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22-06-23 20:17:54孙学峰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减初中核心素养

孙学峰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双减”政策方针的不断普及,对当前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工作的实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物理习题课作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内容,强化物理解题能力的重要教学媒介,是当今初中物理教学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今的物理习题课上,依旧存在着教学模式僵化,重知识而轻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能够提升物理习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双减;初中;物理习题;核心素养;教学

对于物理这一门学科而言,硬性文本化的知识学习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能够灵活运用。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需帮助学生学会去运用这些知識来灵活解决问题。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习题教学的含义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习题数量的堆积上,而是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手段,来进行高效率的习题教学工作。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只是单纯的解题能力。基于这些原因,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都有责任去对物理的习题教学策略进行全面针对性的探究工作。

一、当今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僵化,无法充分交流

尽管新课改的教学方略已经推行了许多年,但是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在当今很多的物理习题课堂上仍旧实行的是“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课堂中,往往一直都是老师在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知识灌输,并不注重与学生进行知识和解题思路上的交流。当学生在习题的解答上出现了问题的时候,老师往往都会是单方面对学生讲关于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却不进行交流式的解答,即通过解题过程中要进行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步自己接近正确答案,而非只是老师直接了当地给学生答案。这种方式会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相关的解题思路,不能培养出举一反三的思维路径,不利于学生们的长期学习发展。

(二)教学内容固定,忽视能力培养

在很多初中物理习题课堂上,大部分老师主要做的工作就只是为学生们讲解固定的习题和知识点而已,但是对于学生自身举一反三解题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点的归纳贯通,仍旧是十分欠缺。从解题能力角度来看,对于物理而言,很多时候几乎不可能在试卷上看到一模一样的两道物理题,所以说单纯地只针对某一道题进行讲解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当学生面对不同的一道类似的题时,就会又感到无从下手了。基于此,教师应当意识到在物理习题课的讲授之中,这种讲题的方式和内容,会对学生自主思考和举一反三思维能力的构建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针对当前物理习题教学不足的对策

(一)精心设计题目,贴合生活实践

物理这一门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就是关于我们这个世界基本运动规律的总结,每一个知识点和所描绘的现象,都是紧紧地和现实生活所联系在一起的。再加上当今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非只是单纯的解题能力。因此,就要求老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要将题目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情况相联系,利用周围生活环境中所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元素,来进行题目的构建。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而非是离现实生活遥不可及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身于课堂学习之中,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电功率”的知识讲解后,就可以将题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关于电路系统的实际例子进行结合讲解。以现实情况为例子,比如家中电能表额定最大电流为30A,现在已经安装了5盏40w的电灯、2台150w的电视机和2台1800w的空调,能否在客厅内再安装一台3000w的空调?若家里已经安装了这些用电器,我们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可以让大功率用电器交叉使用,避免大功率用电器同时正常工作。这种类型的问题,不仅仅反映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结合了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再现实验过程,理清解题思路

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非常讲究实践性的学科,其中的知识都离不开相对应的实验的佐证。基于此种原因,老师可以在习题教学中引入实验的手段,来使得物理知识显得更加的形象具体,从而辅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手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是可以将题目的解题思路一点点地分解开来,如果学生在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老师就可以通过实验将这个环节多次详细地讲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人眼和照相机》视力和视力的矫正知识后,相关习题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如:光屏上已成一清晰的像,将一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模糊了,为了使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远离还是靠近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还是靠近透镜?可以将实验带进课堂并结合作图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这种实验的教学方式下,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过程模型,使得学生脑海中的物理知识结构变得越发完善。

(三)拓展相关习题,锻炼举一反三

物理这门科目的知识,非常注重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拓展与训练,因为物理考试的题目和内容不会出现同样一道题目多次出现的情况,而会是同样一个知识点,却以不同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验。基于此种现状,老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锻炼,让学生成为课堂题目练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与探究精神,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实现对一个知识点的巩固掌握。

例如,测电阻是中考试题中重要的实验题之一,伏安法是测量电阻的基本方法,试题中会在伏安法测电阻基础上,再考一些特殊的方法测量电阻,如实验中电流表或电压表烧坏,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已知,如何测量未知阻值定值电阻的阻值,等等。所以,在讲解习题时,我们需要对习题进行拓展,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灵活地理解相关知识,锻炼自身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四)强调归纳总结,系统理解知识

物理每一单元知识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深度关联融合的。如果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那么就会导致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琐碎孤立,给接下来的学习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老师们在物理习题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对整体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不仅仅只是一本书的内容,还有在每一个小的章节上知识总结,在这种整体推进的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工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例如,在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第十三章“电路初探”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这两个章节的习题学习中,这两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是关于电路的内容。因此在练习这两章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将这两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向学生们讲清楚二章之间的内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从综合的角度来进行这两章内容的学习。

在当今素质教育不断推行实施的新时代下,为了提升初中物理习题课堂效率,同时也是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质,为今后的长久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有必要对教学的模式和内容进行足够的创新,以助力于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曦.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习题教学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ED38FE8A-F21C-44D5-AB38-7734EE5A08DF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核心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6:43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11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