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婉婷
【摘要】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铺开,“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设立使得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旨在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三种课型——导读课,推进课和总结课。每种课型的教学重点不一样,就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要基于阅读,在扎扎实实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习得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从而开启整本书的阅读之旅,促使阅读真实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施路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随着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这一理念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特别是统编教材全面铺开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自身理论不扎实,且长期进行单篇课文的教学使得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逐字剖析、分析主旨等,对整本书阅读教学造成一定的干扰。甚至,还有教师选取整本书中的片段以单篇课文的流程进行教学,造成一部分教师虽然是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却在重复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极大地打击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低下。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种课型,教学重点不一样:导读课侧重兴趣的激发,推进课侧重阅读指导,总结课侧重阅读总结与成果展示。就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的实施路径离不开基于阅读,激发兴趣,习得方法。
一、基于阅读,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的根本
基于阅读,即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离不开学生的阅读活动。整本书的阅读,不是架空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切切实实地进行阅读。阅读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根本,如果离开了“阅读”就谈不上整本书阅读了。
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关注了“导”忘记了“读”。教师注重多种形式的“导”,花样多,内容少,忽视了整本书,没有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另一种极端则是关注了“读”忘记了“导”。教师简单粗暴地把书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阅读,没有任何的“导”。对学生的“读”,虽说给足学生阅读时间,但任由学生放养式地阅读,对读的兴趣、方法关注不够。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课,一定要处理好“导”与“读”的关系,要基于阅读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课,首先是一节阅读课,课堂教学离不开“阅读”。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课,其主要活动还是“阅读”。教师要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或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或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指导,亦或是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总之,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基于阅读,围绕阅读推进课堂教學,促进整本书阅读真实有效发生。
基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课,教师可适时引入整本书的文本材料,可以是“这一本书”的文本材料,如,书本的封面、目录,部分篇章等阅读材料,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也可以是“这一本书”外的文本材料,如,引用他人的评价、书评等其它文本材料,以此设计阅读活动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整本书阅读一定是基于阅读的,不能脱离阅读活动空谈整本书阅读。
如,进行三年级上册《稻草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课时,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整本书的内容,借助“这一本书”的材料学习阅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封面,从封面的信息中整体感受整本书的内容;或是出示目录,让学生在目录中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尽情预测书中内容,亦或是截取书中较为精彩的、学生熟悉的片段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这一本书”外的文本,如,选取《稻草人》的书评来设计阅读活动,借助书评来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从中学习如何阅读童话这种文体,能快速引领学生走入整本书的阅读之旅。
二、激发兴趣,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阅读的第一能力。阅读兴趣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一种认知倾向,表现为对阅读的向往、热情和专心,是学生阅读的驱动力。若要学生在书海遨游,首先要做的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产生想要读、喜欢阅读的渴望。因此,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心底里接纳这本书、喜欢这本书。
1.设置目标“摘得到”
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设置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由此可见,设置学生能力所能及的目标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因此,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兴趣优先,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氛围“趣味化”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获得不错的整体阅读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整本书阅读环境,使学生可以激起整本书阅读兴趣,慢慢形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栏目以“很久很久以前”为主题推荐学生阅读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神话传说,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想象。如何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呢?笔者以《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中的《中国神话传说》一书为例,谈谈如何在导读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课前借助预习单,引导学生前置性阅读
课前布置预习单,让学生自行阅读《中国神话传说》,选择最喜欢的一两个神话故事,谈谈喜欢的理由,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有了课前预习单的帮助,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难懂的词句。例如,“不周山”“女娲创造人类”等,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围绕人物发生的故事读起来兴趣十足,充满神奇的想象更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了预习单的帮助,接下来的整本书阅读会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阅读兴趣愈浓。623D1945-2FD1-4ECF-A22E-83CD59294BEC
