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6-21 21:00杨忠福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

杨忠福

摘要: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部门重点提出,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也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重点培养。因为随着现在智能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事物都是由电脑编程或机器重复循环工作的,缺少一定的创新力。创新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学生作为青少年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更应该为社会未来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在数学的学习中,不应该是古板的,应该是多样式的,创新式的。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必须依赖死记硬背,重复的记忆,其实数学的学习不应该是这样的。这样的数学学习现状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学习的效率。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任何好处。在学习过程当中,必须要创新。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将教学的创新放在工作的首位。对于学生也是一样,在学好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融入其中。

一、情感维度:创设和谐氛围,乐于创新

(一)精神环境:创设自信、轻松、快乐、勤奋、合作、共生的班风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性思维时无须处于防范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乐思方有思泉涌”,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创造力。相反,在非常严肃和高强度紧张的心理环境下,会产生压抑和恐惧心理。可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把微笑、趣味、“自由”、合作、竞争、团结、合作、勤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带进课堂,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物质环境:建构舒适、绿色、干净的课室环境

除了良好的班风,一个优质、舒适、干净的课室环境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样重要。已有研究表明,人处于整齐、干净、温暖、绿色的课室环境中,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开放,注意力更易集中,心境更加祥和。而静思、觅想对于灵感的生成,思维的生发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教师的角度,一个干净、舒适、绿色的课室环境,教学资源的有序富美,同样能让教师在一种非常闲适的环境中享受性的开展教学。事实上,课室物质环境对于人心灵的净化作用,对于思维活动的维系,对于人心境状态的调和的重要性正如一幅整齐、精美的板书对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引导一样。

二、认知维度:建构教学支架,知晓创新

(一)内容导航: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设计,为创新积累质料

创新首先要有质料铺垫,有内容引领,不是任何东西都需要创新。当然,对于任何东西都进行创新性的解构分析则是必要的。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因此,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也才能从价值层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认同感。数学学习的归宿是解决问题,是生发新的知识,其实解决问题和文化创新都与创新紧密相连。没有创新性的方法、知识,就不可能创造出新的方法、成果,演化为新的产品,构筑新的生活世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学生愿意,投入与愿意的基础是信息的呈现,内容的呈现是可以且有价值、有意义、有乐趣、有方法进行创新的,进行建构的。所以,对数学学习内容的重组、设计、改造、以使之更加贴近生活世界。学生生活,学生兴趣,学生生命的逻辑凸显出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媒体引领:利用多媒体感受创新途径

创新说到底依然是一种文化的更替与修饰,改革与创造。这一切行为的背后依然遵循着文化进化的途径规律,操作、推理、想象、言语、梦境、虚幻等是重要的创新途径、路径、办法和机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口、脑,可以民主自由与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且在课堂教学中,特别的小学中低年级,进行适当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的基础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学习,要学会学习。关于学习,观察与模仿依然是重要的学习机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媒体,特别是多媒体的展示,对部分题进行具化分析,结合声、相、影、画综合元素,促进学生多感官发展。同时还能提高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提供认知解析与引导。于此,探寻课堂教学中其他教学媒体,如近期流行的微课以及传统的板书演示、口语对话、实验操作等,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基学生对创新的认知的重要措施。

三、行为维度:开展合作活动,开启创新

(一)激活灵感:开展活动教学,操作中体悟创新机制

行为的习惯化即是活动的习惯化,要让创新意识内化于心,其最为直接的形式则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开展创新活动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确认、肯定创新的价值、途径,进而接受、认同和倾入到创新的活动中去。行为主义心理学揭示,人的学习包括了试误、顿悟等过程。创新同样如此,在反复的操作、演练、活动中有时候茅塞顿开,灵感生成。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知识的学习由于学生思维水平未达到抽象思维的层次,需要学生通过画图、实验、操作、动手活动,进而建立相应概念的表象,化解知识难点。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的引入,面积单位的感知,就需要开展活动教学,在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想一想、摆一摆等活动中建构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表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头脑风暴:开展合作教学,交流中体悟创新生成

创新的生成机制不光靠灵感,同样交流、互生、头脑风暴,思维多元、思路多样、方法多重等都是重要的生成机制。学生一方面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由于班级授课制的特殊性,学生也作为社会性群体中的个体存在。这刚好为创新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文化基础,即可以扬长避短,集集体智慧于一身,又可以在他人存在的错误、问题中获得启示,还可以在他人的优点、智慧中增长知识与智慧。事实上,创新的内部本真天然的包括了矛盾对立与统一,这种结构本身就存在于班级个体与群体结构中。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数学作为一项主观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在学生阶段,在以后走上社会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需要的人才,都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性思维,很多事物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逐渐倒退。只有创新才是前进的唯一办法。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利用各种方法不断地培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应该受到重视,因为它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焦敏.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 8(21):1 66.

[2]谷士兵.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探讨[J].电脑迷,201 7(1 2).5D69B603-520B-4699-9A40-33D355244244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