣。因为这首诗出现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个“点”,进行“1+X”模式的专项研究,补充《村居》《小儿垂钓》《池上》等这类反映孩童生活情趣的古诗,将它们串联在一起,想象画面变成一个个故事,将古诗教学变成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走进古代孩童的生活场景,给古诗教学赋予独特的趣味。

(二)以“演”明诗,演出诗魄

1.吟为纲,演为本

吟,呻也。上海名师戴建荣将“吟”这一种中国古诗特有的诵读方式,引入他的古诗《静夜思》教学中,学生们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情感线辅助下和戴健荣手势引导下,一遍遍吟诵,一次次走进李白心中,体会李白的思乡之情。受戴健荣画情感线教古诗的启发,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回乡偶书》,可以通过情感线吟诵,表演复现情景,领会诗情。如图2:

通过平长仄短的吟诵方法连出情感线,感受心绪的跌宕,引导学生发现这条情感线正体现了诗人的心情变化;紧扣令诗人最高兴的“回”和诗人最忧伤的“客”两个重点词语,运用手势指挥学生吟出音长、音短。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诗人因回家乡而高兴,回到家乡被当成客人而忧伤的情感变化。课本剧表演的融入更是将诗人回到家乡的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在吟诵、表演中走入诗人心中,真切感受到诗人重踏故土,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苍凉感叹。

2.歌为经,演为纬

咏,歌也。古诗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学时可让学生歌之、舞之,让学生在歌舞中领悟“诗如生活,生活如诗”的真谛。在背景音乐氛围感染下,学生自编自唱个性读古诗,并配上舞蹈动作自导自演。歌舞中,他的一份凝思、一种落寞、一个远眺、一份惊喜、一份乡愁在幽幽的音乐中再现一个深秋夜晚思念自己家乡的诗人形象。

(三)以“文”明诗,写出乾坤

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创作背景,每一首诗都有一种情感表达。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可将古诗指向“写”,使得古诗教学不再停留在诗句的翻译、体会景色的描写、体会情感的表达上,而是加入丰富的想象,让诗词描写的内容有大的背景、有意境、有情节。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环境、当时的情节、人物的心理变化,将这些想象的事物和诗中出现的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古诗写意的方法改编成有意境、有情节的散文。让“诗”走向“文”。用“文”闡释“诗”的背景,用“诗”升华“文”的情感,形成“诗”“文”浑然一体。

总之,教师在古诗教学时应多创新,趣字当先,因“材”施教,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领悟古诗的灿烂文化,感悟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让古典文学的精华,渗透在他们思想中,芬芳在他们生命中。

参考文献:

[1]徐玉红.部编版语文园地板块“日积月累”内容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32).

猜你喜欢
创新教法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思品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功能策略探索
小学中年级学生观察作文创新教法
确立学生作文主体,引导学生快乐作文
刍议新课标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