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22-06-07 04:45梁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梁娟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现代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问题式教学课堂的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总体来看,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是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科学合理的问题不仅能够凸显教学的科学性,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时,学生需要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調动自我认知中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进行信息整合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问题;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2020年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高中数学中有效追问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S【2020】GHB3446.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并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教师都采用直接式的授课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学生直接接收来自教师的各种信息.在这种教学下,教师确实能够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复习时间.但是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来看,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并没有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但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思维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主题展开探究.

一、设计阶梯式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学生的思维发展遵循渐进式的规律,即学生对外界事物和信息的学习和认知是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阶梯式规律来设计教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在规律性问题的带动下实现更好的发展.阶梯式课堂教学问题可以有效保证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数学课堂阶梯式问题时,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原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及课堂学习重难点,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相关问题要层层深入,难度不能平行,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阶梯性,让学生在解决前一个问题后,能够有效过渡到下一个难度稍高的问题上,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促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和优化课堂各问题的创设,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教师通过课堂问题的优化和调整,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高中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这一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八章第四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授课前要结合本课内容进行问题设计.本课主要包括平面及其基本性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本节课内容可以得知,平面及其基本性质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后期空间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平面及其性质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向外延伸.教师可以按照层次设计以下问题: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呢?如果直线l和平面α有一个公共点P,那么直线l是否属于平面α?如果有两个公共点,那么直线l是否属于平面α?如果将一个三角尺立在一张纸上,那么三角尺所在的平面和纸张所在的平面是否只交于两者的接触点?请大家综合前面的内容尝试思考并总结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思维能实现层级式的发展,实现逐步式的提升.由此看来,课堂问题的创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相关问题的创设模式以及方法只有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才会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有效保证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数据收集,这有利于教师不断优化相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设计启发式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到“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直接式授课方式,通过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得出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孔子强调,教学应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证明,启发式教学可以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质量的提高.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其对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及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掌握数学教学内容,创新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利用大单元教学将各种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利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不断进行深入思考,从而生成自己的思想,在不断推翻与论证的过程中促进创新思维的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提高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力量进行相关知识原理的深入学习,并通过综合运用个人所学知识、原理解决课堂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需要,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出一定的建议,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5BCF99B3-8217-4CBF-BEF9-B1E603AE4E34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会集合之间的几种关系并会区分.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将所有的关系直接讲授出来,而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记忆不同的几何关系,促进学生对集合之间关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实数之间的大小比较为导入,引出集合关系的探讨,并通过给学生举例子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总结.例如,A={1,2,3,4},B={1,2,3,4,5,6},能否用图示的形式表示集合A和集合B之间的关系?当思考这一问题时,学生的思维会自然过渡到对集合中元素的对比,学生会发现集合A中有的元素都能够在集合B中找到,即集合B包含集合A的所有元素,但是集合B中的部分元素在集合A中找不到,因此集合B是大于集合A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主举例来探究其他的几何关系,如学生可以设定A={1,2,3,4},B={1,2,3,4},此时A=B.由此可见,启发式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设计反思式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学生的学习除了需要前进以外,还需要“后退”,这种“后退”不是真正的后退,而是“以退为进”,通过“后退”反思自己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提出能够让学生“以退为进”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反思自己的学习、自己的语言,给学生更多自我反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整理自己的思绪,促进自我思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必须经过反复探究和反思才能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借助自己的认知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深入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且可以借助教师的力量弥补自己的缺点,充分发扬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从而保证自己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反思式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个人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评估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合数学相关知识原理的学习,从而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师通过设计反思式的教学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课堂需要,灵活处理课堂相关问题的创设,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从而进行深入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建立联系,通过将课堂所教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连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建立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以课堂反思式问题为基础,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培养學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实践验证活动,让学生学会验证相关数学原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第十章第四节“概率的基本性质”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之前所学习的概率定义的基础上学习概率的相关性质,了解概率更深层次的知识.在授课时,教师提出了“假设事件A和事件B互斥,那么和事件A∪B的概率与事件A以及事件B的概率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学生思考过后给出了两种答案:一部分学生认为和事件概率是两事件概率之积,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和事件概率是两事件概率之和.此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个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答案的问题,而不应当直接纠正学生的答案.如果教师直接纠正学生的答案,那么学生不会对自己得出错误答案的过程进行反思,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因此,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得到这样的答案?大家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计算的方式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答案”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种方法,那些得出“和事件概率是两事件概率之和”的学生就能够通过计算发现自己观点的错误,并能够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思路.

四、设计总结性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除了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当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点时,学生既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总结上,又能够通过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自我检测.课堂教学需要及时进行评价总结,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使得课堂各环节的设计相互衔接,前后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从而有效保证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搜集课堂中的各种数据,可以是学生回答课堂相关问题的反馈情况,也可以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同时要结合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使评估更加准确,真正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课堂评价总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同时有助于教师充分掌握课堂教学的相关数据,从而评估课堂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调整和优化.经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优化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现代化课堂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更具有吸引力,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函数的基本性质”为例,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且难度较大,因此进行新课讲授后的总结对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在完成新课讲授后通过提问的形式带领学生梳理新授知识点.教师在进行提问时需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讲授顺序以及难度进行渐进性提问,例如,函数具有哪些性质?什么是函数的单调性?单调性包括哪两种?能否用图示的形式展示函数的单调性?什么是函数的奇偶性?什么是偶函数?什么是奇函数?教师借助一系列总结式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自主进行课堂评价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及时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可以从设计阶梯式问题、设计启发式问题、设计反思式问题以及设计总结性问题这四个方面采取教学策略.当思考不同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会从不同方面得到不同的锻炼,进而促进整体思维的进步.总而言之,问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育人”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化.这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吕震,王延全.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问题设计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2):68.

[2]王晓华.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8):28.5BCF99B3-8217-4CBF-BEF9-B1E603AE4E34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设计有效问题,引领数学教学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的探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