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融入德育;教学策略
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心理波动较大,情绪不稳定,他们正需要德育的熏陶与滋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正确的看待周边的人或事物,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世界观、价值观。语文学科与德育的联系十分密切,作为学生接触时间最久的一门学科,语文更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人生道路、职业发展提供指引、指明方向。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德育融入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使事情的发生和变化都是顺其自然的。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同伴群体的影响,鼓励学生相互促进。
一、引入传统文化,升华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学的诗歌,文言文,其实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大都浮于表面,只是进行了一些基础的背诵和翻译,却没有思考文章背后传递的深层含义。教师在进行古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从传统文化的理念意义切入,让学生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正确的思想精华。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升华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理解“道义”的深层含义。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在文言文中,“道”这个字会经常出现,可见古人对于“道”的重视。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篇文章的一些事例出发,理解作者所传达的道理。何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信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后也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平时能够注意积累自己的人脉,讲究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一来,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学生学习的角度变得更广泛,含义更深刻,能够有效地升华学生的情感。
二、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当前教学中最为提倡的三种学习形式,而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到的,到了初中时期,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在四到六人的小组当中,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能够起到一个互补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种体现,学生会更加尊重自己的同伴,并且选择好的学习榜样。因此,教师可以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展开学习,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了解他的人物特征。为了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为他们明确问题。在白求恩大夫身上,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在最艰难的时刻,为他国伸出了援手。学生在感动之余,也应该积极地向其学习用,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人,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通过阅读对白求恩大夫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能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生动的形象。这样一来,通过倡导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体现,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教学技术,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心理需求角度出发,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期待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像或者是声音的形式来传递将要表达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内容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征集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去拍摄父母的背影照片,然后教师在课堂上以短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从而让学生受到感动,对于自己的父母报以感恩之情。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符合主题的歌曲,比如《父亲》,让学生能够在歌曲的熏陶下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回想起自己与父母的点滴。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可以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从中进步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这样一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
结语
综合上文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途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德育与智育共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其次,教师可以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形成友好的协作关系,在班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效果,铺垫好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赵艳霞.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4):145.
[2]张頔.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与途径[J].文学教育(下),2020(4):52.