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锋
摘要:本文在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深入解读基础上,结合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努力寻求各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共性做法、规律以及个性方案和特点,总结提炼简明扼要、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对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环节的各方面实践要素进行梳理研究,提出学校、基地、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多途径、多点位、多层次、多样态实践路径,以期对高校科学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环节;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出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崇尚劳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求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进行细化安排。
一、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环节理论研究及实施概况
当前,各高校均结合实际展开了劳动教育课程的积极实践,尤其是劳动教育实践环节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主干内容,更加向宽范围、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实践方向展开,更加注重结合理论开展实践,运用现代手段提高实践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但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实践环节有效拓展的相关研究内容较少,对劳动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和新内涵、新规律的把握和挖掘深度不够,指导意义不强,缺乏全方位、体系化的实践研究。在实践环节实施过程中,各高校仍普遍存在意识落后、内涵不清、系统性不强、操作性不佳、认同度不高甚至窄化、弱化、偏离化、缺乏思路手段和实践支撑等诸多问题。
二、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环节实施路径
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环节的实施需要在兼顾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基础技能和创造技能、显性劳动和隐形劳动、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学校、基地、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多途径、多点位、多层次、多样态实践路径。
一、充分利用资源,培养个人服务和集体服务基础能力
劳动教育实践环节在学校内部的实施主要应充分提供学生个人服务和集体服务的实施路径,将这些路径的实施效果作为劳动教育课一课堂的考核评分内容。个人服务方面,主要是指对学生宿舍设置统一卫生要求和规范甚至购置统一清理工具,在集中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宿舍卫生标准,定期组织宿舍卫生检查、交流评比活动,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环节考核体系。集体服务是借鉴宿舍卫生考核形式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教学服务场所卫生清整作出类似要求,同样纳入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校园内劳动教育实践还要挖掘充分管理岗位勤工俭学、校园环境绿化维护、校园内部公益服务等劳动时机,通过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二课堂学时等形式给予鼓励和推动。同时,结合专业课程开展探究性劳动也是开展劳动实践的一个重要渠道,要鼓励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开展创新,并将成果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管理制度优化等方面。
二、创新多种模式,发挥集体劳动和实践创新双重优势
劳动教育实践环节在实践基地的实施主要应充分认识高校学生基础劳动技能薄弱的现实,以打基础、真劳动为基本理念,坚持劳动教育实践由课堂走向场地、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探究走向体验的原则,严格落实每年劳动周或者在校期间劳动月的相关规定,结合高校所在地地理、气候、文化等特点,以农场、牧场、养殖场、加工厂等为依托,扎实组织开展基础劳作。坚持集体劳动形式,在组织学生普遍开展体力劳动的同时,融入成果责任制、区域包干制、分工合作制,進一步强化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在劳动中的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基地环境美化、硬件设施规划、劳动技能优化、劳动成果宣传等环节深入开展劳动实践创新,使学生真正体会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提升劳动技能与劳动意识。
三、加强沟通配合,延伸校内实践教育效果与检验平台
劳动教育实践环节在家校协同环节的实施主要应遵循双向发力的原则,积极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要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意义、内涵、主要内容和举措通过网络家长会、专题讲座、校内劳动教育成果展示等形式系统全面地向家长进行通报沟通,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二是设置学生家庭劳动实践的主题和方式,包括假期个人卫生、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社区服务、勤工俭学以及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专业创作、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请求家长亲自参与学生家庭劳动实践并配合监督同时参与效果评价和信息反馈,形成家庭参与共同督促学生实施劳动实践的良好生态。三是邀请各行各业家长提供所从事行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丰富和拓宽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思考,家校互动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学生假期劳动实践的持续开展。
四、提供广泛渠道,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劳动教育实践环节在社会层面的实施重在挖掘、整理、整合、协调各类社会资源,争取多方配合,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渠道,同时,要将参加专业社会劳动实践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项目,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在服务社会中体验劳动的价值。一是与高校所在地社区开展合作,共同开展理论宣讲服务、敬老爱幼服务、学雷锋活动、文化下乡、助力创文等服务进入社区。二是结合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课程拓展、科技竞赛等校内教学延伸活动,与周边企业在生产实习、科技攻关、产教融合等领域开展共建合作,也可专门在某些高新企业开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体验专业前沿科技的宝贵平台,构建学生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的劳动理念,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三是结合重大公共事件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的公共服务活动,如在疫情防控、冬奥会组织工作中鼓励学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利用专业优势为相关活动作出积极贡献。在当地政府组织的重大活动中,组织做好配合工作,通过社社会劳动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19-10-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2]徐溪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01).
[4]翁惠钦.实践基地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9)
[5]宁本涛.重塑劳动教育观[N].光明日报,2019-01-29(13).
[6]杨征明.当前劳动教育的困境与解决途径之思考[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6):83-86.
[7]赵健杰,刘向兵.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20(02):14-17.
[8]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02):57-63.
项目编号:(本文为2021年天津美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环节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026)挂课题注明。C942CCEE-3113-4099-BAFE-59898B4F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