(2)课中积极交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在课堂上,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情景,笔者采用“以读促悟,以读入情”的方法,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女娲补天》这一神话传说让学生梳理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来了解文本内容,感受女娲英勇无畏、心系天下苍生这个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想象。同时,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女娲补天时遭遇到的重重困难,使学生融入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3)课后开展多样形式,促进整本书阅读真实发生
建设融合课程,推动阅读。课堂结束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按照文本内容编排一个课本剧。以《女娲补天》为例,学生根据内容准备了五种颜色的石头、模型乌龟、黑龙等,更加真实还原了书本内容,加上“小演员们”生动地演绎,使课本剧的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为学生阅读整本书创设良好的氛围,这是与表演课的融合。
为了让学生由课内迁移到课外,以一篇带动多篇,以一本带动多本的阅读,我们还可以与综合实践课融合,引导学生开展以“女娲的一生”这个人物的系列性学习:美术课上,开展绘画女娲人物形象,捏泥人等活动;信息课上,学习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全面了解女娲的神奇传说;阅读课上,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开展故事会等多方面感受神话传说的神奇的想象和女娲鲜明的人物形象……
由文本走向生活,激趣阅读。在《女娲补天》这个神话传说中,还有两个人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對于祝融这个神话人物,不少学生都会感到很陌生。此时,教师及时引入当前时事——“天问一号”搭载的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我国科学家为什么把火星探测号取名“祝融”呢?“祝融”在古人的想象中又是一位怎样的传奇人物?由生活到文本,由文本走向生活,营造了一个富有趣味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由点到面,读得更多,读得更广。这样,学生的阅读由一篇到一本,由一本到多本,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点燃了。
3.持续兴趣“多鼓励”
整本书的阅读持续时间漫长,学生很容易受到其它因素制约阅读,如,阅读时间、空间、氛围等。因此,整本书导读课的教学重要渗透“鼓励”意识。教师要有一双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以此持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一是多鼓励学生整本书阅读中的小成就。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上,在引导学生积极预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大胆想象点赞;在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的积极发言点赞;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发散思维点赞……总之,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小成就,不遗余力地表扬他,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整本书阅读的成就感,以学会阅读推动学生持续阅读。
二是多鼓励学生整本书阅读中的小进步。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生的小成就,更要捕捉学生的小进步。有些学生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不一定能在一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课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可以在一节课上进步一点点。教师如果抓住这一点点的小进步及时鼓励他,那学生的激情就极有可能被点燃,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就由此而产生。因此,教师也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小进步,及时鼓励,点燃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激情,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多鼓励学生,抓住学生的一点小成就,一点小进步,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很有可能由此而真实发生。赞美如歌,鼓励如曲,就让这美妙动听的音符时刻萦绕学生耳畔,陪伴学生整本书的阅读。
三、习得方法,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的重点
阅读兴趣的持续,最重要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激发阅读的阅读兴趣还不够,更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有兴趣阅读的基础上能读懂整本书,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一本书的兴趣很浓烈,然而书的内容却读不懂,读不进去,再强烈的阅读期待也是徒然。因此,导读课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目标,给学生搭建“脚手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在能阅读的成就感中持续阅读的兴趣。
进行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时,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搭建“脚手架”,给予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但方法的渗透不能标签化,而是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渗透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犹如盐溶于水,有味而无形。如,进行六年级上册的《爱的教育》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时,从开课前的书名预测、页码和字数的了解、阅读时间安排等,不能简单粗暴地把方法标签化:“整本书要从书名开始预测”“阅读要做好计划”“阅读要先看目录,了解大概内容”,而是通过“聊天式”的对话渗透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如,与学生聊书名,猜书中的内容;结合生活聊聊生活中的爱,谈谈生活中“爱的教育”……同时,在聊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能帮助学生理解整本书的内容重点讨论,提供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书中高尚的“爱”,理解当时各阶层的人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搭建更多的“支架”帮助学生在“跳一跳”的基础上能读懂《爱的教育》这本书。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课,首先是一节阅读课,最关键的词语是“读”。这就要求学生要入情入境地阅读,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阅读真实发生。整本书阅读教学导读课,其次是一节“导读”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课关键在于“导”。一个“导”字,就强调了“引导”的作用,教师要通过一节课引导学生有兴趣地阅读下去,有方法地阅读进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阅读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阅读整本书,以此开启整本书的阅读之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卫东.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J].语文建设,2016(9).
[3]吴丽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艺术例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8):64-65.
[4]郑惠玲.小学语文教学之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J].天津教育,2021(10):103-104.
[5]曹静.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3):282-283.623D1945-2FD1-4ECF-A22E-83CD59294B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