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2022-06-11 23:59:24海涛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海涛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在语言中养成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找到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毋庸置疑,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习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上扮演着着重要角色。本文分析了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时的难点,并探索几点强化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7-0117-04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Study Habits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the New Period

HAI Tao (Gongmen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Zhangjiachuan Hui Autonomous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i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that students have good study habit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Chines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i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develop emotions in language, to help students build confidence in learning Chinese, to find the correct way to learn Chinese, and to cultivate good Chinese learning habits. Undoubtedly, Chinese teach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habits and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Chinese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in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habits, and explores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habi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tudy habits; Training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时期最容易养成,学生具有好的学习习惯,便能保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品质。故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适当引导,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语文教师要多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语文知识学习的主体,如此一来,学生对待语文学习就会更加积极,语文学习之路的前方将一片光明。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易出现的问题

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减缓了学习习惯培养的进度。首先,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在以往的教学中,应试教育思想深深刻进教师的脑海中,语文教师因具有這种思想,经常使用灌输教学的方法,这种方式极其单一,将语文知识在课堂上逐一讲述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吸收。为了达成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目标,语文课上往往是“一言堂”,长此以往,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掘,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学习成绩便无法提高。其次,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若想在课堂中养成,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学会实践和探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习惯得以养成。但实际上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往往都是书本中固定的,并不能结合生活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运用。教师依然存在理论大于实践的思想,对语文知识点的教授十分重视,忽视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实际应用的机会减少,理论不容易被吸收,学习效率自然不能提高。最后,学生缺乏知识扩充意识。很多学生不具备扩展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时达不到较好的效果,长时间下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大大降低。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被动地学习知识,对知识不能深度思考,在课后也不会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养成,语文素养无法提高。

2.助力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措施

(1)明确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强调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习惯对语文知识学习的作用,促使其重视培养习惯的问题。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认知,有些认为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取决于学生的勤奋程度,所以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些认为小学高年级不用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低年级进行学习习惯培养效果最好;还有些学生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语文学习,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语文时存在不良习惯,却不去改变,还有学生认识不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不良习惯。

对于以上问题,语文教师首先要从理论上告诉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学生讲述语文学习习惯相关的成功和失败事例,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视,让学会主动对自己的不良习惯进行改善,同时家长也要与教师一起督促学生,让学生早日具备语文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日后语文方面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学生若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业有成,又能使学生具备优良的素质。

(2)预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授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往的调查显示,自主预习的学生往往具备高超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因为预习会为语文课上的优质学习提供保障,为学习语文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快速地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果。语文教师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本课学习重点。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在进行预习之后能更快速地理解知识,掌握教师所教内容,推动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比如,在教学课文《草原》之前,教师先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学生在预习时首先可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勾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问题并对描写草原风景的句子画线,最后反复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便能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堂中也能及时提问教师,让教师给予帮助。课前预习并不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通常三十分钟左右便可以完成,长期下去学生的预习习惯将被养成,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提高。课前预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上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3)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习新课程标准已有规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大阅读量,并建议减少做题时间,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兴趣,促使阅读习惯养成,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创设情境,提高阅读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最快速地进入课本角色之中,激发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人物,用多媒体放映课文出现的情景,并配上符合场景的音乐,打造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为学生提供真实有趣的课堂情境。比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教师明确《火烧云》一文展现了晚饭之后火烧云在天空中变幻莫测的壮丽景色,作者萧红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美好的意境中。学习此课文,教师要重点让学生把握文中的“美”,分析美的语言、形象、意境,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课堂中,以轻快的音乐声为背景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瞬息万变的景象。学生在感受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同时,要明确作者内心充满了细腻的情感,拥有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才能够细致地捕捉到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瞬间。其次,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能用来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学生在产生阅读兴趣之后,便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加大日常阅读量。其中必须注意的是,课内阅读的内容是教材上固定的,故阅读时间需要占用语文课堂时间,需有严格规定。而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不同,没有特定的内容与时间,是在自由、宽松的条件下完成的阅读活动。教师要告诉学生课外阅读能提供观察世界的全新思维,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课外阅读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便能够促进课内阅读效率的提高,而且这种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用。最后,提供学生阅读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教会学生依据内容灵活地使用方法。实用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浏览、略读、精读、摘抄优美词句、做读书笔记等各式各样的方法,教师应该为学生定期布置阅读作业,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后,会渐渐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合理、高效地阅读,又能加快阅读习惯养成的进程。

