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华
【摘要】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实施情境教学,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和教师间的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问题中进行学习,而后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情景教学采用的主要手段、有效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创设合适的情境,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设计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参与。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现状
当前,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意识不足
在实践中,部分教师意识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但对情境教学的内涵把握不准确,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创设数学情境,为了情境教学而创设情境,但情境的侧重点不够明确,没有突出主体内容,没有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或是为了让情境开展的顺利,避开一些有难度容易混淆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因而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
2.教师教学技能欠缺
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情境教学的意义,但是没有很好地掌握情境教学的方法,课堂上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这对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3.教学未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极为紧密的。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利用这一特征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利于班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4.教师缺乏反思意识
杜威曾提过,“凡是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中进行。”现实中,一些教师并不注重在情境创设课之后进行反思,没有从中学习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能快速地帮助自己提高和发展。
二、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
第一,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提出过,“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事例结合起来进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展示出来,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学习到数学知识,并能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来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运用游戏、活动等创设问题情境。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比较好动、活泼、好奇心重的一个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课堂上可以适当地设置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这对于一些认为数学很难、对数学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呈现在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是静态的,比较枯燥乏味无趣,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可以将这些枯燥的知识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展示数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和理解数学知识。
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第一,正确理解情境教学法。教师一定要理解情境教学法的本质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它的重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相应的情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学到知识。以部审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要知道这节课所包含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所在,结合学生已学过的图形知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图形卡片组成不同的形状,提问学生这些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怎么求导出本节课的课题。之后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房子装修铺设地板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割补法的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二,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当前教学,越来越重视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频、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帮助学生理解点、线、面,深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同时也可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一步一步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公式,这样的教学能够适应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
第三,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前面已经提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非常紧密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分数的意义(一)》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事例,如某位同学过生日,大家分蛋糕,每個人可以分多少块这样的问题,构建生活实例问题,把复杂的、抽象的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探索生活化问题中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知识,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在备课中,教师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新知识的生长点的情况等。这些工作若没做好,课堂上学生没有和互动起来,效果也就不理想,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五,教学趣味性与数学性相结合。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使得抽象、死板得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接触的倾向,有了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重,要保证学生将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数学学习上来,就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应用,而小学的知识并不需要深度的探究,更多是注重知识的应用。所以情境一定要是具有趣味性的,例如上述提到过的生活情境、活动情境、游戏情境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六,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重要性,不断学习,包括不断学习数学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特点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变化,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水平,以问题为出发点,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不断学习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娜.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106-110.
[2]房燕.试论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与构建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07+121.
[3]王玉华.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1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