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落后,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创新、丰富,学生才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认知,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起着明显的提升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7-0061-04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LI Li (Qingcheng Middle School,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methods used in the middle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are too traditional and backward,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also needs to be innovative and enriched, so that students can broaden their horizons while lear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mode combines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life, which can increase students' emotional cognitio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biological knowledge learning ability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y, and help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subject statu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Life-oriented
新课程改革在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具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需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局限,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渐贴近自身生活,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在开展期间,应结合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善,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特点
(1)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目的
第一,结合生活体验。
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本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想感悟,充分结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第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培养十分重要,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在生活中逐渐塑造个人品德及综合素质,对师生关系的良好构建同样存在鲜明影响。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占据主体地位,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逐渐形成主动学习意识,逐渐形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四,减少限制感。
在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工作相结合后,可减少空间限制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做学习的主。
(2)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要内容
第一,定制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工作时,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在一维转向多维的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目标,全新的教学目标应具有三维立体的特点,传统教学目标的设置过于偏重知识学习,而在目标的设置方面应将重点放在知识和能力、情感等方面进行塑造。
第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工作在开展期间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可鼓励学生自主构建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多种方式,可在大量收集数据资料后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在结合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结合实践探索增加学习中的体验感,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自主活动,并在记录、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学习课程知识,真正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化特点,增加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等不同形式。
2.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依据原则
(1)坚持生活性原则
生物课堂教育在开展过程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较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课堂情境,可创造更加具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可以在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同时自主学习相关生物知识,可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巩固知识掌握基础。
(2)坚持实践性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极为重要,能够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方面产生引导作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并在课堂实践练习期间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坚持主体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学生对课堂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后,经过教师的培养与引导,可以在提升自身主动性的基础上参与学习过程,并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和自觉性形成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始终保持充满活力的学习状态。
(4)坚持全面性原则
所有学生都应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同等机会,不同学生在自身学习能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应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分析,并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引导方式,可有效提升所有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提升整体学习水平并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5)坚持互动性原则
课堂教学在开展期间需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改变教学工作模式,可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师主讲现象。
3.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生物这一自然学科课程中所具有的大量知识涉及多个方面,大部分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联,但由于学生并未意识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环境中的相同之处,在没有细心发现和观察的过程中,并不能掌握相关知识并加深印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普遍针对书本理论知识进行演讲教育,而书本知识可能只以图片形式作为示例,部分知识可能主要以文字表述形式进行讲解,学生可能会在专业用词以及叙述过程较为简略的情况下难以理解,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会明显降低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透彻理解课程内容。学生缺少实践活动和相关实验操作过程的训练,无法真正理解相关课程的知识点,甚至会在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的情况下,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无法展现生物教学的重要价值。
(2)教学内容过于传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及授课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书本教材,在课程开展期间结合教案进行复述讲解,大量理论知识在灌输过程中难以被学生消化吸收,可能会因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差距而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但可能会在大部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后继续授课,而少部分学生依然存在疑问没有解答,在极少数学生会在寻求教师解答的情况下,导致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差距逐渐拉大。这种过于保守的学习方式已不再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速度,尤其是在时代发展的影响下,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应作为教学工作的改良措施。在无法引起学生注意,甚至可能会在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继续填鸭式教学,将大量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等情况,学生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只通过看教材的方式大概了解课程内容,并未真正了解并掌握其中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普遍出现的学习效率低化问题成为教学工作中的常见问题,需要在创新改变学习过程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联想生活现象并理解教学内容,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教学模式落后
部分学校在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时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这种填鸭式灌输的学习方式虽然可能会使学生记住部分理论知识,但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点。过于枯燥的学习内容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改变,结合多种先进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在学生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
(4)课后作业的方式比较死板
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完成可巩固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量作业内容通常以题目解答为主,虽然在相关知识点和题型的反复练习过程中能够加深记忆,但這种方式所进行的练习较为死板,通过大量做题的方式并不能生动形象地理解相关知识,甚至可能会在某些理论知识较为艰涩难懂的情况下无法理解。由于教学课程在开展期间主要以书本课程内容讲解为主,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可能会丧失学习兴趣,即使通过自我学习方式对相关课程进行巩固,但也可能会在知识内容一知半解的情况下降低学习效果。
4.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改变要点
(1)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景化改变,增强教学感染力
