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理论于班级常规的融合渗透

2022-06-15 03:50陆涵
民族文汇 2022年27期
关键词:常规管理生活教育理论

陆涵

摘 要: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老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影响着孩子,我们的言行举止更是孩子们模仿学习的范本。因此,我们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 本文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于教师如何科学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培养幼儿自我管理意识进行了初步的探究,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常规管理;幼儿自我管理

我们常在教学活动中谨记着课程游戏化,力求让孩子“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却很少在常规管理方面让孩子自己尝试。其实,让幼儿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比老师苦口婆心的“唠叨”和“大声斥责”更利于良好的班级常规的形成。让幼儿学会管理离不开他们自发自主的想法和行为,因此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教学思想中的“六大解放”“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理论对于幼儿的自我管理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就陶行知思想在常规管理中的渗透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引进“生活即教育”,萌发常规培养意识枝芽

1.常规应该是灵活可调的。

幼儿园常规要求的制定和实施并不是为了抑制孩子们的天性、束缚他们的手脚,而是应有益于他们懂得规则存在的重要性,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

我们不应该把规则定“死”,可以多和孩子们开展“讨论会”“辩论会”等,让孩子们思考、改进常规,把僵硬的规则变化成灵活可调的常规内容。

2.常规应是孩子能理解内化的。

只有幼儿真正明白不同的行为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为了能得到好的结果,就需要“戴着镣铐起舞”,才会将规则“内化”为自觉的要求。孩子自觉遵守常规,通常会遵循这样的一个认识过程:知道-理解-内化,而其中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则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提出一个看似合理却不曾考虑孩子是否理解的要求去规范孩子的行为,但现在的孩子接触新兴事物多,也比以前的孩子懂得更多。尤其是中大班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分辨思考能力,这时我们就不能只简单粗暴的要求他们去做什么,更应该和他们讲道理,帮助他们理解从而自发的去遵守常规。

3.常规应是隐含于环境、语言等各方面的。

(1) 发挥环境的作用,增强常规意识。

幼儿的学习受环境影响很大,有很多知识的获得和习惯的养成都依托于环境中的事物。小班环境中无处不在的物品标记也提醒着孩子要认清自己的物品,不乱拿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等常识性规则。但环境创设并不是一剪一贴就能草草了事的,需要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才能发挥它的强大效果。

(2)发挥语言的作用,强化常规运用。

老师和孩子的日常交流,开展活动时的你问我答、热烈讨论都依托于语言的互相理解和沟通,常规培养也是一样。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一言一行的示范、讲解、提醒、游戏也不断引导着孩子理解、掌握常规。例如儿歌的运用,小班健康活动《小手真干净》里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带领孩子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洗手。儿歌富有童趣且洗手步骤清晰完整,孩子们在念儿歌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洗手的方法。语言的力量和环境的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未来的行为发展,语言则直截明了引导着孩子表面的行为常规。

二、深入“教学做合一”,强壮常规培养意识根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中的教学法就是“教学做合一”, 他曾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学生学”。要做到教学生学,就要把以老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常规的培养也应如此,常规的存在不是为了让老师便于管理孩子,而是培养孩子正确的规则观念、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最终目的是促使他们做到自我管理。因此,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体不是老师,而应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班级的主人,成为秩序、常规的管理者和捍卫者。

陶行知先生说:“重知必先重行”,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自行制定适合他们的常规,由“行”到“知”,更切身实际的理解常规,执行常规。从被管理的角色成“管理者”,既做到自我管理又有利于班级管理。

三、利于班级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1.尊重幼儿主体性,共同商定規章制度

班级常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班级公约、区域规则等展板的设立。幼儿是独立完整的人,我们应尊重他们的想法,听取他们合理的意见,帮组他们提炼整合中心思想,从而制定一份既符合原则要求又能为孩子们接受的规章制度。共同讨论出来的结果也更能为孩子们理解,例如“教室里不奔跑”这项约定,我们能通过讨论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得出:奔跑很危险,会撞到别人,从而更高效的让他们牢记理解并自觉遵守。对于不理解、比较调皮的幼儿违反约定时,也会有其他幼儿在旁边阻拦提醒,让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人。

2.利用儿歌、音乐、口诀辅助常规建立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理解长篇赘述的道理,但对于朗朗上口的儿歌、好听的旋律、有趣的口诀总是记得飞快。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编排适合的童谣等,帮助他们记忆的同时,自觉提醒自己遵守各项常规。

3.创设隐含常规的环境,用无声的语言提醒幼儿

幼儿园的每一块墙面、每个展板、每样标识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常规对于孩子来说太过虚无,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绘画手工等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一看到某块展板,就知道这边应该遵守什么规则。孩子经过不断的“知”、“行”,.就能达到“内化”的阶段。

4.多用正面、鼓励的话语引导幼儿

陶行知先生说:“言为行而励”。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的思维能力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很难听懂“反话”。例如,班里一个男孩子在地上打滚,老师说:“你再这样试试看!”不仅这个孩子继续打滚,还有别的孩子也学他在地上打滚。由此,老师的语言应该注意再注意,不应把日常的口语带进与幼儿的交谈中,多使用直接、明显、正面、积极的话语引导幼儿改正错误,而不是语带嘲讽,威胁幼儿。

常规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需要老师在生活中抓住契机,需要不断的提醒和改进。常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但有许多老师贪图省力,总是以一样的规定要求每一批孩子,把孩子的手脚、眼睛、嘴巴拿“常规”框的死死的,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将其融于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给孩子们自由不自我、快乐不放纵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常规管理生活教育理论
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生活,习作之“本真”
初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分析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常规管理中提升师德师能研究
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让管理更有效
谈谈生活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
谈谈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