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路径研究

2022-06-07 16:37王亚军刘洋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组织文化作风建设

王亚军 刘洋绪

摘  要:高校部分学生干部作风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客观反映了高校在对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培养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亟须进行改进。基于组织文化对学生组织、学生干部个体在浸润与导向、辐射与聚合、激励与调适、学生干部个人价值实现、组织文化传承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学生干部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从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四个维度构建组织文化,注重学生组织文化在形成、认同、传承与创新三个阶段的培育,用优秀的学生组织文化浸润学生干部思想,推动学生干部作风建设,从而推动学生组织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组织育人功能。

关键词:组织文化;学生组织;作风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1.3;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6-000-03

學生干部作为青年学生的代表,是高校学生中的佼佼者,作为沟通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作风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其在学生时代的价值取向,还将影响其人生未来的价值取向。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学生干部将大学期间的不良工作作风带入未来工作岗位,带入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将直接影响党风和社会风气,这与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在一定程度上将间接影响我们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将影响“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大学办学治校过程中,发挥学生自治功能无一例外都被写入大学的章程。这也是彰显现代大学以生为本,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体现。学生干部的主要职能是联系学校和学生,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同时履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群体。因此,学生干部具有双重身份,既有学生的角色,也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者角色。高校学生干部工作作风是指“高校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特点和一贯方式”[1]。其既有思想上的认识情况,也有现实表现情况,它的好坏直接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学生干部发挥的作用看,绝大多数学生干部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赞许,高校学生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总体情况良好。从组织育人角度看,绝大多数干部经过了学生干部的锻炼,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礼貌礼节,协调沟通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组织发挥了组织育人的功能。从社会对学生干部的认可度方面看,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在求职就业方面更有优势,从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对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是认可的。从学生干部个体角度看,部分学生干部行为失范,作风虚浮,急功近利、计较个人荣誉、攀比成风、沾染一定庸俗的社会习气,干部称呼“官僚化”,距离广大学生的希望,组织的期待还有差距。从学生组织整体角度看,机构臃肿、层级复杂、人浮于事、机构设置“机关化”,对照现代大学治理还不能与时俱进的情况仍然存在。学校的管理,社会的影响共同影响着学生组织及学生干部个体作风的养成。从对学生组织的定位来看,大多将学生组织定位为学校管理的帮手,部门的助手,教师的跟班,而在发挥学生“三自”能力上存在不足。从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来看,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比较突出;从社会层面对学生干部设置的影响来看,现代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对学生组织影响比较深远,“官场文化”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影响较大,相对于能力提升,学生干部首选干部职位的高低。从学校对学生干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发挥情况来看,手段比较单一,实效性不强。学生干部作风问题将会对学生干部群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会加深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学生干部个人形象的塑造[1],也不利于服务功能的实现,进一步损害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现代大学治理能力的实现。

二、组织文化理论与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

(一)大学组织文化与高校学生组织

作为组织成员共有的感受,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体现组织群体意识与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物质特色[2]。在高校,大学的组织文化体现在“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四个层次。组织中发挥作用最为持久的就是它的文化,这是由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从大学的角度来看,大学文化本身就是对学校内部所有成员具有现实或潜在影响的所有文化要素的集合,在做出行为时,组织成员的个人偏好或选择并不受正式的规则、权威、理性行为的标准所约束。相反地,组织成员的偏好与选择受到文化规范、价值、信念和假定的控制[3],因此,真正能调节和控制组织行为的恰恰是强有力的组织文化。从韦伯的科层制理论来看,科层制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高校学生组织作为一种存在[4],科层制的管理方式也必然存在。研究组织文化在学生干部作风建设中发挥作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文化在学生组织机构的作用,即学生干部作风建设的外因。二是组织文化在学生干部个体的作用,即学生干部作风建设的内因。

(二)组织文化理论在学生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组织文化发挥浸润与导向作用,组织是目标群体的有机结合,组织文化必须经过时间的积累,实践的检验,集体的认可最终进行固化。组织文化对组织的无形之手在于文化浸润,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从而成为学生组织导向的有力工具,促使学生干部自觉地为特定目标而努力。组织文化发挥辐射与聚合作用,组织文化通过学生干部的信念、期望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优秀的组织文化同时也会成为学生干部的共同价值追求,呈现出对内有强烈的感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而这种文化一旦通过组织行为对外辐射传播,不但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还将对学生组织进一步赋能,提升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效能感,进而转化为工作的内生动力,为其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提供强大精神支持。组织文化能够发挥激励与调试作用,文化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学生组织文化也不例外,也具有强烈的适应性,并且能够激励学生干部进行文化传承,当组织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文化就能调节组织的行为以适应这种变化。学生干部的流动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干部的交替性,但因为文化的固化与激励作用,这种流动性都不会影响学生组织的固有力量。F6D93C35-CAC5-4F09-AF47-8A94A4EE1DA7

(三)组织文化理论在学生干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

从组织文化对学生干部个人价值实现角度看,文化管理旨在强调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更希望借助文化的力量形成某种群体认同的价值,进而对集体中的个体产生正向的、积极的影响。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组织的成员而存在,通过价值观念和组织精神的培养达成组织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从组织文化传承的角度看[5],美国著名社会学教授埃德加·H.沙因认为,组织文化是一种基本的假设图式——由一个特定的团体在学习如何应对外部适应性和内部整合时发明、发现或者发展出来。作为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正确的认识、思考和感受方式,传授给组织的新成员,组织文化也就通过学生干部以这种积极的态度进行传承和创新。从组织文化对学生干部的作风制约角度看,将组织文化中的约束元素融入组织的规章制度,能对组织成员起到约束作用,从而使学生干部的言行更加符合组织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要求。

