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 金晨曦② 夏维波
患者女性,61岁,因腰背酸痛1年于2019年11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5年前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为乳腺导管内癌,伴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Erα为15%(中阳),ERβ为40%(弱阳),PR 为20%(弱阳),HER-2阳性(1+),p53阴性,Ki-67 为40%。术后行放化疗,持续来曲唑治疗至今,病情稳定。1年来自觉腰背酸痛,休息后可缓解,否认发生骨折。患者46岁绝经,否认骨折家族史。体格检查:身高为169 cm,体质量为63 kg,脊柱无畸形或压痛。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甲状旁腺素水平正常,血清1型原胶原C-端前肽71.0 ng/mL(正常15.1~58.6 ng/mL),血清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0.57 ng/mL(正常0.21~0.44 ng/mL)。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分别为1.035、0.874 和0.931 g/cm2、T值分别为-0.8、-0.3和-0.2,Z值分别为0.1、0 和0.6。胸椎和腰椎侧位X线检查显示,第2腰椎楔形变(图1)。全身骨显像检查未见骨转移征象。高分辨外周定量CT(high-resolution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T,HRpQCT)测量患者胫骨和桡骨远端的骨微结构见表1。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给予骨化三醇和钙剂口服,唑来膦酸静脉输液,患者腰背疼痛减轻。
表1 HR-pQCT测定胫骨和桡骨远端的骨微结构的参数
表1 HR-pQCT测定胫骨和桡骨远端的骨微结构的参数 (续表1)
小结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治疗能明显提高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是公认的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但AI治疗加速骨量丢失,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1]。
DXA骨密度是目前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通用标准,不足之处是结果易受到骨质增生等干扰。而HRpQCT分别测量胫骨和桡骨远端的总体积骨密度、皮质骨面积和皮质骨厚度,可有效避免多种影响因素。本例是对乳腺癌AI治疗后HR-pQCT骨微结构的国内报道,结果显示患者DXA骨密度仍在正常水平,但HR-pQCT桡骨远端的总体积骨密度、皮质骨面积和皮质骨厚度已较正常[2]下降,提示AI治疗后骨微结构损害早于DXA骨密度下降。另外,本例患者虽DXA骨密度不低,但出现腰背疼痛,X线检查发现第2腰椎楔形变。鉴于患者无外伤史,骨显像无骨转移,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需要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因此,乳腺癌AI治疗患者在定期检测骨密度之外,还需行胸腰椎侧位X线检查,进行椎体骨折评估(vertebral fracture assessment,VFA)[3],有助于早期发现椎体骨折。
本例是对绝经后乳腺癌AI治疗致骨微结构损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报道,乳腺癌AI治疗患者应加强骨密度、骨微结构和椎体骨折的综合评估,早期识别骨折风险,积极开展抗骨质疏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