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在初高中物理衔接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文本,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不断贯彻以及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初中高中物理教学之间的存在的衔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以及发展的主要问题,解决该问题已经成为物理教师当前的主流任务。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相比于初中物理在内容、难度等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如果教师无法对初中、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有效衔接,则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
1.初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差异性
学习方法差异性分析。初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差异性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关键所在,其不仅会给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发展。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中,学生要想学好物理知识,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运算即可。在学生进入高中之后,课程学习难度大大增加,简单的运算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再加上高中物理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物理学习质量,因此,许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会表现得非常吃力,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高中物理学习需要学生运用更加灵活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以及学习压力。
教学方法差异性分析。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是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原因,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中,教师大都采取知识讲解与实验辅助教学模式,并且知识本身的难度比较小,教师所设置的课堂教学劲度刚好符合满足初中生的学习以及发展需求,而且初中物理中所出现的题型较少,难度较小。在進入高中之后,物理知识的逻辑性明显提升,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都是通过实验观察、逻辑推理来展开教学,再加上知识量的提高,使得教师的教学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许多学生无法及时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习题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如果仍然沿用初中阶段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甚至还会产生记忆混乱,影响后续学习
2.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
2.1制定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
从时间发展顺序进行分析,核心素养概念并非是我国教育学家先提出的,而是在二十一世纪才引入的教育概念,一经引入就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将其应用到课堂上,但是,核心素养在初高中物理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会面临失败,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保持一个“不放弃”的姿态,在教学中不断展开探索,制定适合核心素养导向的初高中物理教学导学案。
例如:初中物理学习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制定一种新的学习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提出,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指导或是解答,而核心素养的逐步导入,初中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引入一些高中物理知识,以让学生对未来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避免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之后产生陌生感,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2.2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
在分析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问题时,教师应当秉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而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实现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理念,而物理观念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前提所在,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找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就能够准确对物理知识进行概括以及总结。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延伸以及拓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找到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点,确定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物理学习。以质量教学为例,初高中物理学习中都涉及到与质量有关的内容,而初中阶段物理学习中的质量主要是指物质多少,而高中阶段质量则有了新的拓展,质量是决定惯性的主要因素,质量越大则惯性越大,同时,质量也会影响引力大小,由此可知,高中阶段物理知识有了新的定义以及内涵,在进行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时,教师要准确的找到知识衔接点,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
2.3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思维断层点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物理观念的断层,导致物理思维断层。立足于科学思维着力点进行分析,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而高中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同层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以表象知识为主,因此,其对学生理解思维、分析思维的要求比较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大都通过知识记忆的方法来获取知识。而在进入高中之后,物理知识的逐渐变得综合、复杂,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思维要求也更高,大都需要经历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模仿到思辨这一过程。同时,高中物理学习中还需要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图像法、极限法、比例法、对称法等。
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是在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伽利略的小车实验来推理、概括、总结出的经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通过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分析,从实验、假设、推理、理论一系列过程,经过了简化物理场景到抽象搭建物理模型的过程。在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点进行衔接时,教师需要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弥补思维上的短板,以更加符合逻辑的方法推导出理想化的条件,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思维的断层点。
3.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看作真正的教学主体,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找到初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保证物理教学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恒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94):124-126.
[2]田云磊.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