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 攀 姜文斌 王孟奇 余龙飞
“视-动协调”能力是指人体跟踪、拦截移动物体的能力,包括“眼-手协调”“眼-脚协调”。儿童早期“视-动不协调”现象比较普遍,因为大脑发育早于肢体发育。在儿童3岁时大脑容量就达到成人的80%,但是身体功能比较弱,随着年龄增加,这种不协调会逐步消除。然而,由于孕期过度保护、剖腹产、婴幼儿爬行不足、早期运动不足以及神经发育等原因,仍有较多儿童出现“视-动协调”能力发展滞后现象。课题《6~8岁儿童“视-动协调”能力的诊断与干预》经过17个月的研究,展现出多维度的研究成果。其中,水平一“抛接”大单元计划正是在研究过程中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计划,也是新湖校区在完成省必学、限学内容基础上安排的自选课程内容。
本大单元以“抛接”为主要动作元素,结合原地、移动、自抛接、
合作抛接、对抗抛接、持拍抛接等形式,通过器材、场地、规则、人数等学练环境的变化,按照“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和“学练三个一”要求,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重点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促使儿童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发展“视-动协调”能力的“抛接”大单元通过沙球、帽球、海绵球、乒乓球4种不同特性及操控难度不断增加的器材,设计不同的单元教学计划安排在水平一四个学期进行教学。
一年级上学期:沙球。“视-动协调”课题研究开始用的是普通沙包,在练习传(抛)接时,发现沙包会渗出细沙飘落到学生的眼睛里。后来课题组改进设计制作了正十二边形的沙包,沙包内填充谷糠和一些其他物体,将之命名为“沙球”,融合了垒球和沙包的优点,具有大小重量适中、不易破损、抓握感强、安全实用的特点。
一年级下学期:海绵球。海绵球是一种由海绵制成的柔软球体,非常轻,但是弹性一般,比较适合一年级儿童进行“视-动协调”练习。利用海绵球的反弹性,设计移动中接反弹球的抛接练习,增强学生拦截移动物体的能力,增加持拍接、击动作,加大判断与接球难度,既是网球运动的雏形,也为下一单元的持拍接球打下基础。
二年级上学期:帽球。帽球是由一个球和一个类似垒球帽的接球手柄(也称帽)组成,球多空略有弹性,帽呈漏斗状。在练习时持帽接住上抛的球,本身就是“感统训练”类器材。
二年级下学期:乒乓球。乒乓球弹性足、体积小、质量轻,是四种球中抛接难度最大的一种。设计了抛接击地反弹球、反弹转身接球、多方向移动接球、持拍击球等难度不断递进的练习,发展学生在移动中的精细判断与控制能力。
本文呈现的即海绵球的单元教学计划,共8课时,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的课时分配为1-5-2。
一年级下学期海绵球抛接单元教学计划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