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泳儿
摘 要:在农村小学英语学习中,部分家长未接触或少接触英语,因此缺乏对英语学科的认知,不重视英语,进而导致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不认真和不重视。文章针对农村背景下小学英语的现状,就如何转化小学英语学科学困生提出实用策略:多关注、多鼓励,激发兴趣,培养愉悦感;以赛促学,互相帮助;加强沟通,家校共育,旨在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教育理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的相应智能水平都能得到发展。因此,教育应该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有利于发现、展现和促进各种智能的情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能扬长避短,激发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个性。
一、找准目标人群,分析个体状况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普遍参差不齐,所以在义务教育学科学习中会存在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没有用对方法,便成了学困生。学困生主要表现为长期的临界和短期的临界。对于阶段性临界的情况,这与学生近期的生活作息有关,近期沉迷于电子游戏或者心思被分散。相对来说,这一类的学困生只需要教师适当的介入指导,与家长沟通、家校共育,很快阶段性的临界情况就会得到改善,但这类学生容易再次陷入这种情况,因此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沟通保障学生的學习状态正常。
另外一种学困生则表现为长期性的临界。一开始,家长忙于工作而忽视孩子的学习,学生没有端正态度学习。小学生对于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还没有意识到不学习、学习不好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就是后进生部分存在自卑心理,不善于表达,出现孤僻等心理问题。所以一直没有认真学习,也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类学生除了需要跟家长适当沟通,更需要教师的指引和支持。
二、各司其职,因材施教
根据儿童的发展规律,学生在幼儿阶段受父母影响最大,小学阶段受教师影响最大,初中阶段受同伴影响最大,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制作适合的学习计划方案。在小学学习环境下,小学生受到教师、同学和父母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帮助。
(一)激发兴趣,培养愉悦感
学困生常常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时常产生无力感,久而久之就会厌学。此时,教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关注学困生,及时帮助他们,消除他们的学习烦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作业,例如:如果学生还未能完全理解知识点,不能完成配套的练习册的练习,可以根据教辅资料标出来的新单词、新短语和重点句型去理解。第二天,教师勾画练习册上相对来说较简单的题目让他们在校完成,培养学困生自信心。之后批改作业时,要确保在评讲时他们是否认真听并做笔记。上课时,对学困生先前做的练习进行提问,如果他们回答正确,教师和同学都会纷纷表达鼓励,这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以赛促学,互相帮助
很多时候教师会采用“师徒结对”来帮助学困生,但是结对有利有弊。部分学困生常常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可能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困生之间互相帮助,这样他们可能会进步更快,使他们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学困生组成一个小组,他们之间进行学习竞赛,教师指导一个学困生完成任务,这个学生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他会很乐意帮助其他组员。再者,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或者学习问题基本上来说都会有共通点,因此他们之间的讲解会比教师或者学优生更流畅,通过教师的指导,已挑战成功的学生掌握了知识的窍门,就会用他们组间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组员解说,能很快击破难题。教师可以在旁监督主导,如无错误便可放手让他们在组内帮助学习。最后本次挑战成功的学生便能获得奖励,这里的奖励不需要是物质的奖励,可以是一句表扬或者成为下一轮的小老师,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加强沟通,家校共育
在农村,英语学科很大程度上未能被家长重视,因为大部分农村的家庭里,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英语学科的认知甚少,因此在此学科上家长甚少参与其中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在家庭作业中遇到困难,不能得到解决,返校又不主动请教同学或者教师,因此不理解的知识越堆越多,上课听不明白,渐渐就失去学习的热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多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并做出策略。同时,教师要多向家长分享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鼓励家长多赞美孩子,表扬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注。父母适当的夸奖和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提出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此外,如果家长未能在学习上监督到位,有条件的可为孩子在外提供资源,毕竟家庭作业是检测孩子对当天知识掌握的检查手段,如果家庭作业未能及时完成,教师很难再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当家校两角色能及时沟通,针对孩子的现状“对症下药”,有利于孩子的不断进步。
学困生的教育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因材施教、用耐心和爱心去培育学生,同时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展。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舒展的平台,让他们在健康正常的环境下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兰强.心理学视角下的农村小学低年级后进生教育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1(33).
[2]杨晓.浅议农村小学毕业班数学后进生转化的策略[J].新课程,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