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在开展期间,可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多种生物现象,在充分掌握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自身的科学意识和思想观念,由于中学生已逐渐形成较为鲜明的个性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愿意依照自身想法和学习习惯,才能在生活规律和认知迁移过程中增加接受程度。灵活使用教学情景的创设价值可更加贴近学生思想认知,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复杂深奥的教学内容灵活简化,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更加融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可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甚至可带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理解能力。比如,在课堂中播放《动物世界》中的相关片段普及相关知识,讲解基因遗传的重要性及主要表现,能够使较为枯燥乏味的书本理论知识更加生动立体,并在理解掌握过程中降低领悟难度。
(2)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内容基本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有所关联,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不同实物配合讲解,增加更多接触自然环境条件的活动机会,在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性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也会在随之转变后产生吸引力,能够在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实现的过程中感悟生命发展的神奇之处。同时,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环节以及互动实验后,能够在学生近距离接触生物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对自身的认知经验积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授植物和动物内容的相关章节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播放动物及植物正常变化视频,或者鼓励学生尝试种植花草或树苗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近距离接触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在课堂中交流学生自身的种植经验和动物养殖经验,可在建立生物与生命之间的交流渠道后,使学生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
(3)增加生活化作业,巩固学习知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布置的初中生物作业时普遍采用题海战术形式,这种书面做题的方式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在大量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深度巩固学习知识,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较大,在答题巩固的过程中反而会因此限制自身思维。为改善此类问题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教师可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改变形式,比如,尝试布置生活化作业,增加其中的内涵,并在增加实践性或调查性等类型作业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亲自进行实践调查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寻找答案,可有效提升生命本真的认识程度。增加大量实践活动及操作实验后,在课堂教学的开展期间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增加实践性调查作业时,可针对课程中的环境污染影响内容设置题目,学生在课后时间对不同地区进行调查了解,并在课堂中相互交流总结调查结果。这种教育方式使传统作业形式得到创新改变,还能够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开阔思维,扩大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可寻找更多相似事物配合教学,能够在更多生物关联信息被探索的情况下,使学生更加具有学习兴趣,并愿意结合自身生活进行探索。
这种借助生活中的不同事物进行学习的方式,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更加直观地理解不同生物知识,尤其是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生动演示,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更多趣味性。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红薯和红薯干,为学生讲解水分经过细胞膜流失后的变化,充分体现生物知识与身边生活的密切关联,培养学生更多是学习兴趣,加强研究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并获取更多生物知识。在进一步提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效果时,应注意在实践过程中增加不同形式,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固然重要,但也应注意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想创新方面进行引导。比如在布置实践作业和生活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练习生物分类生活中的大量生物进行区分判断,使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分类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生活中的调理性,从而可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和谐有序。在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时也可根据相关内容进行设计,比如,走进大自然及动物园、科技馆等区域,可以在身处其中时对可观察到的所有生物及物品进行分类,也可在整理衣物和日用品等物品中进行锻炼,也可以在充分学习锻炼的过程中巩固相关知识。另外,也可以在环境污染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增加研究主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污染问题和污染现象,并对其产生原因及相关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并写出相关活动报告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研究。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可增加学生对相关污染知识的了解程度,还能够在意识到汽车尾气以及噪声、抽烟等污染危害后,对学生起到警醒作用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结合课程内容,灵活运用生活中的事物
教师在教材选择方面也应充分结合生活环境,尤其是在我国具有丰富自然环境特点的情况下,学生在认知方面可能存在鲜明差异,在选择过程中利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作为讲解,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认知范围。比如,在讲解生物环境的适应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树木的生长情况,比如,季节变换时为什么雪松不会落叶;在讲解体温变化时,可通过不同季节感受室内和温室外的温度变化进行体验。另外,学校内的各种资源也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利用,比如,绿地、操场以及实验室等环境都可作为实践场地,在课堂中增加更多学习视频和实验图片等内容配合授课,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并且在观察植物生长及动物等课程时,可以在校内绿地作为观察地点,要求学生观察大量植物的自然生长情况,同时可观察绿地环境所生存的虫类等动物,对相关生物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会逐渐加深。
(5)重视生活化实验情境的有效创建
生物学作为重要的自然科学,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大量新型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价值,在增加更多探索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趣味性,结合这一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增加实验活动,能够使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转变自身学习理念,不需要再被迫地学习,在自发自主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也会更加丰富,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讲解“消化和吸收”课程时,可以在课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咀嚼馒头感受味道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课程将更加具有趣味性,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6)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后产生学习热情
在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提升学习热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可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现过程中创造有利条件。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引导,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比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布置下节课程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寻找相关材料,并在下节课程中进行观察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程开展期间具有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争抢回答或积极探索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培养更加有效。
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工作展现效果的重要基础,更加需要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合理培养,教师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增强积极探索精神,展现教学工作实际质量。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大量具有生活化的问题,比如,香蕉在成熟后为什么逐渐变软、向日葵为什么始终面向太阳等问题,都可作为学生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深入思考和分析探究的过程中主动查询相关知识,可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知识印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在课堂中增加交流时并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分组研究,可让学生积极交流并抢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会在总结分析的过程中训练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使所有學生在学习质量和效率方面的提升速度更加明显。
5.结语
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可使更多学生了解生活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生活化特点的融入价值。同时也应在更加更多实践机会的情况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更多重要知识点,并在结合生活进行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展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宏琴.浅析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的形成[J].新课程导学(八年级中旬),2017(26).
[2]邱弟康.如何打造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J].考试周刊,2018(33).
[3]胡长博.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中旬,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