三、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高校学生干部作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

第一,学生组织要坚持群众路线。《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学生会必须面向全体同学,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这就为新时代学生干部角色定位及学生会改革、发展、定位提供了根本遵循。学生干部只有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更好地发挥联系同学、服务同学、引导同学的作用,才能取得同学的信任、认可、支持、拥护。

第二,学生干部要明确主责主业。学生组织的发展应紧紧依靠同学,以服务同学,联系同学为己任,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自觉将自己融入学生群体,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学生组织不应成为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子机构”。学生组织只有真正聚焦主责主业,其定位才不会本末倒置。

(二)构建学生干部组织文化内容

当前,文化的多元性也在深刻影响着学生组织文化的形成与构建,努力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回应学生呼声、契合学校特色的发展之路,使广大学生干部受到组织文化的引导和熏陶,全面实现组织文化育人的功能,推动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从组织文化的功能维度来看,组织文化体现在“精神、制度、物质、行为”四个不同方面,进而对学生干部作风建设产生作用。学生组织是依托于大学的一种存在形式,学生组织文化即这种亚文化必须依托大学文化即主文化而存在。

精神文化层面,主要包括大学的校训、愿景、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学校精神、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学生组织自己的徽标、口号、旗帜等也是精神文化的内容。制度文化层面,主要包括各种校纪校规、行为规范、大学章程、学生组织本身创建的各种运行规则、制度体系等,尤其要完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和退出机制,及时正本清源。物质文化层面,主要包括学校的地理环境、校容校貌、硬件设备等内容以及学生組织的办公场所,办公场所的文化氛围营造等。行为文化层面,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具体实践与行为体现,在学生组织中,就体现在学生干部的思想以及行为两个方面,是学生组织作风建设外在的集中体现。

(三)完善学生干部组织文化的过程

组织文化在活动中形成,同时又在活动中对组织及组织成员产生作用。组织文化在组织活动中将经历组织文化的形成、组织文化的认同、组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三个阶段。

在组织文化的形成阶段,首任学生组织负责人以及指导教师至关重要。学生组织负责人必须围绕组织目标有良好的发展愿景、价值目标、领导力和执行力,选择正确的成员,建立组织,在组织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化学生干部认同的共同价值、理念、信念等。学生组织要强化服务宗旨,形成独特的组织文化,帮助学生组织成员树立学习意识、团队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强化学生组织凝聚力[4],形成组织文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学生,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在学生组织建立初期以及发展过程当中,学生组织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学生干部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自身的言行品格,自觉按照党和人民要求不断锤炼自己、完善自己。自身的提高是为了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努力在新时代的奋斗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在组织文化的认同阶段,包含学生干部个人因素,也包括组织自身因素。“在学生组织治理的制度体系中,约束性规范是路径,文化价值的认同才是目标”[6]。在个人因素方面,要加强学生干部入口的遴选,切实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学生干部选拔标准。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个人需求的满足与组织认同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组织要为学生干部成长成才提供支持,提升学生干部个人在组织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学生干部加入组织或在组织内部任职时间与其对组织的认同存在正相关关系,时间越长,其对组织的认同程度就会越高。在组织自身因素方面,要不断提升组织声誉,当个体感知到较高的组织声望时便容易形成高自尊,从而对组织更容易产生认可与认同感。要构建和谐的组织内部关系,组织内部要构建公平文化,秉持的公平制度能够让学生干部个体形成公平自觉,进一步增强其归属感,从而提升其组织文化认同感。组织内部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状况也会影响组织成员的认同感,组织氛围越和谐、越积极,学生干部个体的认同感越强。同时,组织内部积极的人际关系也会提升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感[2]。在认同阶段,学生组织要积极宣传优秀的组织文化熏陶下学生干部优良作风的典型。通过典型宣传,在学生组织中形成务实尚美,踏实肯干,积极向上等良好风气,带动良好作风和优秀组织文化的形成。

在学生干部组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阶段,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引领,强化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要构建完善的制度文化。制度对于组织而言,不仅是学生干部行为的规范,也是组织优秀文化的固化,凝练与总结。具体到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建设,就是要针对学生干部管理中焦点和难点问题持续用力,对学生干部“官僚化”思想和行为进行制度约束。同时,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学生组织文化作出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更易于学生干部个体的接受,又有利于学生组织目标的实现。要坚持组织文化变革的稳定性。从长期看,成功实施文化变革的组织新的价值观和信念与旧的一样稳定和具备影响力要通过学生干部自身的作风不断固化组织文化。学生干部个体参与组织文化建设本身,也可以激发其积极性和潜在动力,其贡献在组织文化中能够得到精神层面的肯定和赞赏,使之产生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使其作风发生变化。

四、结语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是组织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高校应当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角度来高度审视和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而构建良好的组织文化则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因此,针对学生组织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高校要多措并举,以先进的文化引领高校学生组织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海燕,高思宇.高校学生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情况调研——以大庆市高校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17(2):131-133.

[2]刘蕊蕊.H大学在校生对学校组织文化认同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9.

[3]李芹.学校组织文化实质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3(3):32-35.

[4]朱碧玲.学联改革背景下的学生组织管理与建设研究——以盐城工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5):274-276.

[5]李伟.文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现途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4):16-19.

[6]张东方.组织文化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1(11):147-151.

(责任编辑:张咏梅)F6D93C35-CAC5-4F09-AF47-8A94A4EE1DA7

猜你喜欢
组织文化作风建设
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关系
国有企业作风建设方法路径研究
分析飞行教学中的作风建设及其安全意识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演变与领导作用动态匹配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