(4)口头表达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口头表达习惯也是教师需要着重培养的。首先,要为学生打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如果能自发学习,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成为一种乐趣,学习效果便能有效提高。轻松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学生在交流学习经验、阅读成果時,就会敞开自己的内心,畅所欲言,同学之间互相谈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感悟熟悉的内容。在学生表达和互相交流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的微笑、赞赏的目光,这样学生在口头表达上会有不错的进步。其次,为学生营造成功的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常常依靠别人的评价。如果老师和其他同学赞赏了某位同学,该同学便会产生自豪的情感。教师可以多观察学生学习,一旦发现某个值得表扬的地方,就要给予学生合适的夸赞。比如,教师看见某位同学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一本好书,在发现学生优秀行为时教师要立刻对该同学予以表扬,同时在班会课上将这位学生的行为告诉全体同学,作为全体学生日后学习的范例。看到某位同学记录摘抄本时,要对该同学的行为做出认可,让其他同学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记录下来,让这名同学体会到被欣赏的感觉。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上取得的小小成功,但是在学生心里已经成为巨大的认可,如此一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便会扩张,对阅读感悟、口头表达能力的信心大大提高。若想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不仅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教师的配合,因为语言交际是互动、双向的交流,所以在学生口头表达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互动并适时地对其赞赏,教师可从神态、动作中表达对学生的认可,学生便能得到被认可的满足。再次,宽容学生的表达错误。通常学生在小团体或是家中都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但如果处于陌生环境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并且表现拘谨、易出错。在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根据情况让学生镇静,即使学生出错,也要制造“台阶”缓解学生的尴尬,肯定学生做得好的方面,之后再指出问题,这样学生便愿意去尝试口头表达。最后,让学生在表达中发扬个性。将学生发展作为前提,引领学生观察世界,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感和想象。比如,教师可利用语文课开始的一分钟让学生演讲,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感受、体验,能展现出具有个性特点的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5)写作习惯的培养

首先,鼓励学生积累名言佳句。学习语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欣赏能力、阅读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基于学生小学时期的积累和应用。在进行阅读时,学生经常会发现一些富有内涵、启发思维、精辟的名言、选段等内容,教师和家长可指导学生积累摘抄这些内容,让学生日后方便查找并根据需要背诵。摘抄也有一定的方法,比如,定时阅读、分类积累、运用等,学生要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有助于整理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要定期、及时、反复地阅读,帮助学生回味并记忆名言佳句,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

其次,学生要多在纸上练习。阅读是写作习惯养成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或在教师讲课时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找准时机让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在得到解答后将问题和答案写在笔记上,让学生意识到记录的好处。学生的提问包含着对问题的解读,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尝试,在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动笔、多思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写作能力的获得少不了语言逻辑思维的作用,教师可安排一些语文课开展写作文环节,设置多样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思考。最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些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进行写作时,往往会不知从何写起;还有一些学生是害怕写作、排斥写作,对写作有一种自然的恐惧感,另外还有学生是不想写作。兴趣是人被事物吸引,愿意参与到事物活动中的一种选择,学生若是对某件事情富有兴趣,便会为了完成任务用尽各种办法,故培养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提高其写作兴趣。

(6)倾听习惯的培养

愿意倾听他人的话语是人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并且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学会倾听是保证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帮助学生学会倾听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借助词语听写养成倾听习惯。在语文学习中词语听写能有效帮助学生记忆所学字词,同时也能培养其倾听能力。在语文字词听写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倾听教师的话语,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听写时运用多种方法改变听写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的同时,倾听能力也会提高。其次,借助课堂问答养成倾听习惯。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进行教学时通常使用讨论法和提问法。学生能否在教学中有效倾听教师提问和同学回答,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在回答问题之前认真倾听所提问题的内容和要求,减少盲目回答的现象,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重点,再针对性地进行回答。并且要求学生在听清教师所提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适当补充、评价、总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所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课文情境等,使学生走进课文情境中,学生就会在无意间养成倾听的习惯。最后,借助朗读评价养成倾听习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助于学生语言分析判断能力、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倾听,便会集中注意力。此外,学生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朗读,教师要支持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在这种感悟和思考后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朗读能力都会提升。

(7)敢于提问习惯的培养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出现问题无法避免,但是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不敢当着教师的面说出自己未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年龄过小,会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内容如果再出现问题,教师就会对他们进行批评,由此打击其幼小的心灵。因为这种想法,大多数学生害怕向教师提问,即使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也不会说出来,导致学习效果下降。甚至许多学生在初高中时期也不能大胆提问,不懂得询问教师。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最好的时期,如果小学教师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到初高中时期学生会变得更加腼腆,逐渐与教师拉开距离。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学生无法解决便得过且过,并且存在考试不一定考的侥幸心理,但从实际来看,考试的范围往往比较广,学生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认真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这看似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过程,但实际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具备责任心和耐心,支持学生提问,让他们克服自己的胆怯,战胜羞涩的一面,将教师看作自己的朋友,并且课后教师与学生就是朋友,在提出问题时没必要感觉到拘束,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大胆提问,教师要耐心地解答。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询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可以多叫没举手的学生起来发言,因为有些学生因为害羞不敢去问或不擅长提问,教师要对这类学生予以更多关心,并适时表扬和鼓励他们,创造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展示自我的环节。因此可以看到,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这种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而且能有效帮助教师掌握班级全体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情况。

3.结语

通过文章可知,语文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习习惯。教师能够传播知识,但中华文化的传承只依靠教师还远远不够,每个人都要肩负文化传承的重任,所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在新时代,教师应该重视小学时期学生习惯养成的作用,全面挖掘學生的实力,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夏冰.论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课外语文,2021(25).

[2]刘婷婷.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家长,2021(24).

[3]温娟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新探[J].教师,2021(20).

[4]蒋永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J].读写算,2021(17).

[5]裴勇纲.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J].课外语文,2021(09).

[6]徐志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新作文,2021(09).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27:20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00:15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22:09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09:34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18:07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0:17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