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
摘 要: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教师与家长同时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职责和義务。共同的愿望、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必须与家长充分合作,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家访是教师联系幼儿家长最好的形式之一,但实际工作中,经常被教师们“疏忽”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通讯手段发达,使得教师疏于家访;二是工作量大,使得教师疏于家访。利用早、晚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们作简单的交流,现已取代以往的家访。
关键词:家访 ;情感沟通 ;自身形象 ;计划 ;沟通技巧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幼儿教师,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与家长配合教育幼儿,我每学期都要进行几次家访工作,通过家访,通过家长的配合,使幼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家访前要做好计划和准备
(一)熟悉幼儿和幼儿家庭的情况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做好家访的准备工作,首先,对幼儿的情况要详细了解。其次,家访前还要掌握了解被访家庭及家长的相关信息。被访家庭及成员的信息将给教师的访谈起到很好的提示和指导作用。比如你去造访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时,对其子女的评价和心理暗示肯定会不同于一般家庭的孩子,教师的言语也许会更加小心翼翼。大多幼儿园都会让孩子刚入园时,就需要填写孩子信息档案,方便学籍管理。利用这些信息,班级教师能对孩子家庭情况有大致了解。信息内容如果想更详细,那教师就要细化表格内容,但出于隐私,教师对孩子的信息不要外泄。
(二)沟通要有技巧
教师进行家用访实际就是实现与幼儿家长或其家庭成员的沟通,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教师虽然占着主导的地位,但如果不讲究技巧和方法,不研究家访对象的特点难免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导致沟通的失败。要实现与家长的良好沟通。
1.学会倾听
家访当中教师是主导者,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换个方式当一回听众,听听家长的诉说。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做个听众,认真倾听,从家长的话语中捕捉相关信息,效果会更好。班级有个男孩子,他生活在离异家庭。身边只有外婆照顾,妈妈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孩子在班级就缺少安全感,总喜欢黏着外婆。幼儿园有时需要家长配合时,外婆因为年纪大,没读过书,经常请隔壁邻居帮忙。外婆经常与我们聊聊孩子或者家庭琐事。这时老师不能参与家庭中的纠纷,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
2.讲究语言艺术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形象的说明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体会到,和家长交谈,大道理要少讲;要深入浅出,将大道理说小,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委婉含蓄的话语能使双方避免尴尬,不致伤害家长的自尊。特别是面对“问题”孩子的家长,对敏感的话题,不便直接说出本意,而采取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本意,效果会更好!灵活机智的语言表达能更好地适应谈话对象和环境的变化。家访当中遇到的家长千人千面,对不同年龄性格,职业,文化层次的家长谈话方式和内容要作相应的调整。所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这个道理。
二、合理选择家访的时间
家访前要和家长约访时间,有些老师会贸然到人家家里,是非常不礼貌行为。约访时尽量在孩子父母都在家情况下进行。如果老师到孩子家里,家里只有老人在家,那么家访效果会打大打折扣。在家访时间选择上,要避开用餐、午睡等时间,还要注意时间不能太晚,以免影响幼儿与家长正常生活规律。家访时时间不宜过长,教师应长话短说,不要让家长觉得老师啰嗦,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果断能干才行。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和问题进行谈话,具体客观向家长汇报,达到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帮助幼儿进步的目的。
三、家访时幼儿一定要在场
在幼儿园里,老师是幼儿的偶像,多少有些神秘。而现在,老师出现在他的家里,幼儿是非常兴奋的。老师要像个亲人,让他感受自己被关心,被喜爱的感觉,这种感受使他备受鼓舞。这个时候,对幼儿进行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家访时,把幼儿支开,幼儿情绪会很紧张,心里嘀咕“是不是我犯什么错误了,老师告我的状了”等。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家访时幼儿一定要在场。家访时,当着孩子的面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幼儿园各个方面的表现,尽可能多说说孩子的优点,这时家长的心里肯定是美滋滋的。接着再把幼儿存在的问题一笔带过,而不是进行长篇大论,试想谁会想听自己一大堆的坏话。教师要把幼儿出现的问题集中在具体行为和表现上,就事论事。
最后教师要对家访作一些简单的记录,但回园后要再追忆。经常性的家访记录可作为教育要作的参考,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认真地反思、总结,把家访获得的情况同平时的教育结合起来,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现因人施教。
如果我们坚持做好有效的家访,那么,孩子、家长都会与教师拉近距离。那遇到工作中的种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与家长和幼儿相处过程中,要用“心”,多一分了解,就会多一分支持,多一分关心,就会多一份体谅,也就多一分教育的希望与成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工作再忙,事情再多,也不能疏于“家访”。我在家访中体验到了教育成功的喜悦,所以家访工作这条路,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玉莲.用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指导家园共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6.
[2] 常瑞芳.《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黄倩媛.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杭州:幼儿教育,2006(8):56.
[4] 姚颖.浅谈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的策略.早期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