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捷
【摘要】习作教学仍是现今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脱离生活化现象屡见不鲜,习作教学“生活化”就是让教师教之有物,让学生言之有物。习作教学贴近生活,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习作语言基于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表达个体源自生活的感受,关切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写作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一直以来,习作教学都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难点,以至于形成了“谈习作色变”的现象,习作已然成为语文学习园地中的“东非大裂谷”、学生难以跨越的鸿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有一定积淀,语言运用能力因个体在中低学段的学习习惯与成效的不同而显出较大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更为困难。究其根本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是“纸上谈兵”,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让习作教学“生活化”就是让教师教之有物,学生言之有物。
一、习作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片面单一
教师在教学习作中,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习作就是习作,教学生怎么写作文就好了。高年段的学生基本都能看懂作文题目,讲讲题目要求就行了。”于是,习作课上,教师只针对习作要求简单地指点引导了一下,看看范文例文,就让学生动笔了,而学生对习作要求了解多少,思维引申多深却不够关注。为了教而教的习作教学,恰恰是导致教学内容片面、单一的原因。目前,全国多地已经全面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新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单元中课文之间、课文与口语交际、单元课文与习作的联系。写作是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而教材课文的学习是帮助学生建立语言认知与运用的基石,在一堂习作教学课中,脱离了教材中的课文来教习作,就像少了地基的大厦,必然是危楼。
(二)教学设计抽象,脱离生活
写作困难的学生往往都是同一个说法:“不知道怎么写,想不到写什么”,习作难教、难学、难写的另一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过于抽象化,脱离了生活实际。比如,让一个从未听说过“共享单车”的学生写共享单车的好处,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能被迫选择“空谈”。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习作为例,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科幻故事,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尽可能写天马行空的科幻,学生就会偏离写作轨道,只顾着写穿越未来大战外星人,而无视“科幻”中的科学技术依据了。即便是想象类作文,也需要学生从生活中想开去,因为故事就是生活的反映,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的创新与灵感同样来自于个体对生活的感知与体悟。离开了生活实际来谈习作,就像海市蜃楼,写出的作文必是无根无据、不切实际。
(三)缺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切
教师缺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切,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同一要求,没有关注到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对习作题目的理解能力偏差现象。教材中单元习作的题目是固定的,但一个班的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量一定是参差不齐的。由于习作题目的统一性,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而言难易度也不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若同样要求其达到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构思选材新颖等目标,只会让这类学生更难下笔,进而愈加厌恶习作,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切是打开全体学生写作大门的“钥匙”,是学生勇于通过习作表达自我的入口。
二、小学高年段学生习作“非生活化”问题举隅
(一)语言“套路”,“少年老成”
一学生在习作中写到“我听了他的话,觉得不对,立马教育他:‘你这样是不对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并非写的不对,而是缺少了童真童趣,缺少了生活气息。习作中语言“套路”的现象数见不鲜,可谓司空见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从教师、家长、电视网络等途径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语言意识,学生俨然变成大道理全懂的“小夫子”。这种现象尤其突显在青春伊始,但稚气未脱的小学高年段学生身上。
(二)依赖范文,抄袭雷同
优秀作文选几乎人手一本,学生不愿动脑思考,不愿创新想象。写作文时,有些学生翻开优秀作文选,看看例文范文写了什么题材,举了哪些事例,然后再改改人物名字,换个地方,仿写渐而成了抄袭。这与学生平时积累少、阅读量小有直接的关系。
(三)网络流行语泛滥成灾
现今家庭,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几乎家家皆有,加之抖音、快手等小视频也充斥在网络环境之中的任何角落,全民拍视频,全民当主播,人人都能有发表言论的平台。这也造成了现下网络语言环境的混乱,网络用语层出不穷,甚至有些低俗不堪的语言。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初期阶段,接收太多网络语言,势必会对其语言体系的形成带来不良影响,误把网络用语当成规范语言写进习作中。这样的习作看似是如今的网络化生活的投射,但过犹不及,也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化”现象。
三、“生活化”习作教学策略
(一)以讲促写,口头作文
书面习作的语言源头是生活语言,口语表达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能够为书面习作打下语言思维基础。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学生,作文语言也较通顺流利,不会出现词不成句的现象。因此,重视口语交际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其次,口语交际中的生活化话题,可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认,并在由认知转化为表述的过程中,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为例,通过班级辩论赛的形式,学生分别对几个生活化极强的辩题进行正反辩论。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對生活现象的思考,还通过辩论赛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此外,辩论会前的准备应充分,教师应提前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收集和整合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辩论会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应特别注重教材中习作部分前设置的口语交际活动,以讲促写,锻炼口头作文即为书面习作垒好基石。
(二)身临其境,融入生活
写作前的情境创设尤为重要,创设情境犹如教师为学生打开的一扇“任意门”,若情境创设合理,这扇门将为学生开启思维拓展的宇宙空间。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创设合理且有价值的情境?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图片、音视频等形式,打开学生思维。
(三)多样习作,贴近生活
习作的“生活化”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中的单元习作,生活中处处事事皆可成为习作题目。多样化的习作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兴趣是第一动力,有了写作激情,写作能力自然能在多次写作中得到锻炼。但教师却常常苦于不知如何布置习作题目。其实,学生的生活就很多姿多彩,如,每个班也有各自的班级故事,把班级故事写下来,装订成册,不仅是一部生活记录,也是学生苦心经营的结晶,既有意义又有价值。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仿照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以第三人称角度,统一在一本本子上,把每天发生的最有趣、最有意义的班级故事写下来,一人一天一篇,班级内部可互相传阅,同班同学间也可互相点评。与以往的学生习作不同的是,习作的读者从只有教师一个人变成了全班师生,学生们一下子有了共同话题,写作激情自然也随之迸发,而在写作过程中也能加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观察。故事来源于生活,语言自然贴近生活。
(四)珍视自我感受,学会传意交流
“珍视自我感受,学会传意交流”是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目标之一,其中“珍视自我感受”要求学生要关注自我的内心感受,重视内心情感的表达,而非只知表浅的喜怒哀乐;“学会传意交流”更是指出了习作的功能性目的——读者意识,习作就是与读者间的传意交流,因此,恰当合适地传递信息以达成沟通交流就是习作的目的,这也是习作训练的目的之一。针对小学高年级情感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强调学生自我独特感受的表达及语言使用的恰切,让初踏入青春期的学生更有表达内心诉求的欲望和得当的表达方法。
参考文献:
[1]谢欣.小学语文部编版习作教学策略探讨[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四).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56-158.
[2]王亚娟.小学语文部编版习作教学策略例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54.
[3]李强.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主题教学思考[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154-155.
[4]王莉.小学语文的情境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20(12):51-52.
[5]刘红宁.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主题习作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01.
[6]陈安琪.基于生活情境谈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256.
[7]余江慧.例談小学语文写作支架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研究,2019(10):27-29.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