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蓉
摘 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主体地位,双方的关系与发展也会受到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各自扮演的角色的重要影响。本文立足于中职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师生关系的发展,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剖析,分析重点集中于教师权威错位、教学方法单一性以及师生权力结构失衡等各方面。而要解决此方面问题,则应当重构中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凸显教师主导地位,尊重教师与学生的权力,构建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提高双方信任度,创新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保持较为频繁的互动和交流。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角色;权力结构;权力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6-0-03
在当今社会,高效的沟通和交流已经成了人类生存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人际交往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人们此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国家和社会越发重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交流交往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都应当得到着重培养和提升。不过立足于教育领域角度来看,教学工作并非一项能够简单完成的工作,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成果等都一直处于不断调整和进步的过程中,其面临的困境也是现实存在的。为了解决此方面问题,各高校及师生应当以更为严谨的态度看待和分析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具体地位,使师生关系得以重构。对于这种教学过程中最为普遍又最为重要的关系,其关系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活动的成效。本文对师生关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针对性剖析,以期能够为师生关系重构及缓解师生冲突作出学术贡献。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问题表征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具有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在对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解中,教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内容及形式,在课堂中也具有绝对的主导作用,具有完全意义上的领导权和控制权。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其地位和角色较为被动,需要单纯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并学习固定的内容,在很多时候都扮演着被控制者和被支配者的角色。若根据阵营进行划分,则师生两派多数都属于对立面。与这种传统观点相对的是,现代多数学者都认为二者属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者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活动加以引导,为教育活动提供原动力,为最终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保障。而学生作为客体,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针对的对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任务与责任则是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和发现知识,以促进其自身的未来发展。陈祖鹏表示,虽然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是二者却并不处于对立的关系网中,双方都同时扮演着主体和客体的角色[1]。立足于权力视阈进行分析,可知教师和学生所承担的义务与可享权利具有统一性,在一定情况下亦可呈现明显的同一性。而教师自身享有的权利,有时同样是学生需履行的义务,反之亦然。车丽娜、徐继存亦在研究中着重强调了此观点,如学生有义务尊重教师,而得到尊重则是教师有权享有的义务[2]。
(一)教师权威的错位
纵观师生关系发展历史,教师权威错位情况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教师权威消解及滥用。就客观角度而言,之所以会出现教师权力消解情况,主要原因是其知识储备丧失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学生能够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已经越发丰富,与网络大数据相比,教师所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就变得十分有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而且其能够接触到的学习媒介也丰富,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学生在某个领域掌握的知识超过老师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王金凤强调,因为教师身份和职位的天然属性,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起到支配作用,而教师权威的认定不仅来自传统及法定内容,也包括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赖[3]。由此可见,形式权威具有外化性,如果实质权威被其取代,那么教师与师生的关系也更容易因此被激化。纵观现实教学活动,教师权力滥用情况并不少见。许多教师都只关注到了形式权威的作用,却并不重视实质权威的重要性。他们会在教学活动中强调自己的形式权威,即一味地要求学生对其抱有尊敬之心,不得反驳抵抗其指令,并针对学生设置了严格的奖惩制度,认为只有这样严厉的作风和态度才能“管理”好学生,使其心甘情愿地顺从。但是,此种行为却是对权威的滥用,不仅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和逆反情绪,最终导致师生矛盾激化。
(二)师生权利结构的失衡
权力在师生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双方都能够行使自身的权力,也有需要服从特定权力的义务。但是目前多数学校的权力关系结构都相对传统,只重视中心权力,即保障校方和教师权力,但是学生能够依法享有的权力却普遍会遭到忽视,甚至会受到排挤,师生权力关系不匹配,整体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严重。例如,高校会针对学生行为制定一系列处罚及管理办法,教师则会根据此方面规定对学生进行奖惩。在接受处罚的过程中,多数学生都不知道此类规则的出处,是否有法律依据也无从得知,最终导致无所申辩,无法提出诉求[4]。
(三)师生平等对话的偏离
师生对话的基本节奏和環境应当自由而平等,对话内容应友好而开放,这也是教育活动历来所倡导的一种理想境界。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双方应当站在相互理解的角度上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增进对双方的了解。不过就现实情况来看,师生之间的对话似乎大多停留在表面上,即具有形式化的缺陷。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提问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则会根据问题内容进行回答。但是这种对话形式并不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甚至将其命名为“问答”似乎更为合适。学生没有向教师提出问题并进行沟通的充足机会,对话的价值也因此而丧失。因为缺乏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纵使教师根据规定与学生进行了课堂上的单方面交流,但是其教育意义却因此而大打折扣。
(四)师生角色定位的失衡
就当前多数高校的师生关系而言,教師大多依旧扮演着绝对领导者和支配者的角色。教师的权威不断扩大,学生的发声渠道也越发狭窄,师生交往关系不平等问题越发凸显。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是其具有的管理权威应当为教育工作服务,若因为权威的实现而导致教育的不平等,那么师生之间的话语情景也会因此而受到损害,学生也不能够获得同等的话语权利。就现实情况来看,多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都缺乏平等,学生的说话空间十分有限,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数时间都被迫保持沉默,其不仅没有机会对不平等现象进行解释和申辩,也不能充分表达自身的诉求与情感。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现象,是因为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所具有的平等地位,其自认为地位比学生群体更高也更重要,甚至会在一些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学生在遭受到此种待遇之后就会更为自卑,甚至会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教师纵使对其行为判断错误或冤枉了学生,学生也不敢轻易反驳,师生关系就此产生扭曲,学生的心理逆反也因此埋下种子。在这种沉默下,教师会更为变本加厉地对学生进行歧视,并认为此种行为具有合理性且无须更正,学生的心理需求受到了严重的忽视,校园内的民主平等意识逐渐淡薄,学生心灵及人格扭曲现象已经越发普遍[5]。
(五)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
