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艳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受到了各企业的重视与应用。现阶段,随着新课标内容的规范,电子商务教师在教导中职学生专业课程时,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目前,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的自主力、学习兴趣等,为后续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基于此,本文将探究中职电子商务高效教学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性的基础,推动学生学习的进程。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高效教学;培养;促进
高效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学生展开高效率、高频率、高水准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速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若想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运用高效教学的方式,则需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分析高效教学的本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以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构建探究、生本、效率等课堂,以此为学生构建多层次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探究课堂,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是不依靠外人、物而自发形成的能力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有效提高个人的实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现阶段,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底蕴较差,常常难以跟随教师教学的进程,不仅影响了自主能力的培养,也限制了个人成绩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可以构建探究课堂的教学方式,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分析教材中的知识,培养学生优质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B2B电子商务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列出“B2B的交易过程是什么?水平B2B和垂直B2B相比较有什么优点与缺点?基于企业自有网络的网络采购有哪些?”等问题,再让学生自主解析这些问题。基于此,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与互联网了解“网络采购的方式有网上招投标、集中采购、团体采购、易货交易”等知识点。此外,学生还可以将水平B2B和垂直B2B的特点、优点、缺点分开记录,更为直观的学习B2B电子商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了解阿里巴巴的运营模式”的作业,以此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自主探究课堂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性质的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对其进行点拨,以免学生陷入学习的困境中。
二、构建生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活力
活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疲惫感,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力,充实学生的精神力,辅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电子商务时,部分中职学生难以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导致学习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可以构建生本课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活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教学“网上支付概述”的過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小组自由地学习,以发挥学生主体学习的意识。学生小组在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初步理解网上银行的含义,了解电子商务的不同支付方式,认知网络支付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小组设置电子商务支付的题目,以此培养学生区分电子商务支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网络支付知识的兴趣,进而能够让学生熟练运用不同的电子商务支付方式进行支付。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习强的小组站在讲台上为其他学生讲解网上支付的知识点,以此形成生—生学习的课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构建效率课堂,发展学生学习智力
效率是新课标中的规范性内容,是教师教学中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若学生在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则有助于调动学习的思维,发展学习的智力,突破一个个的学习难点,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构建效率课堂,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推动学生学习的进程。
例如:在教学“电子钱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阅读教材十分钟,抓住知识的重点;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电子钱包的功能。”等学习的目标。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强化学生的认知,增强学生对“网上付款、交易记录查询、余额查询、商户站点链接”等功能的理解。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会在现实中如何使用电子钱包。为学生设置学习的目标,有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专属思维,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职业属于热门职业之一。现阶段,中职学生学习电子商务课程,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在当下的学习中占据优势,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导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前景,以此使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瑶.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高效教学的有效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67-268.
[2]杨明.中职电子商务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6(18):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