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媛
【摘要】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于学校而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利支撑。马卡连柯说:“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过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地位。”一定程度上,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家校共育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家校共育的角度,以具体案例为引,从家访、谈心教育、挫折教育、宽容教育等方面简要阐述家校共育的途径与重要性。
【关键词】家校共育;个案;意义及策略
一、基本情况
小军(化名),男,12岁,就读六年级,任性,青春期逆反心理强,喜欢恶作剧。为了转化他,笔者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得知,他的父母对他很严格要求,但家中老人过于溺爱他。家庭成员教育观念的不一致,造成学校教育难以开展。
二、主要表现
下课了,小军表现出旺盛的精力,到处追逐玩,无故去扯一扯这个同学的头发或拍打那个同学几下,目的是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使令别人反感,也毫不理会。另外,不完成作业,排队插队等,更是他的“家常饭”。有一次,学校开教师会,几个教师布置好作业,要求大家自修,在课室做作业,并由班干管好纪律,他首先讲话,班干劝不听,笔者在隔壁听到很大声走过去看看,立即停下来,过一会儿又来了。开完会后,笔者返到课室询问,班干说他吃东西,他直言不讳。
三、分析原因
小军思维敏捷,反应也比较灵活,只是玩心极重,自由散漫,任性、不遵守纪律,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意志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果他不改变这种状态就有可能向更坏的方向沉沦,十分不利于他的成长,对于他人而言,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是学生群体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同学之间不可能“不相往来”,后进生也不例外。更何况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等原因,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力低,后进生的行为甚至会产生一些畸形的“魅力”,于是便常看到后进生“三五成群,一呼百应”,经常搞小团体的怪现象。这样的人一旦多了,就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后果不堪设想。
四、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开展学校家庭结合的教育体系
小军的一些不良习气实质是家庭教育造成的。家庭教育中老人与年轻父母的观念不一,一味迁就,造成孩子的性格强行,自己说了算。对于父母的教育总是听不入耳,也不知道如何去接受教育,更不知道如何去尊重长辈。因此,笔者首先向家长了解小军的情况,向家长讲清如何教育子女。当家庭成员观点不一致的时候,其他成员不要在旁边当“和事佬”,这样会导致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产生偏差,造成是非难辩,助长他们的任性行为。小军就是这样存在依赖的心理,久而久之,失去分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理的能力。与此同时,笔者与小军谈心,讲名人故事、讲父母的艰辛。让他明白如何对父母、对爷爷奶奶,如何做学生。通过不断地谈心,小军的处事态度逐渐改变,任性调皮的个性逐渐收敛,变得有礼守纪。
第二阶段:挫折教育,软硬兼施
作为后进生,小军一直以来都是任课教师的常见“客人”。当笔者接手他时,笔者首先向其他教师及学生了解过他的情况,并观察了几天,发现跟他现在一起玩的学生既不遵守校纪校规,也不认真学习,笔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笔者与家长沟通,商定好奖罚制度,并与班级的其他学生通力合作,在学习、行为、思想上帮助、引导他,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遵守校纪校规,否则只会让身边的好友慢慢地远离自己。此外,笔者通过多次与他深入交谈,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与关爱。
第三阶段:有宽有严,改掉恶习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恶习的形成也是日积月累的。小军由于喜欢听好话,喜欢无拘无束,什么时候想讲就讲,想做就做,无纪律观念,不愿接受批评。对于他,笔者没有想要立即改变他的想法。而是循序渐进,向他提出要求,尽量少讲闲话,少干扰其他同学。如,今天讲10句,明天讲8句,已经是一大进步。或在课堂与他交换眼神,他就立即改过。慢慢地有发自律,改掉自己的恶习,认同了教师的做法,并主动与教师谈心。
第四阶段:找闪光点,扬长避短
小军虽然在学習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也有长处,如,他喜欢表扬,在班级中有号召力等。而这些长处就是他的“闪光点”。笔者因势利导,推举他当了班长,让他来管理班级,让他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同学,管好同学。在让他管理后,平时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也开始改变自己,班中的纪律大有进步,而他自己的行为也受到了约束。笔者在班会课上大力表扬了他,还推选他为“每周之星”。
第五阶段:开展自我评价,促其自我检验
笔者在班内开展“每周之星”评选活动。条件是:在班内首先要成绩好,纪律好,思想品德好的学生才能评上。笔者给他定了目标,争取有机会评到。他有了目标,并时常进行自我思考,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进行自笔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五、实施效果
通过对小军的教育,小军有了明显的进步,他再不是以前那样依赖性强,任性,不听家长、教师的教育的学生,回到学校能协助教师工作,管好班内事务,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以前不听教师话,不按时完作业,与同学不和,课上爱讲话,搞恶作剧的现象已改掉了,每周都能成为“闪亮之星”。
六、教学反思
看到小军的转变,笔者感触很深:首先,适当惩罚教育是一种教育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为难学生。因此,更应该争取家长的支持,分清利弊,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学生的成长,家庭教育能否配合学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得好,家庭教育就能使学校教育得以延伸,得到强化,反之则可能会削弱学校教育。支持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特别要支持学校与教师适当的教育惩罚,因为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纵容,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教师的权威,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无论一个学生怎样,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用心呵护他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他都将会给你一个惊喜。要想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必须全面地经常地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我们转变学生的开始。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善于从一些小事情中捕捉相关信息,平时要主动找学生交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辅导。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有的学生成长得快,有的成长得慢而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和家长共筑“连心桥”,共同关爱和信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