就目前各地的教学实践活动而言,教师的教学讲解活动偏向于单向和静态,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效果十分有限,并不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其应有状态。一些学者立足于此方面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并提出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想法。此种想法的确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但是却不知不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过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类学者支持对学生放任自流,给予其绝对的自由,无论是在课堂活动或是课后活动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安排学习任务。虽然表面上的“自由”得到了保证,但将其投入实践则会发现这种理论上的自由就变成了实际上的“由自”,学生失去了教师和学校的管束将会丧失自律性,不再主动学习或探索求知。
二、“权力”视域下师生关系的重构策略
(一)维护教师主导地位,实现权威与民主的共存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将共同形成一种师生关系,而双方作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这段关系中是完全平等的。不过就实际教学活动来看,其关系却并不能完全达到平等。首先,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明显高于学生,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负责。不过,这种不平等也正是教学活动能够留存至今并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如果此种不平等不再存在,那么教学活动也就自然难以为继。虽然人们一直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并不代表要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还要承认和积极凸显教师具有的主导作用价值。教师主导论并不等同于教师中心论,教师能够把控的是教学的方向以及规范学生的基本行为,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充足的条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杜威表示,学生需要在群体中培养的生活习惯与其天性是不同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够帮助学生融入群体生活[6]。
(二)尊重师生双方权力,营造和谐健康教育环境
权力并无好坏,我们批判的重点也只是权力滥用的行为。师生均属于权力主体,应当对自身拥有的权力具有一定的了解,不仅不可滥用自身权力,同时也要尊重对方权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一旦教师滥用其拥有的权力则很容易造成权力失衡,其应当正视权力的作用,对其客观以待,否则将会引起师生冲突。不仅如此,教师正当权力的保障与维护同样重要。只有保证了这个前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能够得到同等的促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权力,不应随意侮辱、打骂或惩罚,应当与学生保持沟通,耐心听取建议。在对话式教学中,师生可以通过情感交流达成心灵的碰撞,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生命力和动态性,无论学生是否为沉默状态,但其参与感却能够始终得以留存[7]。
(三)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信任与理解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对教师的态度都以恐惧与防备为主,不敢和教师交流,更不敢向其提出意见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学生所处的地位都相当被动,不敢对教师提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双方很容易在此过程中产生沟通问题。为了解决此方面问题,使学生掌握主动,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机下向学生发送善意的信号,主动和学生交流或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同时,教师也应该坚持与学生换位思考,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其需求。如果出现了沟通问题,教师需要认识到此种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其应当耐心聆听学生感受,注重保护学生隐私,以此获取学生信任,如此才能够提高师生交流的效果。同时,学生也需要与教师保持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尊重教师工作成果,主动向教师袒露心声。目前,我国教师通常是每人负责数十个学生的教学任务,要顾及所有人十分困难。一些学生也会因此而误解教师,认为教师故意忽视自己的诉求,最终疏远了教师甚至产生了心理逆反。面对此种情况,学生也应该换位思考,理解教师的工作,加强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增进双方的关系。
(四)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段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具有民主和平等的优势,无论年龄、地域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都不会使此种关系产生变化。立足于教育本质角度来看,民主、平等性质及践行方式的选择应当参考其是否与教育原则要求相符,同时也要考虑教育自身特点及价值,判断其是否能够使师生主动承担起各自的责任,而不是单一地判断其是否受到学生欢迎,或者只根据心理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来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而要从师生关系的产生根源入手来观察师生关系的特质,使民主平等在此过程中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8]。
(五)探究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应当坚持学习,树立学习意识并调整其学习方式,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将教学工作变成一门艺术。在教学进程中,不仅需要深入掌握学科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融合个体情感和思维。如果教师拥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优秀的教学能力,那么在其教学过程中,此类教师不仅能够高效完成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以自身的教学技巧作为辅助来提升知识的魅力,使教学活动的成果更加可观。不仅如此,教师也应当学会转换角色,不仅需要担任传道授业者的职责,同时也应当做好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设计者[9]。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等高科技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使知识传递和教学活动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为了应对时代发展和学生日益丰富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改变教学心态,积极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和学习,以深入了解其学习需求。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扮演着组织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其需要向学生传授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学生需要之时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与学生共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主动思考和学习,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与技巧[10]。
三、结语
纵观传统师生关系,其中存在着如教师权威错位、师生角色失衡、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等各方面问题。为了缓解并彻底解决此方面问题,则各高校及广大师生需要立足于权力视域重构课堂师生关系,保障教师主导地位,凸显教学关系中的民主与权威,维护师生权力,构建和谐健康的教学环境,提高师生沟通效率,增强双方信任度与理解度,对师生角色完成重新定位,构建平等师生关系,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陈祖鹏.师生交往的实践困境及其超越——解释学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9(6):53-57.
[2]车丽娜,徐继存.我国师生关系研究 70 年: 历程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28-36.
[3]王金凤.论教师权威的当代困境及其定位[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刘宇凌.让良好师生关系成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速器[J].中国教育学刊,2019(7):106.
[5]刘媛媛,徐万治.基于场域理论下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3):94-97.
[6]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闫震普.师生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义及构建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3):13-16.
[8]刘继萍.在追求中保持澄明——对师生民主平等讨论的分析与廓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6):41-45.
[9]朱飞.学校师生关系冲突的伦理解析——兼论伦理视域下师生权利关系的拓展[J].伦理学研究,2013(1):133-136.
[10]王琴.从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构看师生冲突的化解[J].中国教
育学刊.2018(7):88-93.
(责任编辑: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